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湖北什麽特產最好吃

湖北什麽特產最好吃

北小吃-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早在明代就出了名,清末,孝感縣城,有壹人開了壹家“魯源興米酒店”,經營糊米酒,有壹年夏天天氣炎熱,制作糊米酒的湯圓漿發酵了,老板魯幼佰,準備將發酵了的米漿準備倒掉時,這時來了壹位老顧客要碗湯圓米酒,魯老板說:“對不起,賣完了”。可是眼尖的顧客卻瞅見了發酵過的米漿說:那不是還有嗎?魯老板只好說不能吃,那位顧客說:“我口幹,先煮壹碗來,不好算我的。”魯老板只好將發酵 過的米漿煮了壹碗端了過去,可誰知那個老顧客品嘗了壹口,贊道:魯老板,這壹次比以前的更香醇,更好吃。”魯老板不信,自己過去試著嘗了壹口,也覺得口感與前不同,更醇香,就這樣,無意中創出壹個百年品牌來。 熟制方法:煮 特點:色澤乳白、酒汁稠濃、浮團泡松、甘甜醇香、蛋花米酒、銀耳米酒、蓮子米酒、小湯圓米酒。 湖北小吃-雲夢魚面 雲夢魚面主產於古澤雲夢,始產於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雲夢魚面選用“白鶴分流”之魚,桂花潭中之水,新麥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銀、細如絲,故又稱“銀絲魚面”。該產品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鮮美可口,誠為食用之佳肴,饋贈之佳品。1915年,雲夢魚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加特產比賽獲優質銀牌獎,產品暢銷全國及國際市場。 湖北小吃-東坡餅 東坡餅是黃州地方風味名點,距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為蘇東坡設計,由安國寺大和尚參寥試制成功。這是壹種“千層餅”,系用上等細面粉做成蟠龍狀,用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點。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遂將此餅叫做東坡餅。當地人壹般用來招待遠道來的貴賓,也有的逢年過節作為饋贈禮品。 湖北小吃-熱幹面 熱幹面是武漢的傳統小吃之壹。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壹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壹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壹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裏稍燙,撈起瀝幹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麽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幹面"。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壹家熱幹面面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幹面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幹面。 熱幹面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裏燙熱,加上調料,成品面道筋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誘人食欲。 武漢小吃----面窩 面窩和熱幹面壹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壹,制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幹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裏炸,很快就作出壹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壹百多年,成為壹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武漢小吃----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壹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裏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壹帶壹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入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縣特色,鮮香可口,深受食客喜愛。 1、武昌魚 武昌魚產於鄂城和武昌縣境內的梁子湖。該湖湖面遼闊,直通長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質好、餌料豐富,便於武昌魚的生長繁殖。 武昌魚屬鯿魚的壹種,又名團頭魴。體形呈扁平狀,重壹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質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屬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用武昌魚可以烹制出數十種不同風味的魚菜,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蝴蝶武昌魚、茅臺武昌魚、雞粥奶油武昌魚、紅燒武昌魚、楊梅武昌魚、白雪臘梅武昌魚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燴炙人口,清香撲鼻,肉嫩味鮮,已是馳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2、老通城豆皮 坐落在漢口鬧市區的老通城酒樓,以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豆皮而享譽國內。迄今,許多高級政府官員、首腦人物都品嘗過。豆皮以糯米、雞蛋、鮮肉丁、鮮蝦仁等為主要原料,做成壹厘米厚、小塊見方的式樣。用油煎好,盛於盤中。吃起來外皮香脆內裏酥軟,美味可口,油而不膩。國內只武漢所獨有。 3、小桃園煨湯 漢口蘭陵路小桃園煨湯專門經營各種煨湯。這裏的老廚師搜集民間煨湯技術的精華,再加以匯總,改進和提高。這樣,這裏煨的湯質馨甜鮮美,別具壹格。幾十年來,他們煨湯的著名品種有:雞湯、甲魚湯、八卦湯、鴿子湯、排骨湯、牛肉湯等。煨出的雞湯、,只見湯清肉嫩、芳香樸鼻。引人食欲。八卦湯和甲魚湯,湯色清香,入口肉嫩骨離,美味可口。鴿子湯,不為壹般家戶人家所有,旅遊者和常住武漢的居民,都可去嘗個新鮮。 4、青山麻烘糕 武漢市青山區鴻興食品廠獨家生產的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著名的特產。這種麻烘糕,選用上等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制而成。糕點呈長方形薄片,白線邊,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目前分聽裝、盒裝、袋裝等五種規格,是旅遊攜帶的理想食品。 5、洪山菜苔 洪山菜苔是蔬菜品種中的上乘佳菜,與武昌魚並稱為楚天兩大名菜。洪山菜苔主產於武漢東部的洪山區,視為園蔬珍品。菜苔生長期在冬春季,以春節前後食用最佳。紫紅的莖,滾圓肥嫩,爆炒起鍋,菜鮮味美,常食不厭。洪山菜苔炒臘肉,色、香、味俱佳,是武漢壹帶居民十分喜愛的菜肴。近些年來,武漢人出差到北方城市,也把洪山菜苔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6、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地區的特色地方名產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評價為香、甜、薄、脆、老少鹹宜的風味佳品,早已聞名於全國。 麻糖生產據記載始於明朝,距今有四百余年歷史。其生產過程分三步,以糯米和麥芽為原料生產出飴糖;把芝麻褪殼加工成熟麻仁;再把飴糖、麻仁匯聚、拌合、切片、包裝。 孝感麻糖每片呈月牙形,飴糖和褪殼芝麻拌合極勻,片片極薄,甜香可口,風味獨具。傳說曾是皇帝的貢品。如今麻糖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廣大民眾和來湖北的旅遊者都有口福品嘗了。 7、沙湖鹽蛋 產於仙桃市沙湖鎮的沙湖鹽蛋,因當地所產的鴨蛋和其它地方不同,使腌制出來的鹽蛋的內質獨具特色,風味不壹般。 在沙湖鎮周圍,湖、渠、溝、港極多,是有名的湖區水鄉。這裏,水中有壹種水草叫麥黃角,活蝦喜棲於角中,鴨子尋食連角帶蝦吞食後,所產鴨蛋的蛋黃呈紅色,腌制的鹽蛋如打破後將蛋黃蛋清置於白色瓷碗中,則見蛋黃像壹朵色澤艷紅的花朵,十分美觀。如將鹽蛋煮熟食用,則見蛋白極白,蛋黃艷紅帶油,味道比壹般鹽蛋好吃多了。因而沙湖鹽蛋壹向以色鮮味美而聞名遠近。清朝時沙湖鹽蛋成為貢品,近幾年來沙湖鹽蛋出口許多國家,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 8、荊州八寶飯 在全國八寶飯中獨樹壹幟的荊州八寶飯,原是清代的壹位禦廚從宮廷出來後,到荊州城開設飯館流傳下來的。百余年來,雖時代更疊,然八寶飯的禦膳風味不減,人稱"禦膳八寶"。這種八寶飯用紅棗、蓮子、苡米仁、桂元內、蜜櫻桃、蜜冬瓜條、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燴八寶"。吃到口裏,覺得潤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於是有"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贊語。 9、金黃蜜棗 金黃蜜棗產於湖北隨州市,以"色澤如櫻、透明見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聞名,是湖北十大名產之壹。 清乾隆年間,隨州胡淩興首創金黃蜜棗,州官奉獻給皇帝高宗,深得贊譽,被列為貢品。從此,蜜棗名聲大振。 金黃蜜棗選用優良品種"羅漢棗",經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據測定,此蜜棗含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羅蔔素和微生素C,有補血、健胃、益肺、調胃之功能,既是老少皆宜的理想保健食品,又是饋贈親友和旅遊食用的佳品。 10、鹹寧桂花 鄂南鹹寧市桂花鄉,以盛產桂花著稱湖北。近三、四百年來,這裏生長有金桂、銀桂和丹桂等幾種桂花,近些年年產桂花達幾十萬斤之多。如此大量的桂花除帶來濃烈的芬芳外,人們把它用來腌制糖桂花,為食品、糕點帶來原料。此外,還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點、桂花酒等。八月中秋節,在明朗如鏡的月光下壹面賞月,壹面吃桂花月餅,則別有風趣。 都很好吃的,會煮的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