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成不了任何人,妳只能成為自己。
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妳得先觀摩別人的活法。
村上春樹,日本人,作家,生於1949年1月12日,曾獲卡夫卡文學獎、耶路撒冷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
村上春樹除了是壹位作家,還是壹名跑者。他的生活非常規律,幾乎每天都會跑步,30多年不斷,他不僅每年參加壹次全程馬拉松,還參加鐵人三項賽。
每次寫長篇小說時,村上春樹 每天的作息 是這樣的:
— 4:30起床,起床後泡咖啡,吃點心
— 吃完後不做其他事,立刻開始寫作
— 9-10點完成寫作,必須要寫滿十頁稿紙(約4000字),既不能多寫,也不能少寫
— 開始鍛煉,每天跑十公裏或遊泳1小時
— 午飯
— 下午自由安排,可以小睡、看書、聽音樂、買唱片、做美食、做翻譯
— 晚上9點睡覺
村上春樹曾說:
“這種生活不斷積累,我總會感到身為作家的能力似乎點點滴滴地提高了,創造力也變得更加 牢靠和穩定 。盡管無法拿出客觀數值來說明,“瞧瞧,到這個數字啦”,心裏卻有壹種自然而真實的感觸。”
規律生活,能讓人最大限度地減少選擇上的精力消耗,這是只有村上春樹這樣自律的人才能體會到的樂趣。
參考資料: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麽》, 施小煒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5年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施小煒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猶太人,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弗洛伊德的理論被很多人稱為“泛性論”,因為太過強調“性”的作用,但弗洛伊德的貢獻非常多,他對西方的心理學有重大影響:他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開創了人類對 潛意識 的研究;為人類研究人格提供了理論基礎(比如他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作息也很嚴格,和村上春樹不同的是,他壹天工作11小時,每周只有星期天休息。以下是他在維也納 開私人診所時的作息表 :
— 7點:起床。理發師每天早晨會到弗洛伊德家中為他修剪胡須
— 8點-13點:接待病人,每位病人診療15分鐘,下壹位病人間隔5分鐘
— 13點:午餐。弗洛伊德在午餐時通常不說壹句話,吃完午餐後到他會到街上散步或買東西
— 15-21點:繼續診療,期間什麽也不吃。65歲之後,弗洛伊德會在下午17點喝壹杯咖啡
— 21點後:晚餐。晚餐時弗洛伊德才會與家人輕松地聊天,晚餐後也會與家人壹起散步,或去咖啡館坐壹會兒
— 回家後:繼續埋頭工作,工作內容有回信、寫論文、為期刊校對書稿等等
— 淩晨1點後睡覺
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過多涉及到“性”,對此他曾說:“我的道德觀是通常所說的具有社會意義的道德觀,而不是性道德觀。社會眼中的性道德似乎很卑鄙下流,而我個人在自己認可的範圍之外,很少濫用性的自由。”
嚴於律己的弗洛伊德,若能看到如今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已經對兒童發展、夢、遺忘、無意識、動機、人格、心理分析治療等領域的影響,壹定會笑望長空。
參考資料:
《弗洛伊德自傳》,王思源譯,華文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