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蒙舌語稱“蒙古勒格日”,意為蒙古房子。
在遼闊的三北邊陲,從西部阿爾泰的雪峰,到東部興安嶺的綠林。從北部的貝加爾湖到南部的萬裏長城。
都曾經是北方遊牧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臺,最適合這種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時也把蒙古民族稱為“氈帳之民”,蒙古包或稱穹廬、氈帳。
《史記·匈奴列傳》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的記載。隋·唐道衡在詠王昭君的樂府詩中,亦有“皮裘氈帳亦開顏”的句子。
清《黑龍江外記》:“‘穹廬’國語(即滿語)曰‘蒙古博’,俗讀‘博’為‘包”’。漢語即是音譯,又是意譯。
1、早期的蒙古包有兩種。壹種是載於車上可以移動的蒙古包。
另壹種是能夠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載於車上的蒙古包大小不壹,小的載在車上,壹頭牛或壹匹馬就能拉走,而大的則需多頭牲畜拉載。
蒙古人在尋找適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時候,經過千百年來的摸索,終於在窩棚的基礎上形成了適用於四季遊牧搬遷和抵禦北方高原寒冷氣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這種能夠經受大自然考驗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點 (1)適合自然環境 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棱無角,呈流線形。
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壹個強固的整體。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
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壹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連續幾天幾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卻安然無恙,再大的雨也不會漏進包裏。 蒙古包冬暖夏涼。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嚴寒,會凍裂三歲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沒聽說凍壞壹個人的,因為其壹,包裏有火,牧區有的是牛羊糞,只要火壹生起來,立刻熱浪撲面。
其二,冬天氈包外面加厚,裏面又綁壹層氈子,隔風性能較好。其三,睡覺的時候,把家裏燒暖,把套瑙蓋上,門堵嚴,蓋上羊皮被、皮袍,怎麽會冷呢?其四,還可以在包裏盤座暖炕,從外面燒火。
如果包內熱的厲害,還可以通過頂氈調解;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在視野遼闊的高地搭上氈包,人坐其中飲酒唱歌,真是花香襲人,涼風撲面,奶油飄香,不啻仙宮帝闕。因為蒙古包形似球體,以白色為主色調,有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可以開天窗,還可以把圍氈邊撩起來,使其八面來風,如坐涼亭。尤其適合制做奶食品,因為不會酸得過勁。
現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專門用來做奶食品。 (2)適應遊牧生涯 搭蓋迅速:搭蓋蒙古包不必嚴格擇址,只要周圍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壹種組合房屋,各個部件都是單獨的,搭蓋時不用很多人參加,二人足可。到壹個新地方以後,把它們從車上卸下來,只需生著火熬好奶茶的時間,壹座蒙古包就搭起來了。
熬茶時還是野炊,到了 喝茶的時候,已經坐在蒙古包裏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蓋還容易許多。
兩個人拆卸只需十幾分鐘。圍繩、帶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開。
帶子壹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哈那、烏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開並折疊起來。
裝載搬遷輕便:蒙古包以木、氈為基本材料,不用金屬、磚、瓦、水泥等,同時又是由各部件組裝而成,所拆卸的任何壹件都不重,壹個女人就可以舉起來放到車上。 維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無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哪個部件壞了、舊了就可以把它換掉。蒙古包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
不過在心理和習慣上,蒙古人不喜歡縮小。有“與其縮小氈房,不如縮小肚子”之說。
3、蒙古包的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覆蓋物)、繩帶三大部分組成。 (1)架木 蒙古包的整體框架是木質結構,由套瑙、烏尼、哈那、門組成。
套瑙為架木的首腦,是蒙古包的天窗,套瑙的大小決定烏尼的長短、數量。套瑙為圓拱形,如撐開的傘,壹般由三個規格有序的圓形木環和四個弧形木梁組合而成,最大的圓木環外側,鑿有方形插口。
烏尼通譯為椽子,是連接套瑙和哈那的木桿,木桿長約為套瑙直徑的1.5倍,上端較細,下端較粗。上端插入套瑙環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與哈那的孔眼壹致,用繩與哈那連接。
哈那是以柳木條用皮繩縫編成菱形網眼的網片。將若幹哈那連結,形成壹個圓形柵框,就是蒙古包的墻壁。
蒙古包的大小,壹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為四、五、六個哈那,也有八、十個哈那的大蒙古包。
哈那有三個神奇的特性:其壹是它的伸縮性,高低 大小可以相對調節,不像套瑙、烏尼那樣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撐力。
哈那頭均勻地承受了烏尼傳來的重力以後,通過網眼分散和均攤下來,傳到哈那腿上。這就是為什麽指頭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壓力的奧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觀。制做哈那的木頭壹 般用紅柳,輕而不折,打釘眼不裂,受潮不變形,粗細壹樣,高矮相等,網眼大小壹致。
這樣做成的氈包不僅符合力學要求,外形也勻稱美觀。 門,蒙古語稱作“哈拉嘎”。
由門框、門檻和門楣組成,門框與哈那高度相等,門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門不能太高,壹般高約三尺五。
2. 描寫蒙古包的作文美麗的大草原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住著蒙古包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著大袍、腰帶、靴子呢?
傳說在仕爾伯特人遊牧的地方,有壹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泉水泛湧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的隱居的地方。壹天,壹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壹群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他悄悄拿來壹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仙女們盡情的追逐戲耍,絲毫不覺。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壹名仙女,其他人驚慌躲入雲端。獵人向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不久生了壹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成刀綽羅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壹名稱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現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蒙古族的傳統民族白節、祭敖包、那達慕、魯班節、燃燈節等。在節日上都有各種不同的習俗。例如:那達慕大會時,會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播放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人民喜愛的盛會。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壹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白節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亦“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壹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裏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壹件為貼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氈帳”或“氈房”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壹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壹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織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壹起,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壹望無際的草原上仿佛綻放的壹朵朵白蓮花。蒙古包最大的優點是拆裝容易,室內使用面積很大,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用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蒙古族語屬阿爾泰語系,分布於蒙古國和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境內的蒙古語屬喀爾喀方言,使用人口約180萬。現代蒙古語的主要特點:元音豐富而輔音較少語音結合比較自由,音節種類較多。絕大部分輔音既可以出現在音節首,也可以出現在音節末。蒙古國於20世紀40年代采用基裏爾字母為基礎的新蒙為文,從上到下連寫,從左到右移行。
蒙古族藝術分為民歌、樂器、曲藝三大類。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圖、孝莊皇太後等。特產主要是羊肉、羊奶、馬奶。
美麗的草原,我們的家。
3. 寫蒙古包特點的作文300字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壹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壹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古等遊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壹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壹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壹圓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遊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遊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遊牧部落,終年趕年他們的山羊、綿羊、牦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壹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賬篷。
4. 蒙古包 作文 要自己寫的蒙古包飯店為了吸引顧客把蒙古包請到了店堂裏,我有幸在蒙古包裏美美的吃了壹回,現在想來還記憶猶新。
蒙古包可真美呀!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蒙古人住蒙古包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了。
蒙古包大約有4米多高,它看起來很小,但實際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幾乎所有的蒙古包外表都呈圓形,鼓鼓囊囊的穿著壹件華麗的“衣服”,衣服上嵌著壹扇別致的小門,腦袋上頂著壹扇神奇的小窗。
進入到蒙古包的裏面才發覺蒙古包並不是圓形的,準確的說是在圓形的身體上戴了個“高帽子”。“高帽子”是由36根木椽子搭成的,形態像壹把張開的大花傘,在傘頂上還頂了個木制大轉盤,轉盤上飾以美麗的民族圖案花紋。
蒙古包的內圍帶也呈圓形,象壹條箍攔腰系在蒙古包的身上,用手摸壹摸是用絨布做的,上面非但繡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景,而且還在下面掛了壹圈用流蘇做的鑲邊,五彩繽紛令人感到濃濃的民族氣息。更令人驚奇的是那個靠近地面的圍氈,它是用竹席編織圍成的,這樣夏天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來保暖,充分體現了草原人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和創造。
蒙古包的內層氈是用很柔軟的獸皮制成的,壹來可以防止雨水和風沙的侵入,二來可以起到透氣和保暖的作用。蒙古人民非常熱愛生活,這壹點可以從墻上掛的鹿角看出,喻意豐收、美滿。
對了,蒙古包內還光線充足、空氣清新呢!看著身穿民族服裝的服務員進進出出,更使我仿佛置身在神密的大草原中了。蒙古包可真美啊!我要將蒙古包的美麗大聲的告訴我的同學們,讓大家壹起來分享。
5. 寫蒙古包特點的作文300字蒙古民居 在那壹望無際的綠色海洋中,星羅棋布的點綴著數以千計的蒙古包,就像草原中的壹個個大蘑菇,生長在藍色的天空下。
蒙古人都以遊牧生活為主,住所不定.所以為了生活方便,便創造了壹種可以移動式住宅-----蒙古包。蒙古包利於拆裝,裝好壹個蒙古包只需要20多分鐘就行了,十分方便。
拆後搬遷也很方便,只需兩峰駱駝或壹輛牛拉的小推車裝就行了。 蒙古包結構簡單,裝起來十分容易。
只需在地上畫個圈,再在圈上立上幾根支柱,再在傍邊圍上厚厚的羊毛氈就能住了。最小的蒙古包可以住20個人,最大的蒙古包甚至有600多平方米。
蒙古包雖然結構簡單,但十分堅固,能經得起幾級的大風,別的房屋都倒了,它卻依然安然無恙。蒙古人熱情好客,當有客人來時,他們必會出門迎接。
還會端上香噴噴的奶茶和手抓羊肉來熱情招待妳。他們還能歌善舞,有時還會用唱歌的形式來勸說妳喝酒。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壹大特點,假如我能去參觀壹下它是多麽好啊。
6. 蒙古包的作文遼闊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帳篷們蒙古包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隨著畜牧業經濟發展和牧民生活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遊牧人民族傳統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已出現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毫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遊動式遊動式又分拆卸和拆卸兩種前者牲畜馱運者牛車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墻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哈(即蒙古包圍墻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哈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4、6、8、10和12哈12哈蒙古包草原罕見面積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同座城堡過去幾十此大蒙古包聚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許多蒙古人日常居住地大多數蒙古人終年趕著們山羊、綿羊、牦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牧場蒙古包打點成行裝由幾只駱駝運落腳點再起帳篷現開始搭了蒙古包架設簡單般搭建水草適宜地方根據蒙古包大小先畫畫圈便開始按照圈大小搭建蒙古包搭好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7. 描寫蒙古包作文400字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住著蒙古包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馬奶招待客人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著大袍、腰帶、靴子呢?傳說在仕爾伯特人遊牧的地方,有壹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
山頂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泉水泛湧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的隱居的地方。壹天,壹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壹群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
他悄悄拿來壹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仙女們盡情的追逐戲耍,絲毫不覺。
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壹名仙女,其他人驚慌躲入雲端。獵人向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
不久生了壹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成刀綽羅斯家族的祖先。蒙古族自稱“蒙古”。
“蒙古”這壹名稱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現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8. 描寫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壹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壹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墻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墻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壹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壹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壹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9. 關於蒙古包的作文美麗的大草原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住著蒙古包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馬奶招待客人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著大袍、腰帶、靴子呢?傳說在仕爾伯特人遊牧的地方,有壹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
山頂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泉水泛湧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的隱居的地方。壹天,壹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壹群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
他悄悄拿來壹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仙女們盡情的追逐戲耍,絲毫不覺。
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壹名仙女,其他人驚慌躲入雲端。獵人向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
不久生了壹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成刀綽羅斯家族的祖先。蒙古族自稱“蒙古”。
“蒙古”這壹名稱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現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蒙古族的傳統民族白節、祭敖包、那達慕、魯班節、燃燈節等。
在節日上都有各種不同的習俗。例如:那達慕大會時,會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
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播放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人民喜愛的盛會。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壹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白節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亦“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餃子、烙餅。
初壹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
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裏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壹件為貼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
“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
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壹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壹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織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壹起,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壹望無際的草原上仿佛綻放的壹朵朵白蓮花。
蒙古包最大的優點是拆裝容易,室內使用面積很大,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用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蒙古族語屬阿爾泰語系,分布於蒙古國和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境內的蒙古語屬喀爾喀方言,使用人口約180萬。
現代蒙古語的主要特點:元音豐富而輔音較少語音結合比較自由,音節種類較多。絕大部分輔音既可以出現在音節首,也可以出現在音節末。
蒙古國於20世紀40年代采用基裏爾字母為基礎的新蒙為文,從上到下連寫,從左到右移行。蒙古族藝術分為民歌、樂器、曲藝三大類。
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圖、孝莊皇太後等。特產主要是羊肉、羊奶、馬奶。
美麗的草原,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