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性婚姻?

為性婚姻?

題記:本文由發布於新浪微博的三段文字合並而成。其中壹段的點讀量超過五千人次。很令我欣慰。三段文字思考的是:為何婚姻的問題。其由康德的壹個解答引起,我圍繞這個解答,發表了壹些議論。

現將其歸整為壹,重新命題,以突出主調——為性婚姻。這肯定屬於為何婚姻的壹種解答,也肯定還有另外的多種解答,但我只知道這麽壹種,將其展示出來,期望引來更多其它看法。壹起豐富我們對婚姻的認識。

為什麽要婚姻呢?未知有多少人想過這個問題,或者它根本就不是個問題。除了極少數人,或不得已,或無興趣,而不婚外,我們大數人,都要婚姻的。並且要經歷人生的大半。如此普遍而平常的事,算得上問題嗎?則未曾想過,好像就不奇怪了。我也是最近,即退休以後,不斷感覺這或許是被我們忽略的壹個真問題。思考思考,末嘗無益。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大概是三十多年前,就被壹次閱讀觸發了這個問題。當時心下壹動,卻模模糊糊,似有所感,又不得要領。解不開還放不下。壹直至今,內心設問。退休後的時光,使我可以悠閑地思考了,這個問題便凸顯了。

那次閱讀的是康德。除去記下了壹堆繁難之外,最清楚的就是這樣壹句話:婚姻是確定壹位固定的性伴侶。在此,有必要介紹壹下康德。首先,他是壹位鼎鼎大名的哲學家,影響世界幾百年,直至今天。其次,他出生在德國靠近俄羅斯的壹個邊境小鎮——柯尼斯堡。壹生於此,未曾離開。又次,其人身高壹米五,終身未婚。最後是他的生活,壹是研學,壹是美食。這樣壹位未曾婚娶的小個子大人物,讓我困惑連連的同時,也讓我銘記了壹句話,就是關於婚姻竟然是“確定壹位固定的性伴侶”。

康德此識,對於當時的我,心熱臉紅,口中難堪。卻又牢牢牽引,不能放置。多少年來,閱歷了身邊許多婚姻,上我壹代或幾代的,更多屬同代人中的,同時也有下壹代的。發現,為“性”而婚,確然存在。沒有什麽高遠的目標,不是***同的誌趣,甚至與傳宗接代無涉。僅僅只是性之伴侶,固定的,如此而已。如此而已,卻保持了家庭的穩定,婚姻的繼續。

“為了確定壹位固定的性伴侶”。這在我們聽來,真是不知如何是好。虧他能夠想出來,還能夠講出來。如我前段講到的,生活中確有壹部分人為性而婚。這種婚姻也不失為壹種成功的婚姻。它維系了家庭的穩定,保證了婚姻的延續。這多麽地可貴啊!比起那些壹輩子不知為何而婚,糊裏糊塗,打打鬧鬧,總歸是清楚了。清清楚楚地進行壹件事,總歸比糊糊塗塗地進行壹件事,要好吧。

事實上,為性而婚也並非輕而易舉。第壹、這是兩個人的事。壹廂情願鬧不成。兩廂情願就不簡單了。妳明白,還得對方明白。妳清楚不等於對方也清楚。即便是某種不言而喻的約定,也需要在時間中生成,並非壹朝壹夕所可成就。第二、約定還有方方面面的條件,需要等待時機。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無從約定。這不是談判,明來明去。而是觀言察色,揣惻妥協中養成。第三、中國文化羞於談性,性方面的話題上不了臺面,致使國人的思考,不敢涉足這個方面。這又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此看來,為性而婚,並不簡單。這個發源於西方文化的婚姻觀念,壹定還有我們所不易理解的更多方面。今天我將其展示出來,是想說明,至少我國人中的壹部分婚姻也是如此,這又是人性的***通。此外,它會不會啟發我們更開闊地思考婚姻。婚姻於人,實在是個大事情。過去我們思考的太少。有了康德的啟發,以我們文化的博大,關於婚姻壹定會有更多答案。

然而,“婚姻就是確定壹位固定的性伴侶”的觀念,只是指出了壹部分人的婚姻方向,概括了壹部分人的婚姻觀念。但若僅止於性,為性而婚,恐怕難進婚姻的高級行列。因為性是婚姻的壹個必要包含,基本沒有無性的婚姻。也即性是婚姻的基礎。基礎之上應有繼續的建設。僅止於基礎,在建築的意義上,還是個半拉工程。在婚姻的意義上,也缺失了許多的光彩。僅止於此,壹定有著難言的苦衷。不得已而已。有誰在婚姻之先就立定這樣壹種婚姻觀呢?恐怕只有康德這種哲學家吧。而他自己並未實行。於是我們可以確定地認為,康德的這個婚姻觀念的婚姻,應是壹種低級的婚姻。有人認可它,有人實行它,並不意味著級別的提升。我在之前的兩段中肯定康德的觀念,是基於婚姻這件大事情,過去的中國人想的少了點。這是否為我們文化的壹點不足呢?不管怎樣,面對如此壹件大事,清楚總比糊塗強。在這個意義上,康德提示了我們。面對各式各樣的婚姻,我們為什麽不投入更多的思考去總結提煉呢?它是如此地有關我們自己,有關人性,並且有關我們民族文化、哲學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