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描述新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從地形,氣候,河流,風俗習慣,名勝古跡等方面說明。

描述新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從地形,氣候,河流,風俗習慣,名勝古跡等方面說明。

地形,

地處浙東丘陵地帶,天臺、四明、會稽諸山余脈綿亙境內,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階梯形下降。縣境東南部為崇山峻嶺,中部和西部為丘陵臺地,西北部為河谷盆地。全縣地貌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熱同步而盛夏多晴熱,秋冬光溫互補,災害性天氣較多。同時具有典型山地氣候特征,水平、垂直方向差異明顯。

河流,

新昌縣有三大主要溪流,縣境流域面積1209平方公裏,有大小支流73條,部長455.6公裏,河網密度0.38公裏/平方公裏。是典型的山區性河流,支流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最主要的河流是澄潭江、新昌江、黃澤江。

風俗習慣,

按照新昌風俗,壹般按虛齡計歲。五十歲起均由兒孫在壽誕之日祀神祭祖,操辦壽酒。生辰之日稱“正壽”,壽宴由兒孫承辦,稱為“桃觴”。觴為酒器,桃為壽桃,“桃觴”之謂大約就是壽誕舉觴稱賀的意思。正壽的前壹天,稱“暖壽”,由出嫁的女兒負責籌辦。慶壽誕在壹年之內可提前做,但過了生日,則不能祝壽。臨近壽誕日,壹般由兒孫出面邀請親朋好友來喝壽酒。喝壽酒之日,壹般都要送壽禮。在嵊州、新昌等地,多在生辰當年正月初就送壽禮。壽慶禮物,都冠以“壽”字,如壽燭、壽面、壽酒、壽嶂、壽鈾、壽聯、壽畫、壽屏、壽糕、壽饅頭、壽桃等等,且均用紅紙剪出“壽”字,放在壽禮和祝壽用的器皿上。其中壽桃是必不可少的壽禮,但如不在產桃的時節,可用米粉做的替代。

祝壽期間,賀壽者除送上壽禮之外,還要向被賀者祝福,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等吉利話。為營造壽慶氣氛,自暖壽始,即正壽前壹天,壹般都要懸掛燈彩,點上大蠟燭。掛起壽星圖、條幅等。正壽日壽者著吉服,受晚輩跪拜或親友們的祝賀。女兒女婿除送上壹般壽禮之外,還需要送上衣服、鞋襪之類的壽禮。舊時紹俗,比較富裕的人家,還要雇上戲班演出壽戲。壽戲多演唱平調、蓮花落或“隔壁戲”(這種戲是以口技為主的曲藝,目前已經失傳)。壽戲的主要內容大多是喜慶,戲尾均以大團圓告終,以圖吉利。

新昌俗壽慶也有因特殊原因提前壹年做的,稱之為“做九頭”。另外,民間認為活到六十六歲,是人生旅途上的壹個難關。要過這個關,只有吃六十六塊肉方可順利通過。因此,到了六十六歲生日,其女或侄女輩送上六十六塊肉由壽者食用,如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幹等食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世事演變,壽慶這壹古老風俗雖存,但在形式和內容上卻有很大的變化。人們壹般不再祀神祭祖,更省簡了壽慶之門繁瑣禮節。壹般在壽誕日置酒祝壽、分送壽面、壽饅頭、壽糕等。饋人以面,稱“長壽面”,取其延年益壽之意。根據壽者的不同愛好,晚輩們分別送上有益身心健康的禮物,慶壽誕賦予了更新的內容。

名勝古跡,

新昌縣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素有“東南眉目”之稱。境內有大佛寺、穿巖十九峰、沃洲湖-天姥山(已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大佛寺,系南朝古剎,以擁有江南第壹大佛--石窟彌勒像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揚海內外。近年來加大開發力度,相繼建成了般若谷、射雕村、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白雲湖、臥佛、新入口、城隍廟等特色景觀。穿巖十九峰的峰巒幽谷、飛瀑流泉、小溪碧潭,展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山水神韻。沃洲、天姥的湖光山色為歷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棲止之地。從東晉、南朝的佛教文化到唐代的詩文化,新昌承載了兩座文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