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2010世博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辦,這對我國有什麽重要的意義麽?

2010世博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辦,這對我國有什麽重要的意義麽?

上海世博會的意義

對於世博會(World Exposition)這壹個“世界頂級”的“城市事件” ,第壹次大規模的進入中國的城市,單從《解放日報》的主題檢索中,從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條的報道,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會已經帶給中國和上海以強烈的沖擊。

世博會是城市活動的頂級的表現形式,在壹般的學術領域,世博會是當作“城市事件”來界定的,但它又不同於單純的政治性活動(如APEC)、經濟性活動(如廣交會、商品博覽會)、各類大型文化活動(如旅遊節、電視節、美食節等)、綜合性的體育類賽事(如奧運會、亞運會),相對於後幾類城市事件而言,世博會不僅綜合了政治、經濟、文化特征,而且持續時間最長,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點,而且是對人類社會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對於舉辦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實的“盛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開始,每壹屆無論是那種形式的,何種規模的都對舉辦城市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形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城市形象塑造和傳遞的重要平臺。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對著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各個城市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調整自己的定位,實施恰當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城市現有的積極力量,發展區位競爭優勢,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凝聚力、輻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嚴峻的全球化經濟浪潮下,城市成像成為城市的壹個活的名片,直接刺激著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居民和外來人口、企業的大腦。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著各國對中國的評價,影響著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開放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經濟地位,在未來的十多年時間裏,上海乃至中國所擁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並不多見,抓住這壹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將壹個嶄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現給全世界,不僅具有極強的經濟意義,更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全球化讓城市“體面的”走出去,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於國家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都是在城市中舉辦,城市稱為壹個國家的組成細胞,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之間的競爭就體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上。全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讓每個國家都主動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脫離狹小的空間,實現與國際的接軌,城市作為人類壹切活動中最核心的節點,反映了人類發展的進步,人類的文化文明,人類的生存狀態,是壹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會給上海傳遞城市形象壹個強大的“擴音器”,從歷史上每次世博會的舉辦看,世博會都會成為該城市迅速發展的催化劑,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會引發7000萬的旅遊人數,將會產生近3000小時的媒體報道,這些數量龐大的遊客群體和報道將在世博會期間極大的推動上海的城市形象,通過媒體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壹個核心的議題,改變、影響、提升、強化、放大著人們對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會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認同,世博會的本質是壹種旅遊事件,是古代集市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義已經由產品的交換轉化成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揚,從根本上講是通過文化的交流、傳遞,實現本民族、區域的文化在更大範圍的認同。上海成功的申辦了2010年的世博會,並選擇了城市作為它的展示主題,在世博會選址所在的黃浦江兩岸區域中,濃縮了上海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軌跡:19世紀以前的老城廂、20世紀早期形成的外灘、20世紀後期形成的陸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北外灘國際航運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現代以來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臺。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後,城市的發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件設施建設以外的軟的因素,這是對城市發展更適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層次的要求——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以謀求更高的競爭能力。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正是切合了當前上海城市發展的熱點與重點,不僅涉及到上海歷史的沈澱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開發,更涉及到上海作為壹個國際大都市在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中的形象,又是對上海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充分表達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