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九層塔和迷叠香是什麽?在東高地附近哪能買到?

九層塔和迷叠香是什麽?在東高地附近哪能買到?

對於東高地我不是很了解……不過淘寶上買得到,也有賣種子的,可以自己種~

==============================================

九層塔為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壹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層塔狀,故稱為“九層塔”,又叫羅勒、零陵菜等。由於其葉與莖及花均有檸檬香氣及薄荷香味,也叫檸檬香羅勒、薄荷香羅勒、蘭香羅勒,全草具疏風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效,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近年發展很快,我國南北各地特別是南方及沿海壹帶均有種植。

九層塔原產於印度和伊朗。有特別濃的、特令人無法忘卻的香味。在臺灣屬於廣泛使用的香料。臺灣鄉下有這麽壹句俗語:“九層塔,十裏香”。某些品種的香味略似小茴香,味辛甜而微辣。九層塔還是可以入藥的植物,列入《本草綱目》之中。

九層塔這個名稱的來歷也頗有意思:據說是古代壹個皇帝出巡時,因突然發生的洪水被困在壹座早已荒廢的九層塔上。由於沒帶有東西吃,該皇上只好采摘長在塔屋檐上的壹種野草充饑。沒想到,該野草的味道居然極佳。皇帝就命令隨從帶種子回宮來種植,並為了紀念那個塔,就為這野草取名為九層塔。

九層塔就是羅勒(也做蘿艻,或稱矮糠、千層塔等。是制作可口的臺式三杯雞或香酥雞不可缺少的材料,還可以炒文蛤等海鮮:臺灣家常菜裏還有壹道簡單又美味的九層塔炒雞蛋。九層塔也是南歐菜裏、特別是意大利的面食常常出現的香料,也是法國南部的九層塔醬(pistou)的主材料。

九層塔的香味並非壹般。我在想九層塔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回想到前不久女友為我親手準備的九層塔炒雞蛋以及眾多吃過的九層塔美食。九層塔,想了就香呀!這是九層塔的第壹層香。我在臺北的時候,早上壹般都會到住處樓下的菜市場購置做菜所需的魚肉、蔬菜、果實,也常會買壹大袋只賣兩塊來錢的九層塔。菜攤的老板娘從紙箱裏壹把壹把地將新鮮的九層塔塞進塑料袋裏,撲面而來的就是那種無可取代的芬芳。這就是九層塔的第二層香。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層香,幾乎是不間斷的、聯在壹起的:準備做菜,先將九層塔從塑料袋取出(三香)、在水裏洗洗(四香)、拔葉(五香)、下鍋(六香),每個階段都是難以形容的嗅覺的享受。往往,我還會在拔好九層塔葉之後,洗手之前,先把手指頭挪到鼻孔前,聞聞九層塔的芳香。菜炒好了,放進盤裏,送到餐桌的時候,無論盤內的是雞肉、文蛤、雞蛋或意大利面,都會釋放壹種令人陶醉、使人無法抑制食欲的香味。這就是九層塔的第七層香。第八層香呢,當然就是當妳用筷子夾住壹塊肉或用叉子卷住壹點面條時,將食物送到嘴裏。九層塔對味蕾所產生的作用,無從比擬。有壹點是毋容質疑的:能使美食家能產生這種感受的食物或香料,為數不多。最後,菜吃完了,餐桌收拾好了,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妳就閉上眼睛,讓舌頭在口腔裏擺動幾下。那個讓妳覺得還沒過癮、肚子還有點餓,讓妳猶豫是否下床去廚房找找晚餐有沒有剩的東西吃,錯不了,那就是九層塔的第九層香!

烹飪指導

九層塔生活中就叫羅勒,西餐裏很常見,和番茄特別搭。是制作可口的臺式三杯雞或香酥雞不可缺少的材料,還可以炒文蛤等海鮮:臺灣家常菜裏還有壹道簡單又美味的九層塔炒雞蛋。九層塔也是南歐菜裏、特別是意大利的面食常常出現的香料,也是法國南部的九層塔醬 (pistou)的主材料。

由於九層塔有特別濃的、特令人無法忘卻的香味。在臺灣屬於廣泛使用的香料。臺灣鄉下有這麽壹句俗語:“九層塔,十裏香”。某些品種的香味略似小茴香,味辛甜而微辣。

==========================================

迷叠香:

學名 Rosmarinus officinalis

科屬 唇形科

分類 常綠灌木

植株高度 約 60-80公分

種子發芽 14-21天

成熟時間 90-110天

花期 春夏

花色 藍

利用部位 葉、花、莖

別名海洋之露。常綠灌木,株直立,葉灰綠、狹細尖狀,葉片發散松樹香味,自古即被視為可增強記憶的藥草。春夏開淡藍色小花。迷叠香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屬於常綠的灌木,夏天會開出藍色的小花,看起來好像小水滴般,所以rosmarin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海中之露」的意思。而迷叠香也有象征忠誠的意思,因此在歐洲的婚禮中也常見新娘子以迷叠香作為配飾,向世人昭告她對愛情的此情不渝。

它的英文名字是由兩個拉丁文〈ros和marinus〉演變來的,意指「海之朝露」。根據壹項古老的傳說是,迷叠香的花本來是白色的,在聖母瑪莉亞帶著聖嬰耶穌逃往埃及的途中,聖母曾將她的罩袍掛在迷叠香樹上,從此以後,迷叠香的花就轉為藍色了。耶穌在逃離猶太前往埃及途中,將洗好的衣服晾曬在迷叠香上,迷叠香因此被賦予許多藥效。宗教傳說,加深了迷叠香神聖的力量,在歐洲,迷叠香被廣植於教堂的四周,教徒將它視為神聖的供品,因此迷叠香又被稱為:「聖母瑪利亞的玫瑰。」

莎士比亞在其劇著中寫著:「迷叠香是為了幫助回憶,親愛的,請您牢記。」

英國古諺:哪兒飄著迷叠香味,哪兒的主婦就當家。

栽培方法及習性

迷叠香性喜溫暖氣候,但臺灣平地高溫期生長緩慢,冬季沒有寒流的氣溫較適合它的生長,水分供應方面由於迷叠香葉片本身就屬於革質,較能耐旱,因此栽種的土壤以富含砂質使能排水良好較有利於生長發育,值得註意的是迷叠香生長緩慢,這也意味著它的再生能力不強,修剪采收時就必須要特別小心,尤其老枝木質化的速度很快,壹下子太過份的強剪常常導致植株無法再發芽,比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時不要剪超過枝條長度的壹半。

觀察迷叠香植株,雖然每個葉腋都有小芽出現,將來隨著枝條的伸長,這些腋芽也會發育成枝條,長大以後整個植株因枝條橫生,不但顯得雜亂,同時通風不良也容易成為害蟲的棲地以及容易得病,因此,定期的整枝修剪是很重要的。直立的品種種在田裏時很容易長得很高,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獲量,在種植後開始生長時要剪去頂端,側芽萌發後再剪2~3次,這樣子植株才會低矮整齊。

迷叠香以種子繁殖時發芽緩慢且發芽率差,據文獻記載,若發芽溫度介於20℃至24℃時,發芽率低於30%,而且發芽時間長達3~4星期,但如果先於20℃至24℃發芽1周後再以4.4℃(40℉)溫度處理4周後,發芽率可提高至70%。因此除非向國外引入新品種,否則以扡插繁殖是既快又有保障的作法,只要購買幾盆回來當母本,以50格穴盤內裝新的培養土,取頂芽扡插即可,若要加速發根可在扡插前將基部沾些發根粉,插前先以竹筷插壹小洞再扡插以免發根粉被培養土擦掉,放在蔭涼的地方大約壹個月後即可移植。匍匐種可利用橫躺的枝條於接觸泥土處先刻傷再淺埋,約壹個月後切離母株,就是另外壹棵迷叠香,但操作手續較麻煩。

化學成分:

迷叠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系唇形科迷叠香屬植物,是目前公認的具有較高抗氧化作用的壹種植物。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先後由德國和日本科學家從迷叠香中分離出具有高效抗氧化能力的成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於1981年成功地引種了迷叠香,通過C0。超臨界萃取法從迷叠香的莖葉中萃取出了芳香油,提取出了食用抗氧化劑(rosemary antioxidant,簡稱Rao)。迷叠香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為迷叠香酚、表迷叠香酚,異迷叠香酚、迷叠香酸及黃酮、黃酮苷等成分。

功用:

消除胃氣脹、增強記憶力、提神醒惱、減輕頭痛癥狀、改善脫發的現像(孕婦不宜飲用),迷叠香茶擁有能令人頭腦清醒的香味,能增強腦部的功能,可改善頭痛,增運記憶力,對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生不妨多飲用迷叠香茶,此外對傷風、腹脹、肥胖等亦很有功效。改善語言、視覺、聽力方面的障礙,增強註意力,治療風濕痛,強化肝臟功能,降低血糖,有助於動脈硬化的治療,助麻痹的四肢恢復活力。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調理油膩不潔的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發再生。

花茶的沖調:迷叠香(適量)、熱開水(約400cc)、蜂蜜或砂糖 (因需要使用)把迷叠香放入壺中,加入熱開水,沖泡3-5分鐘,加入 蜂蜜或砂糖便可飲用。

最佳配搭:馬鞭草、檸檬草。

在西餐中迷叠香和百草香都是經常使用的香料,在牛排、土豆等料理中、以及烤制品種特別經常的使用。

適合場所:

1、書房:提神並集中,是迷叠香最直接的刺激,對於壹個創意工作者來說,這也代表了隨時布置好了壹個適合創意激發,讓靈感如泉水般湧來的最佳環境。

2、會議室:迷叠香有助於激發正面的,向上的,前進的,積極的工作氣氛,特別是團隊工作。讓員工在壹種「受寵」與「受尊重」的香氛下,更能有強大的發揮能力!

精油使用方法:

1、用2滴迷叠香精油做熱敷能舒緩背部肌肉的疼痛。

2、在熱水中滴入4滴迷叠香精油用於吸入法可以緩解感冒時鼻子的不適

3、關節發炎時,可以用4滴迷叠香精油做成冷敷劑

魔法配方:

1、在20ml的基礎按摩油中添加8滴迷叠香精油能為運動前的暖身做準備

2、20ml的基礎按摩油中添加4滴迷叠香精油和4滴熏衣草精油能舒緩激烈運動後的肌肉酸痛。

3、與杜松混和能加強緩解肌肉疼痛

4、與橙葉混和能調和其氣味

5、檸檬香茅不但能調和迷叠香的氣味,還能加強其治療肌肉酸痛的功效

抗菌空氣清香劑:在100ml的水中添加迷叠香精油2滴

適合與之調和的精油:羅勒精油、雪松精油、乳香精油、天竺葵精油、葡萄柚精油、檸檬香茅精油、香蜂草精油、甜橙精油、薄荷精油。

花語:回憶

傳說:

西洋民間流傳著無數迷叠香的浪漫傳說 。迷叠香的香味濃郁,據說古代匈牙利女王喜歡用迷叠香泡澡而古代人相信它可以加強記憶力,所以它也有海上燈塔之稱當外出的船迷失方向時,迷航的水手可以憑借著這濃濃的香氣來尋找陸地的位置。

另外兩則傳說說是和基督教有關壹說迷叠香的味道是耶穌所賜,當耶穌從猶太逃往埃及的路上時曾把衣服披在迷叠香上,所以它有了芳香高貴的氣息,且具有神的力量,可以說凈化驅魔被遍植於教堂四周又稱聖母瑪利亞的玫瑰。另壹個傳說是迷叠香的小花本來是白色當聖母瑪利亞帶著聖嬰耶穌逃向埃及時途中神聖的外衣曾被迷叠香勾到,迷叠香的小花瞬間變成天藍色,以示對聖母瑪利亞的敬意,從此迷叠香的花就轉為淡藍色。

迷叠香被定義為愛情、忠貞和友誼的象征。意大利的女生會拿著開著花的迷叠香輕輕敲叩著自己心上人的手指,並期待著給予正面的回應;或者是在婚禮中被編織成頭冠戴在新人的頭上,代表忠貞。除此之外意大利人也在喪禮儀式上將小枝的迷叠香拋進死者的墓穴,代表對死者的敬仰和懷念。而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迷叠香的花語就是紀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