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肉麥餅、永康單麥餅、麻糍、永康鵝肥肝、永康灰鵝等都永康名肉麥餅。
菠蘿古老肉 ,紅燒甲魚 ,鮮蘑龍須菜, 八寶香肚 ,拔絲金腿 ,薄片火腿 ,火腿荷化爪 ,火踵神仙鴨, 火踵蹄膀。
永康小麥餅是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的特色小吃。永康“小麥餅”,又稱“單麥餅”、“麥餅筒”,它韌如皮,香氣撲鼻,是永康特有的風味食品,永康民間代代相傳,是民間極普遍之食品。
永康小麥餅雖然帶個“麥”字,其實是用面粉制成的,由於永康方言將面粉稱為“麥面”,故而有這樣的稱謂。最負盛名的要數芝英小麥餅,圓如盆,大如缽,薄如紙。如今在芝英的老市基處,仍有幾家逾百年的老字號正為食客們烹制著這壹口味獨特的食物。
小麥餅的所有美味精髓,都在於它包裹的餡料裏面。以前走南闖北的五金工匠通常包上煙熏豆腐幹充饑。小麥餅包上金針肉(黃花菜肉),壹度被認為是過年招待親戚的最高禮遇。如今生活越來越好,餡料變得越發豐富,雞蛋、豆芽、粉絲、白筍、蘿蔔、三文魚、牛肉、羊肉,只要妳想得到的,都可以往裏面加。餡料搭配不同,自然造就了小麥餅口味的千變萬化。但要註意的是,因為此餅本身已有鹹味,餡料口味應偏淡。
永康小麥餅的做法:要選用上好的優質面粉,用冷水和面,面內必須加適量的鹽(大約壹斤面8克鹽),這是很關鍵壹個環節,鹽多太鹹不能吃,太少餅易發硬脆,不能久放。和好面以後,要醒面,時間要掌握恰當,這樣做面齏子柔性好。而後,把面團放在案板上手工使勁揉搓,使之有很更好的韌性,然後打出大小均勻的小面團(壹斤面打25至28個),打好的小面團撒上些面粉搓圓,擺放整齊,再次醒面,這時要用布蓋好,防止表面被風吹幹。面需醒多長時間,巧婦們用手壹捏,就知可否做下道程序。
為了避免面團粘住了,應把案板撒上壹層面粉,用手把面團壓扁,用搟面杖搟成圓圓的、大小均勻小面皮,連續搟到15個或20個多後,把小面皮壹個壹個壘疊起來,每疊壹個撒壹層面,防止沾粘,疊好後手掌用力的按壓,使面皮互相貼緊和壓大,再用搟面杖搟。這是最難之處,手藝好的人,面團搟起來會打轉,上下、中間的面團隨之壹樣大小,搟到直徑20至25公分大小後,這時餅已簿如紙,就要小心翼翼,壹個個剝開,放在壹邊,讓表層的幹面粉都被吸濕,才可以開始烤。烤餅的鍋和火候十分講究,鍋必須不平底是鐵鍋,開始要先大火把鍋燒得熱熱的,而後控制到壹定的溫度,火小了不行, 烤出餅口感不好,火大了也不行,餅馬上就糊,這只完全憑經驗。
烤餅還必須用上壹樣東西,麥餅塌”,是用由5、6層棉布手工縫制而成,直徑略比餅大,並可縫上壹些圖案,使“麥餅塌”起縐。它的作用是將搟好的小麥餅面皮放在“麥餅塌”上面,而後手托在“麥餅塌”下,順勢將小麥餅面皮蓋到鍋裏,使小麥餅面皮很平整地烙在鍋上,並又能起到保護手掌作用。若見小麥餅起泡,就將反起,另壹面烤壹下,3、4秒就可取出,壹個個整整齊齊的壘疊起,用幹凈的幹毛巾蓋好。
永康小麥餅的吃法:怎麽吃小麥餅,也極有講究。不加餡料光吃餅,固然是外行吃法,有些沒接觸過小麥餅的人,照著本地人的樣子拿過壹張餅,攤平,把餡料放進去,卷吧卷吧,拿起來送進嘴裏,往往還沒吃到,餅已經破了,因為太薄;有時餡料會從另壹頭掉出來,手忙腳亂,大出洋相。而本地“專業人士”的吃法,經常是拿兩張餅,攤平後餡料靠壹邊放均勻,尾部往裏折壹段,再卷就很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