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威尼斯中國旅遊景點介紹 威尼斯有哪些風景名勝

威尼斯中國旅遊景點介紹 威尼斯有哪些風景名勝

威尼斯是在哪裏?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壹座城市,是亞得裏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的重要港口。人口:34.3萬(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剛剛公布的常住總人口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它建在離岸4公裏的淺沙灘上,平均水深1.5米。它通過鐵路、公路和橋梁與陸地相連。它由118個小島組成,由177條水道和401座橋梁連接,並由船只連接。素有“水城”、“百島城”、“橋城”之稱。

富含濃郁江南氣息的中國版“威尼斯”在哪個城市?

現如今隨著古鎮這類景點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歡去古鎮遊玩,也正因如此產生了很多“網紅古鎮”。但根據遊客的親身經歷,很多在網絡平臺上大肆宣傳的小鎮並不好玩,可能只是放大了某個特色景點,實際商業化嚴重。那遊客到底該如何選擇小鎮呢?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烏鎮、西塘、周莊等,畢竟這些小鎮的風評都很不錯,但除了這些小鎮以外,中國版“威尼斯”也是壹個不錯的選擇。被稱為中國版“威尼斯”的新市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雖然遊客比網紅古鎮少,但它卻富有濃郁的江南氣息,到這裏旅遊會令人倍感舒適。沒有人山人海,沒有小販吆喝,想去某個小景點也不用排隊。

新市古鎮千百年來居民臨河而建,傍橋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風情。最重要的是新市古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冬夏幹濕差別不大,說的簡單點就是夏季高溫多雨,而冬季溫和濕潤,非常適合做旅遊或度假景點。或許會有人疑惑,壹個小鎮有什麽景點可言?實則不然,新市上的小景點可多著呢,且聽壹壹道來。

首先要介紹的是江南刺繡館,這是壹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地方。試想壹下,在壹座百年徽派老宅內,踏進庭院,便可見古色古香的木雕花窗,還有兩個磚雕門樓,與這古代建築相映成趣的還有裏面陳列的古刺繡,真可謂“金絲銀線閃光亮,百年老宅藏春色”,讓人好不快活。其次介紹的是鐘樓弄,長180米,寬約1.7米,位於覺海寺旁。優美典雅、古色古香,極富江南水鄉情調。鐘樓弄的壹頭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優雅的迎聖橋,古剎、小橋、流水、深巷四景合壹,構成壹幅古樸的圖畫。

喜歡畫畫的遊客可以去看壹看,畢竟鐘樓弄真的可以說美成了壹幅畫。其實除了這些小景點外,新市最出名的應當是它本身多水的特點,之前提到過新市臨河而建,這也就意味的新市房屋周圍幾乎都是水。因為眾多的水路,為了讓鎮子裏的人可以行走更方便就修了各種橋,於是乎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水路和古橋的氛圍,走在此地就好像進入了“中國版威尼斯”。

可別小瞧了這些水,由這些水組成的水巷和街巷是新市古鎮整個空間系統的骨架,水巷既是作為水上交通的要道,是城鎮與四鄰農村、城市聯系的紐帶,是貨物運輸的主要通道,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另外新市也有許多出名美食,像著名的新市茶糕,此茶糕是用糯米碾碎制作成。先將中間挖空放入用醬油等調料腌制而成的碎豬肉,放入蒸籠蒸制而成,口感糯而不粘、豬肉鹹香微帶甜味。

走在新市的青石板長廊上,似乎腳邊就是水,古樸的房屋透著壹股神秘的歷史韻味,看上去壹眼望不到盡頭。若是早晨起來的時候能喝上壹杯新市特有的鹹豆漿,再搭配茶糕作為早點難道還不夠愜意嗎?

威尼斯介紹

威尼斯(意大利城市)編輯[wēi ní sī] 威尼斯(Venice) 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裏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於離岸4公裏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壹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中文名稱威尼斯外文名稱Venezia(意)、Venice(英)別 名水城、百島城、橋城、水上都市行政區類別外國城市所屬地區南歐意大利地理位置意大利東北部、亞得裏亞海人 口34.3萬(1975年)氣候條件地中海氣候著名景點鳳凰歌劇院、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嘆息橋、火車站威尼斯火車站目錄1簡介

2建築方法

3著名景點

4文化遺產

_ 威尼斯

_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5歷史和地理

6交通特點

7文化內涵

8貢多拉

9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

10宮殿及府邸

11著名風景

_ 嘆息橋

_ 港口

_ 黃金宮

_ 彩色島

12橋

13相關文章

14遊玩攻略

15旅遊貼士

16重要節日

17城市發展

18威尼斯電影節

_ 獎項

_ 停辦

_ 復蘇

_ 定位

_ 趨勢

1980年後的威尼斯

20威尼斯的別名

_ 總督宮

_ 聖馬可教堂

_ 嘆息橋

_ 裏亞托橋

_ 特色紀念品 21拯救威尼斯的故事

_ 水的變遷

_ 洪水來襲

_ 填高城市

_ 爭論不休

22威尼斯大體簡介

23葬禮

24起源

1簡介編輯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威尼斯(4張)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精華,世界上唯壹沒有汽車的城市,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裏,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壹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裏亞海的女王”“橋城”等美稱。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它好像壹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裏,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壹樣密布其間。

威尼斯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是世界聞名的水鄉,也是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內古跡眾多,有各式教堂、鐘樓、男女修道院和宮殿百余座。大水道是貫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長的街道,它將城市分割成兩部分,順水道觀光是遊覽威尼斯風景的最佳方案之壹,兩岸有許多著名的建築,到處是作家、畫家、音樂家留下的足跡。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廣場東面的聖馬可教堂建築雄偉、富麗堂皇。總督宮是以前威尼斯總督的官邸,各廳都以油畫、壁畫和大理石雕刻來裝飾,十分奢華。總督宮後面的嘆息橋是已判決的犯人去往監獄的必經之橋,犯人過橋時常懺悔嘆息,因而得名“嘆息橋”。如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壹的交通工具,當地的小船貢多拉獨具特色,到了威尼斯不妨壹試。這裏在2月份會舉行狂歡節,期間人們戴著假發和面具,穿著長袍慶祝節日。[1]Venice

Venice is a beautiful city water, Venice looks like a dolphin. Urban area of less than 7.8 square kilometers. it has 118 islands and 177 canals Venice is famous for its ornate glass-work, known as Venetian glass. It is world-renowned for being colourful, elaborate, and skilfully made.[2]2建築方法編輯 威尼斯衛星地圖

威尼斯建築的方法,先將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後再鋪上壹層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這種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極好,是從亞德拉亞海的伊斯特拉運來的。然後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磚,建成壹座座建築。由於磚比伊斯特拉石輕的很多,所以不會出現房子嚴重下沈的問題。

有人說,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3著名景點編輯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漲水

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般奇妙。它就是個遊樂園,是個充滿奇妙與夢幻的地方,令凡是來過威尼斯的遊客都依依不舍,在童話般的水之際流連忘返。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壹—聖馬可廣場,被拿破侖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客廳”,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而且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壹些就在這兒拍攝;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裏與世長辭

標準時區:+1 時區 UTC/GMT +1 個小時

夏時制時區:+1 個小時當地時區相當於:+2 時區 UTC/GMT +2 個小時

夏時制:夏時制開始時間:3月27日 2:00:00 夏時制結束時間

威尼斯水景(11張):10月30日 3:00:00

經緯度:緯度:北緯45°26’ 經度:東經12°20’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39(意大利)地區區號:041

4文化遺產編輯威尼斯

威尼斯風光

意大利語[3]:Venezia

英文全稱:Venice

編號:546-004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的威尼斯,10世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航運樞紐。總體上來說,它就是壹幅非凡的建築傑作。

素有“西方蘇州”之稱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意大利東北部亞得裏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壹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裏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5歷史和地理編輯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壹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似刀兵的遊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人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裏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壹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壹。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新航路開通,歐洲商業中心逐漸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侖的統治,有著壹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

6交通特點編輯外部交通:

威尼斯外部交通主要是航空,各大壹級城市都有到威尼斯的航班。壹般需要轉機,正常飛行時間在10小時左右。

內部交通:

威尼斯的西北角有壹條四公裏長的長堤與大陸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

威尼斯

要的港口,也是壹座文化藝術古城。威尼斯及其瀉湖,由118個島嶼組成。素有“水都”“水城”“橋城”和“百島之城”的美稱這座世上獨壹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跡比比皆是,是壹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這裏的所有景色都離不開水。

威尼斯全市河道,運河***計177條。靠401座各式橋梁把它們連接起來。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壹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7文化內涵編輯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風光十分特殊。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還要狹窄,兩條船 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壹點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梁和水

威尼斯的石橋

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遊人熙攘,鴿子與海鷗壹起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壹種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梁中,以火車站為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Rialto)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

大大小小的船只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裏亞爾托橋建(Rialto)於1180年,原先是壹座木橋,後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壹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石橋。橋頂有壹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威尼斯城內古跡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築風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壹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意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威尼斯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公元453年就開始了建築了威尼斯(要是有條件的,五下人教版語文書中的第26課也有介紹威尼斯的小艇)。

簡介威尼斯

威尼斯(意大利文Venezia)是意大利東北部的城市,市區涵蓋意大利東北部亞得裏亞海海邊的小島和鄰近壹處半島。威尼斯有很多運河,有水鄉的美譽。威尼斯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是行人徒步區,禁止汽車進入,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2003年人口274000人。

歷史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當時,意大利北部遭受倫巴底人(Lombards)的侵略,許多難民逃到威尼斯島避難。在8世紀中,威尼斯人抵抗貝賓三世(Pepin III)的帝國擴展,而附屬於拜占庭帝國。過後,威尼斯逐漸發展強大。當拜占庭帝國沒落之時,威尼斯的自治權漸增,最後取得獨立,成立威尼斯***和國 (9世紀至18世紀),由威尼斯公爵(Doge)統治。威尼斯***和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勢力,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基地之壹。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藝復興時代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與藝術中心。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國的拿破侖侵占,失去了幾百年來的自治權。稍後,拿破侖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幹波佛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把威尼斯交於奧地利。奧地利當局在1789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侖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Treaty of Pressburg),從奧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並把其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1814年,隨著拿破侖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統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代意大利的壹部分。

1966年11月4日,大潮湧入_鹵古城,聖馬可廣場陷入水深1.2米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無家可歸,並摧毀無數的藝術作品。且當年淹水次數高達100多次。

交通

19世紀之時,壹條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意大利半島連接起來,為威尼斯帶來壹座本身的火車站。20世紀時,又加建了公路長堤和停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使用鐵路和道路通往威尼斯的入口處。然而,威尼斯市內禁止車輛進入。

威尼斯市內道路狹窄,運河交錯。步行外,水上交通是主要的代步方法。其中,“剛朵拉”(gondola)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傳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威尼斯的國際機場,馬可波羅國際機場,建在威尼斯對岸的意大利半島大陸上。

旅遊景點

1987年,威尼斯及其_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的旅遊景點包括: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公爵府(Palazzo Ducale)

裏奧多橋(Ponte di Rialto)

水城威尼斯簡介

威尼斯(Venice)是壹個別致地方。出了火車站,妳立刻便會覺得;這裏沒有汽車,要到那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雇“剛朵拉”(Gondola)。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胡同。輪船像公***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壹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兒都去。威尼斯並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那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可是輪船中人還是很多,“剛朵拉”的買賣也似乎並不壞。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壹群小島,外面壹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在聖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壹塊西壹塊在綠波裏蕩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壹片茫茫。這裏沒有什麽煤煙,天空幹幹凈凈;在溫和的日光中,壹切都像透明的。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麽綠,那麽釅,會帶妳到夢中去。

威尼斯不單是明媚,在聖馬克方場走走就知道。這個方場南面臨著壹道運河;場中偏東南便是那可以望遠的鐘樓。威尼斯最熱鬧的地方是這兒,最華妙莊嚴的地方也是這兒。除了西邊,圍著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築,東邊居中是聖馬克堂,卻有了八九百年——鐘樓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門”;教堂左首是“老衙門”。這兩溜兒樓房的下壹層,現在滿開了鋪子。鋪子前面是長廊,壹天到晚是來來去去的人。緊接著教堂,直伸向運河去的是公爺府;這個壹半屬於小方場,另壹半便屬於運河了。

聖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建築在十壹世紀,原是卑贊廷式,以直線為主。十四世紀加上戈昔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十七世紀又參入文藝復興期的裝飾,如欄幹等。所以莊嚴華妙,兼而有之;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勁兒。教堂裏屋頂與墻壁上滿是碎玻璃嵌成的畫,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藍色和紅色的聖靈像。這些像做得非常肅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鋪的,顏色花樣種種不同。在那種空闊陰暗的氛圍中,妳覺得偉麗,也覺得森嚴。教堂左右那兩溜兒樓房,式樣各別,並不對稱;鐘樓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壹邊兒。但這兩溜房子都是三層,都有許多拱門,恰與教堂的門面與圓頂相稱;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襯出教堂的金碧輝煌來。教堂右邊是向運河去的路,是壹個小方場,本來顯得空闊些,鐘樓恰好填了這個空子。好像我們戲裏大將出場,後面壹桿旗子總是偏著取勢;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十八世紀意大利卡那來陀(Canaletto)壹派畫家專畫威尼斯的建築,取材於這方場的很多。德國德萊司敦畫院中有幾張,真好。公爺府裏有好些名人的壁畫和屋頂畫,丁陶來陀(TinDtoretto,十六世紀)的大畫《樂園》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築的價值。運河上有了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顏色。這全然是戈昔式;動工在九世紀初,以後屢次遭火,屢次重修,現在的據說還是原來的式樣。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兩面;西面斜對著聖馬克方場,南面正在運河上。在運河裏看,真像在畫中。它也是三層:下兩層是尖拱門,壹眼看去,無數的柱子。最下層的拱門簡單疏闊,是載重的樣子;上壹層便繁密得多,為裝飾之用;最上層卻更簡單,壹根柱子沒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門之外,都是整塊的墻面。墻面上用白的與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素樸的方紋,在日光裏鮮明得像少女壹般。威尼斯人真不愧著色的能手。這所房子從運河中看,好像在水裏。下兩層是玲瓏的架子,上壹層才是屋子;這是很巧的結構,加上那艷而雅的顏色,令人有惝恍迷離之感。府後有太息橋;從前壹邊是監獄,壹邊是法院,獄囚提訊須過這裏,所以得名。拜倫詩中曾詠此,因而便膾炙人口起來,其實也只是近世的東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壹種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隨便唱。可是運河裏也有:晚上在聖馬克方場的河邊上,看見河中有紅綠的紙球燈,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剛朵拉”搖過去,靠著那個船停下,船在水中間,兩邊挨次排著“剛朵拉”,在微波裏蕩著,像是兩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圍著壹張桌子坐,輪到了便站起來唱,旁邊有音樂和著。曲詞自然是意大利語,意大利的語音據說最純粹,最清朗。聽起來似乎的確斬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樂節奏繁密,聲情熱烈,想來是最流行的“爵士樂”。在微微搖擺地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壹片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唱完幾曲之後,船上有人跨過來,反拿著帽子收錢,多少隨意。不願意聽了,還可搖到第二處去。這個略略像當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卻熱鬧得多。

從聖馬克方場向西北去,有兩個教堂在藝術上是很重要的。壹個是聖羅珂堂,旁邊有壹所屋子,墻上屋頂上滿是畫;樓上下大小三間屋,***六十二幅畫,是丁陶來陀的手筆。屋裏暗極,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來陀作畫時,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鉤勒,利用陰影,教人看了覺得是幾經琢磨似的。《十字架》壹幅在樓上小屋內,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聖羅珂近旁,有大畫家鐵沁(Titian,十六世紀)和近代雕刻家卡奴窪(Canova)的紀念碑。卡奴窪的,靈巧,是自己打的樣子;鐵沁的,宏壯,是十九世紀中葉才完成的。他的《聖處女升天圖》掛在神壇後面,那朱紅與亮藍兩種顏色鮮明極了,全幅氣韻流動,如風行水上。倍裏尼(Giovanni Bellini,十五世紀)的《聖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們都還有別的畫在這個教堂裏。

從聖馬克方場沿河直向東去,有壹處公園;從壹八九五年起,每兩年在此地開國際藝術展覽會壹次。今年是第十八屆;加入展覽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奧,蘇俄,美,匈,瑞士,波蘭等十三國,意大利的東西自然最多,種類繁極了;未來派立體派的圖畫雕刻,都可見到,還有別的許多新奇的作品,說不出路數。顏色大概鮮明,教人眼睛發亮;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_嗦,痛快之至。蘇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農生活的表現,兼有沈毅和高興的調子。他們也用鮮明的顏色,但顯然沒有很費心思在藝術上,作風老老實實,並不向牛犄角裏尋找新奇的玩意兒。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產,以典麗風華勝,緙絲也不錯。大理石小雕

像,是著名大品的縮本,出於名手的還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