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山公園的米蘭廣場有人知道嗎

中山公園的米蘭廣場有人知道嗎

蘭廣場近半店面關門

今天是位於地鐵二號線中山公園站的米蘭時尚廣場開張壹周年的日子,按照商場經營慣例,必然要有轟轟烈烈的推廣活動。而記者昨天在這家裝潢華麗的地下商場內卻感受到了它的蒼涼:130多家的商鋪已經有60間門面要撤櫃或已搬空關門,廣場面積3000平方米,在裏面流動的顧客只有10多人。“幾乎天天是白板,生意無法做了。”壹名女裝專賣店女店員正在收拾打包,她告訴記者,去年10月18日,她們租鋪進入米蘭時尚廣場經營女裝服飾,生意曾經好過壹段,但只是曇花壹現,目前已經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所以決定撤鋪。

二十幾天才賣壹件文胸

地鐵二號線的開通不僅沒有帶來讓人眼饞的客流,米蘭時尚廣場的人氣不足簡直可以用“災難”來形容。場內A區裕達服飾的品牌專賣店的鮑小姐告訴記者,目前月營業額只有7000元左右,房租就要繳納4100元,虧損令他們感到很失敗。

投資人熱情的降低並非沒有道理。由於商場氣氛給人的感覺平淡,沒有形成商業氣候。盡管商場上面是人流密集的中山公園,但看似繁忙的人流,能夠主動從地鐵通道步入商場的客流很小,單靠二號線拉動人流不盡人意;此外,中山公園壹帶盡管有新寧購物中心這樣的百貨商場吸引市民,但與徐家匯的太平洋、匯金、匯銀百貨等大的航母型購物中心相比,在聚斂人氣、營造商業氛圍方面都有很大距離,所以商圈效應不明顯,致使實際客流量與人們的心理預期有著較大的差距。

如果不知道米蘭時尚廣場設在地鐵,在地面上很難找到這家商場。壹名男子在位於中山公園的米蘭時尚廣場招牌下轉了壹圈,居然沒有找到入口,從外觀來看,絲毫看不出商場會是在地鐵裏。地下的人流很少進入商場,而地面上的人流就更少進入商場。

很多做服飾、鞋品的商鋪老板告訴記者,雖然地鐵二號線的多個重要出口都通向米蘭時尚廣場,但由於廣場管理部門對米蘭的宣傳不夠,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中,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身邊還有個廣場,生意壹直好不起來,所以紛紛決定撤鋪。“曾經出現過壹個月都過去了二十幾天,才賣出去壹件文胸的局面。”這是米蘭時尚廣場唯壹賣文胸的090店鋪裏小姐告訴記者的,就在090號店周圍***有8家正在營業的店,其中有6家號稱都要搬離。080聖丹妮鞋鋪老板馮先生甚至告訴記者:“廣場50%左右的租戶都打算要搬走。”馮先生本月18號搬離米蘭,如今姐姐已經替他在其他地方租了新的鋪位。

除此之外,廣場裏不少商家都打出“轉讓”“最後清倉”的醒目招牌,有的商鋪數日都是擺著貨卻無人經營,與地面上嘈雜、繁忙的景象相比,稀稀拉拉幾個閑逛的顧客使地下的米蘭時尚廣場顯得格外寂靜,整個商場壹派蕭條之氣。兩個保潔員在商場裏轉了壹圈,手中的簸箕只有少許的紙屑。“沒有人,垃圾也少。”保潔員調侃說。

幾乎90%的租戶都想走米蘭時尚廣場也叫上海人防商場,實際上是上海天行健商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壹個經營項目,廣場面積3000平方米,鋪位130多個,承租於上海人防,租賃期限為20年。這樣的狀況讓僅僅在裝修上就耗資千萬的米蘭時尚廣場感到無比尷尬。目前最小的鋪面租金要超過2000元,大的要1萬多元。在米蘭時尚廣場市場管理部,記者給經理余禮泉算了壹筆賬,按照商場的初步設想,月收租金應該超過50萬元,但實際沒有這麽多,尤其是現在收租困難,連20萬元都沒有。

“我們希望租戶能夠做得好,這樣我們才會有錢賺。”余禮泉告訴記者,經營狀態出現危機並非全部是管理上面的原因,還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如整個地鐵商鋪都有同樣的蕭條問題;還有租戶貨品不是很好,沒有按照當時招租的要求,與商場的定位出現了矛盾;更為甚者,很多租戶完全不按照合同裏的要求,不按時開門營業,也是導致商場流失顧客的原因之壹。“這種種原因使得整個廣場從去年10月18日第壹期開張,12月底全面開張以來壹直陷入人氣不旺、生意不是很好的狀況。”余禮泉如是說。

記者在商場內對已關門和要撤櫃的門面進行了統計,壹***是60家,這和有租戶所說的50%租戶搬離相吻合。“從摸底調查的情況看,幾乎90%的租戶都想走。”對此,余禮泉很無奈地表示,“我們下個星期就會啟動商場相連的美食廣場,這是我們聚集人氣的壹個舉措。”余禮泉透露公司已經考慮要對整個廣場的經營方案調整,並會有壹個新的經營方案。但同時他承認,目前的管理無法和以前相提並論,由於租金收不上來,商場內保安和保潔設施都作了相應的調整,盡量壓縮了這方面的開支。

同時,余禮泉提到整個大的米蘭這種小商品市場發展空間受到擠壓,也是使米蘭時尚廣場走到今天的另壹大原因。“大的百貨商場不斷調整產品,良好的購物環境勢必從小商品市場上搶走部分客流,小商品市場經營的產品雷同,沒有更大特色的小商品市場生存空間就受到更大擠壓。”余禮泉形容類似米蘭時尚廣場這樣的小商品經營模式如今是“夾縫中求生存”。

小商品市場“夾縫中生存”

地處交通集散中心的米蘭時尚廣場出現淒涼處境並非獨有。伊美時尚廣場、亞太盛會等較有名氣的商場同樣出現了人氣不足的沒落景象。壹名業內人士說,做的好的也有,如徐家匯的地下商圈,它最大優勢就是人氣旺盛,便利的交通和不怕刮風下雨的特點讓人流在這裏匯聚,地下商圈才有了薄利多銷人頭攢動的局面。而米蘭時尚廣場目前出現的狀況,步入了惡性循環,呈現了目前的商場推廣活動少,人氣不旺,業主拖租金,商場管理部門頭疼的怪圈。

對於米蘭時尚廣場的現狀,以及余禮泉小商品市場“夾縫中生存”的觀點,上海百貨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瀏河分析認為:米蘭之所以陷入目前的狀況,宣傳做得好不好並不是最關鍵的,主要是上海百貨業整個業態處於調整期對類似米蘭的小商品市場構成極大沖擊,使得目前整個上海小商品市場都陷入壹種不景氣的狀況。“百貨業的不斷轉型,二線、三線價格相對低廉的品牌不斷湧入百貨商場,良好的購物環境畢竟讓喜歡到小商品市場消費的顧客出走。”王瀏河說米蘭時尚廣場周圍的中山公園壹帶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商圈。“中山公園壹帶目前僅僅處在人流多的階段,周邊居民沒有形成屬於這個商圈的消費圈。”

王瀏河認為,如今消費者擇物的心態在逐漸變化,而市場貨品架構卻沒有跟上;整個百貨業、超市、小商品市場等商業組成部分之間的分工又不是非常清晰,“百貨要超市化,超市要百貨化”,上海各個小商品市場自身特色逐漸淡化,在上海起步晚品牌本身就不是很好的這個業態畢竟給了百貨業可乘之機,“小商品市場的生存空間有,但目前卻受到市場越來越大的緊逼,得趕快調整、重新規劃。”

小商品市場“夾縫生存”

地處交通集散中心的米蘭時尚廣場出現淒涼處境並非獨有。伊美時尚廣場、亞太盛會等較有名氣的商場同樣出現了人氣不足的沒落景象。壹名業內人士說,做得好的也有,如徐家匯的地下商圈,它最大優勢就是人氣旺盛,便利的交通讓人流在這裏匯聚,地下商圈才有了薄利多銷人頭攢動的局面。而米蘭時尚廣場目前出現的狀況,步入了惡性循環,陷入了目前的商場推廣活動少,人氣不旺,業主拖租金,商場管理部門頭疼的怪圈。

對於米蘭時尚廣場的現狀,以及余禮泉小商品市場“夾縫中生存”的觀點,上海百貨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瀏河分析認為:米蘭之所以陷入目前的狀況,宣傳做得好不好並不是最關鍵的,主要是上海百貨業整個業態處於調整期,對類似米蘭的小商品市場構成極大沖擊,使得目前整個上海小商品市場都陷入壹種不景氣的狀況。“百貨業的不斷轉型,二線、三線價格相對低廉的品牌不斷湧入百貨商場,良好的購物環境畢竟讓喜歡到小商品市場消費的顧客出走。”王瀏河說米蘭時尚廣場周圍的中山公園壹帶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商圈。“中山公園壹帶目前僅僅處在人流多的階段,周邊沒有形成屬於這個商圈的消費。”

王瀏河認為,如今消費者擇物的心態在逐漸變化,而市場貨品架構卻沒有跟上;整個百貨業、超市、小商品市場等商業組成部分之間的分工又不是非常清晰,“百貨要超市化,超市要百貨化”,上海各個小商品市場自身特色逐漸淡化,“小商品市場的生存空間有,但目前卻受到市場越來越大的緊逼,得趕快調整、重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