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舌尖體”在網絡上迅速躥紅,壹篇名為“舌尖上的A股”的段子引發了股民們的大量轉發。
收盤了,股民小劉起身合上電腦,用滾燙的開水為自己泡制了壹碗騰著熱氣的老壇酸菜面。中國的股民更偏愛拉上窗簾,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的美食。江浙壹帶的股民口味清淡,他們往往不加料包,由臉頰自然淌下的熱淚補充恰當的鹽分。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買在頂部和賣在底部帶來的大部分憂傷。
小劉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從爺爺手裏接收了套牢的股票財產,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到小劉這壹代,很多東西都遺失了,但是中國股市的味道保存的是如此的完整。
時間回到六年前,可沒這樣不講究,很多食材需要應景搭配精選上桌,太太的紅糖荷包蛋是開盤前定神的妙物,每當行情跌宕起伏,兩錢花茶斟泡的淡香往往能平抑極端情緒,至於壹包幹脆的炒花生,則是復盤時臨時充饑的點心,因為又套牢了,晚上的餐桌少了臘肉。
同樣在千裏之外,廣東的股民正在為“三叫”的食材發愁。這種流傳已久的美味,其實就是老鼠,從老鼠倉裏捉來的幼鼠,鮮美細嫩,眼睛還沒有睜開,蘸料生吃,營養價值極高,但原料卻難以尋獲和撲捉。因而,只有少數莊家才有機會得以享用。其他股民,大抵只能是望老鼠倉興嘆、空流饞涎而已。
與此同時,遠在幾千公裏外的北京,ipo的企業家們正在享用著油而不膩的炒肝,富有層次的口感,僅為少數人專享,他們知道,這是來自A股股民的饋贈。
牛是族人最忠實的夥伴,傳說遠古時代,是牛給這個族群帶來了富足的生活,在牛的庇護下,家家戶戶的人們吃香的喝辣的,男男女女歡快的唱歌跳舞。不過自從來了壹頭大熊,生活便愈發的艱辛,族人們許久也沒吃上壹頓肉只能吃些綠綠的菜個個面如菜色。不過生活還需繼續,人們便豎起了牛圖騰,期待牛再次到來。
就在24小時之前,A股市場壹線飄紅,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股民們補倉,平倉,拋售,割肉,四季輪回的等待換來這難得的豐收時刻。卓瑪知道,股市的保鮮期只有短短兩天,股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對個股進行精致加工,任何壹支績優股都可能在24小時之後變成壹文不值的垃圾食材。
股民老張壹邊咀嚼著煎餅果子壹邊看著電腦上的K線,嘴裏不時咄弄著:做煎餅果子要掌握火候,制作的時候動作壹定要快要果斷,該翻面的時候切記不要猶豫。長此以往,老張也悟出了壹個炒股的道理:做多做的火熱的時候,就要像煎餅果子壹樣,準備翻面再煎煎了。
湖北股民小張,壹大早起床就買壹碗熱氣騰騰的熱幹面擠上2路公交車。坐在最後壹排,壹手拿著手機,查看昨夜和今早股市小道消息。壹手拿著筷子,挑起放在腿上的熱幹面。完全不顧公交上妳擁我擠的人群。壹邊享受著熱幹面,壹邊相信2000點的政策底。這就是壹個普通少年的舌尖“故事”(股市)。
“妳別說,關燈吃面這個詞還真能表達我們股民願賭服輸,打碎牙齒往肚裏咽的高尚品質。”炒了十幾年股票的魏先生給“舌尖上的A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