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山西燜粥的步驟是什麽

山西燜粥的步驟是什麽

山西河曲酸粥的做法

原材料:黃米、土豆、南瓜、綠豆、溫水、冷水。

酸飯的熬制過程:

1.黃米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溫水,用筷子攪動幾下,瀝去水分。

2.洗好的黃米放在壹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溫水,沒過黃米表面,放在壹邊靜置壹夜發酵到米酸。

3.鍋裏放入足量的清水。

4.綠豆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煮至綠豆開花。

5.土豆洗凈去皮,切成小丁放入鍋中。

6.南瓜洗凈,切成小丁放入鍋中。

7.大火煮至食材熟。

8.發酵好的黃米用漏勺撈起瀝水,湯汁依然保留在容器中。

9.黃米放入鍋中。

10.大火燒煮,至鍋裏的水開。

11.用勺子舀起開鍋的水。

12.放入發酵的容器中,與之前的發酵汁混合,放在壹邊繼續發酵,以供下次使用。

13.用勺子攪動粥體,至黃米熟,帶有大量的湯汁,熬成的則為酸稀飯。

14.用漏勺把所有的食材瀝水撈出,制成的則為酸撈飯。

15.用勺子攪動,熬煮到看不見湯水,制成的則為酸粥。

酸撈飯~

撈出食材,剩下來的米湯為酸湯~

湯汁多壹點,為酸稀飯~

幾乎看不到湯汁,為酸粥~

糜子又稱黍、稷、禾祭 和糜。有軟糜子與硬糜子之分。軟糜子碾下的米稱軟米,有粘性,軟米壓成面即可做山西油糕、棗糕、硬糜子碾成米,稱之為黃米,或小米。糜米含有糖、粗蛋白、磷、鈣和18種氨基酸,在禾谷類中含粗蛋白最高。發酵後其中含有的乳酸菌能幫助人們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清涼瀉火;酸粥在美容護膚、延緩衰老方面也有神奇效果。

酸粥是山西省河曲縣壹種特色小吃美食,這裏的酸不是指山西醋的酸味,更不是食物發餿後散發出的酸臭味,而是經過當地百姓精心制作的壹種天然發酵後散發出的酸味。河曲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西北部,地處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交界處,河曲縣城是歷代鎮守邊疆的古塞雄關,是晉、陜、蒙三省(區)交界處的經濟、文化重鎮。由於地處西北黃土高原東部邊緣,這裏同樣盛產五谷雜糧,糜子就是河曲的壹種土特產,至今在河曲的五谷雜糧中占據著獨特的優越地位。糜子不選擇地勢,不苛求水肥,糜子只要捉了苗,就有了壹半收成。因此,糜米就成為十年九旱的河曲人世代相襲、經久不衰的傳統主食。用來做粥、做撈飯。

河曲酸飯由來已久。據《河曲縣誌》記載:相傳北宋年間,遼兵經常入侵。壹次,老百姓正在淘米準備做飯,忽有遼兵來襲,老少丟下尚泡在水中的糜米盡皆出逃。幾天後兵退還家,發現浸泡在水中的糜米已經發酵變酸,想丟掉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