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海鹽的地理位置丶特產丶風景名勝區.簡短.

海鹽的地理位置丶特產丶風景名勝區.簡短.

海鹽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地處東經120°43到121°02,北緯30°21′到30°28′之間。東西寬約31公裏,南北寬約33公裏。東瀕杭州灣,西南鄰海寧市,北連平湖市和秀洲區。[1]

地形地勢

海鹽縣地形似壹個頂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東西最寬處相距約31公裏,南北相距約33公裏。海鹽縣海拔平均在3~4米,整個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南部為平原孤丘區,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與海寧市交界的高陽山為縣境最高處,主峰高251.6米;東部為平原海塗區,地勢稍高於西部平原;西部為平原水網區,總面積約占海鹽縣的三分之二。[1]

氣候

海鹽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是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5.9°C,年平均高溫累計日數明顯低於長江中下遊同緯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無霜期約為240天,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19.7小時。[1]

2行政區劃編輯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

1950年5月,獅嶺鄉3個行政村劃屬海寧縣,平湖縣10個行政村劃屬海鹽縣。[2]

1958年11月21日,撤銷海鹽縣建制,區域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元通3個鄉劃歸平湖縣。

1961年12月15日,復置海鹽縣,轄2個鎮16個公社,獅嶺鄉仍屬海寧縣。[2]

1983 年,撤銷公社建鄉。1985年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下轄武原、澉浦、秦山等8個鎮。

1999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個鎮 3個鄉。[2]

2001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轄武原、沈蕩、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2]

2005年末,海鹽縣轄武原、元通、沈蕩、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9個鎮(街道)。***有行政村104個,居民委員會23個。

2010年,經省、市政府批準,海鹽縣對部分鎮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武原鎮、秦山鎮建制,分別設立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撤銷西塘橋鎮建制,設立元通街道、西塘橋街道,其中西塘橋街道與海鹽經濟開發區合署辦公。區劃調整後,海鹽縣轄武原、秦山、元通、西塘橋4個街道,沈蕩、百步、於城、澉浦、通元5個鎮。

3建制沿革編輯

距今5000多年前縣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

建縣以來,海鹽曾四徙縣治,六析其境。秦末縣治陷為湖(柘湖),遷至武原鄉。 [3]

東漢永建(126-131)中,縣治又陷為湖(當湖),南遷至齊景鄉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鹽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縣(今海寧市)。晉鹹康七年(341)縣治遷至馬嗥城。南朝梁天監六年(507),析縣東北境置前京縣。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縣東北境置胥浦縣。[3]

唐開元五年(717),遷縣治於今地。天寶十年(751),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昆山南境置華亭縣。

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海鹽州。[3]

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宣德五年(1430),析武原、齊景、華亭、大易4個鄉置平湖縣。 [3]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道府,為省縣兩級制。3年復道制,以道承省統縣,海鹽縣屬浙江省錢塘道(省會及道尹公署駐地均在杭縣)。16年3月廢道,又行省縣兩級制。21年6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嘉興)。26年冬,原第二區所屬各縣大半為日軍侵占,遂裁撤,至27年9月20日恢復,並以鐵路、公路線及錢塘江為準,重新調整區劃,海鹽縣屬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地紹興)。29年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地嘉興,32年10月移駐嘉興、海鹽兩縣交界,35年復駐嘉興。基間,28年2月26日建立日偽縣政府,屬日偽嘉興特區專員公署。31年11月,縣政府奉令撤離縣境,至32年10月隨省第十區專署返縣,重建區鄉政權)。37年4月又屬屬第壹行政督察區(駐地吳興)。

4人口民族編輯

人口

2013年末海鹽縣戶籍人口376746人,比上年增加873人。其中,女性人口190602人,男女性別比為97.66︰100。全年出生人口3078人,出生率8.17‰;死亡人口2599人,死亡率6.90‰;遷入人口1813人,遷出人口130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7‰。 [4]

民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5經濟概況編輯

2013年,海鹽縣實現生產總值324.75億元,可比增長8.5%。其中,第壹產業實現增加值21.78億元,可比增長1.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7.38億元,可比增長8.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5.59億元,可比增長10.1%。剔除核電,縣內生產總值253.88億元,可比增長12.0%。二產中工業增加值176.48億元,可比增長9.1%,其中縣內工業增加值106.36億元,可比增長15.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0:58.8:34.2調整為6.9:57.7:35.6。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86299元(折合13934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74586元(折合12043美元)。

第壹產業

2013年,海鹽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

2013年,海鹽縣總播種面積43462公頃,比上年減少2.2%。糧食播種面積32028公頃,比上年增加0.6%。油菜種植面積2451公頃,比上年減少24.2%。棉花種植面積750公頃,比上年減少0.8%。蔬菜種植面積6801公頃,比上年減少7.5%。[5]

2013年,海鹽縣森林面積7653公頃,當年造林面積355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4.9%和下降20.9%。

2013年,海鹽縣全年肥豬出欄69.7萬頭,比上年增長3.7%;生豬存欄31.3萬頭,比上年下降36.3%。羊出欄8.0萬頭,比上年增長3.1%;存欄7.0萬頭,比上年減少2.3%。家禽出欄613.3萬羽,比上年減少7.9%;存欄45.3萬羽,比上年減少34.0%。[5]

2013年,海鹽縣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3454噸,比上年下降8.2%,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092噸,淡水產品產量12362噸。[5]

第二產業

2013年,海鹽縣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89.27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核電工業企業產值119.28億元,比上年增長0.4%。41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63.9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縣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544.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4%。海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總產值437.46億元,占20.0%,輕工業總產值226.48億元,占9.7%。

第三產業

2013年,海鹽縣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2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9%,扣除核電後縣內固定資產投資19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非考核數據,包括興興新能源投資)。核電投資30.39億元,比上年下降30.0%。[5]

2013年,海鹽縣第壹產業投資2.89億元,比上年增長49.0%;第二產業投資13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第三產業投資83.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第二產業中工業生產性投資107.92億元,比上年增長34.4%,其中制造業投資105.73億元,比上年增長40.2%,設備工器具投資79.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8%。第三產業中生產性服務業投資10.38億元,比上年增長30.8%。[5]

2013年,海鹽縣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3.81億元,比上年增長4.4%。房屋施工面積408.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6%,其中住宅289.1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4%;新開工面積77.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6%,其中住宅57.7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8%。房屋竣工面積92.2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6.9%。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額25.7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住宅銷售額22.77億元,與上年持平;商品房銷售面積41.8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5.4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全部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生商品住宅銷售3269套,其中78.2%為期房。[5]

6社會事業編輯

2013年年末海鹽縣有文化館1個,鎮(街道)文化站9個,公

學校

***圖書館16個,海鹽縣公***圖書館藏書量809千冊,比上年增長16.9%。博物館1個,劇場、影劇院4個。廣播電臺1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臺1座,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6]

2013年海鹽縣體育健兒在市以上體育比賽中,***獲獎牌172枚,其中,獲得金牌47枚,分別比上年增長54.6%和25.5%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海鹽縣***舉辦縣級運動會43次,***有4550人次參加比賽。[6]

2013年年末海鹽縣有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個,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1個,婦保院1個。醫院、衛生院病床數1550張,比上年增長19.5%;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174人,比上年增長15.0%,其中,執業醫生777人,註冊護士737人,分別比上年增長7.6%和9.0%。海鹽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衛生廁所覆蓋率98.97%。[6]

7交通編輯

杭州灣跨海大橋

海鹽縣地理位置優越,縣城武原鎮北距上海118公裏,南離杭州98公裏。境內主要公路有01省道東西大道、鹽湖公路、鹽王公路等,四級以上公路總裏程189.5公裏。境內河道縱橫,總長1860.7公裏,骨幹河流有鹽平塘河、鹽嘉塘河、長山河、白洋河等。公路、水路網絡交織。[1]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接線第四合同項目———海鹽樞紐工程,使杭浦(杭州—浦東)、乍嘉蘇(乍浦—嘉興—蘇州)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連接線3條高速公路大動脈實現互連互通,海鹽已成為長三角重要的交通神經中樞。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後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余公裏,從而也大大緩解已經擁擠不堪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壓力,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7]

8風土人情編輯

吃早燒

海鹽吃早燒

吃早燒,即早晨四五點鐘吃燒酒。在浙北海鹽澉浦壹代仍沿襲著這種奇特的飲酒風俗。吃早燒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不管刮風下雨,365天從不間斷吃早燒。吃早燒的人很穩定。也很少串店,因此掌櫃也掌握著每個客人的酒量。他們不多喝,壹般每次只喝壹開(即老秤2兩,新秤1.25兩)燒酒。[8]

滾燈

滾燈由許多根粗壯堅實的竹片紮成球體,球分內外兩層,大球裏邊有壹個小球,懸空吊著,大小球不會碰撞。小球表面用紅綢或黑綢包貼,就像是個燈。小球內裝有活動支架,能上下左右轉動。而大球則只是壹個空殼,不包貼綢布。[8] 滾燈在海鹽有著700多年的歷史,演久不衰。海鹽縣素有“滾燈之鄉”的美譽。滾燈展示了男性的陽剛之美,反映了海鹽人民特有的尚武精神,是漢族民間舞蹈中壹顆璀璨的明珠。海鹽滾燈已被收入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和《中國群眾文化辭典》。[8]

海鹽腔

淵源於元代流行在海鹽的南北歌調,經楊梓等人加工後成為壹種戲曲聲腔、劇種(據元代姚桐壽《樂郊私語》)。壹說早在南宋末期即已形成,系寓居海鹽之張錨所始創(據明代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明嘉靖年間曾在嘉興、湖州、溫州、臺州等地流行。在發展過程中對戈陽腔、昆山腔的演變起了壹定的影響。明萬歷以後日趨衰落而絕跡。很難知其面貌。[8]

騷子歌

騷子文書以文學本子(手抄本)為基礎,用海鹽方言說唱為表現形式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說唱藝術。其表演主要采用站唱、拆唱,也有走唱或坐唱等形式,具有它自己的獨特風格。騷子歌是海鹽民間待佛儀式的歌謠,與中國戲曲鼻祖四大聲腔之壹的“海鹽腔”有著壹定的淵源。[8]

9旅遊景點編輯

南北湖

南北湖(8張)

南北湖風景區在海鹽縣澉浦鎮西,東起長山閘,西至茶磨山,南自黃沙塢,北到六裏堰,面積約30平方公裏,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觀為主,兼有文物古跡和現代建築。[9]

鷹窠頂山

南北湖的西南側有壹座鷹窠頂山,高186.8米,從山麓至山頂有九曲徑、初憩亭、三休亭、獅頭巖、合掌巖等景點。山上有座雲岫庵,始建於宋代。

千佛閣

千佛閣位於海鹽縣城武原鎮天寧寺路,始建於唐大歷三年(768),名千佛大寶閣。千佛閣面闊27.5米,進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兩層,總面積壹千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頂。

張元濟圖書館(2張)

綺園

綺園坐落在縣城武原鎮綺園路。綺園占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占25%,綠地占71.4%,建築占0.25%。園內植物有58科、1158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樹有40余株。[9]

張元濟圖書館

坐落在縣城武原鎮文昌東路,是為紀念張元濟而建造的,陳雲為圖書館題寫館名。1987年落成,占地8000余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壹座具有民族風格、體現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築。[10]

10榮譽編輯

先後獲得全國文化、科技、計生、體育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省教育強縣,省平安縣,省級文明縣城,省新農村電氣化縣等稱號。[11]

11友好城市編輯

序號

我方城市

對方城市

對方國家

簽字時間

簽字地點

1

海鹽縣

福島縣富岡町

日本

1995-06-10

海鹽縣

2

海鹽縣

全羅南道長興郡

韓國

2006-03-28

長興郡

12著名人物編輯

《搜神記》作者幹寶、唐代詩人顧況、水滸大將-雙鞭呼延灼、教育家和出版家張元濟、漫畫家張樂平、改革先鋒步鑫生、眼鏡大師吳良材、當代作家余華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