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烈競爭的局面仍將維持
通過競爭將繼續對現有的餐飲網點進行優勝劣汰,市場的調劑與配置作用更加充分,對企業進壹步整合與調整,不斷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
2、大眾化經營的市場空間不斷延伸
假日消費與家庭私人消費繼續看好,大眾經營品種和餐飲食品開發不斷加快,服務由以流動人口、工薪階層為主,向家庭廚房和社區服務延伸,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3、創新經營、品牌營銷的力度加強
在行業由品種向品牌、數量向質量、單店經營向規模經營的方向轉化中,企業要在市場中占據壹定的地位必須加強創新經營力度和文化品牌內涵,進壹步突出個性化經營,加強創新、樹立品牌、註重營銷是廣大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4、傳統餐飲向現代餐飲的轉化步伐加快
傳統餐飲的手工隨意性生產、單店作坊式經營、人為經驗型管理為主的表現特征,隨著餐飲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社會化、國際化、工業化與產業化的推進,在繼承傳統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的基礎上,以快餐為代表的大眾餐飲逐步向標準化操作、工廠化生產,連鎖規模化經營和現代科學化管理的目標邁進,不斷加快現代餐飲的步伐。
5、管理與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
科學管理和人才素質水平將成為企業今後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技術優勢已難以形成企業競爭與發展的保證,必須加強現代管理知識與管理手段的應用,加強人員素質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與企業的持續性發展。
6、連鎖經營加速發展,企業規模逐漸增大
連鎖經營作為壹種新型的經營方式,在餐飲行業已快速發展,並形成了壹定的規模。老字號企業和名店、特色店積極推廣直營和特許連鎖,成為行業連鎖發展的骨幹力量。壹大批連鎖企業在努力探索、大膽實踐和積累完善中發展壯大。
7、特色經營更加突出,行業水平明顯提高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廣大餐飲企業更加註重個性化特色經營,菜品質量、就餐環境和管理服務水平逐步改善和提高。烹飪技術更加開拓創新,廚房餐廳更趨現代化,服務更趨規模化,菜品質量更趨標準化,管理更趨科學化。同時企業科技含量不斷增加,電子點菜、計算機管理、網絡促銷更加普及,企業文化建設也不斷加強,行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由重品種、重低價向重品牌、重質量方向轉變,從價格品種競爭為主向品牌文化競爭轉化。
餐飲連鎖發展的新動向
隨著餐飲連鎖經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發展,這壹模式必將日趨成熟於完善。未來的餐飲連鎖經營無論是在形式、規模還是範圍上都會有所變化。呈現出壹些新的發展趨勢。
壹、特許連鎖與自由連鎖有相互交融的趨勢
長期以來,餐飲業壹直是特許經營的主力,尤其是快餐店。1994年美國增長最快的十大特許經營企業裏,有5家都是快餐店。引人註目的是,在采用特許經營中,有64%的餐廳是最近幾年才開張的,這顯示了特許經營在這壹行業中的強大活力。但特許連鎖要壹切聽從總部的部署,這會限制加盟店經營的自由度,不利於個性化發展。隨著經營政策的放寬,壹些中小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與大型連鎖企業抗衡,普遍希望在保持自身法人地位和部分經營權利的基礎上能通過總部加強管理的統壹性,因而促成了兩種連鎖方式的優勢合壹。或是發展在分店自主權方面帶有自由連鎖特點的特許連鎖,或是發展各店鋪在統壹經營方面帶有特許連鎖特點的自由連鎖店。
二、特許連鎖店中直營店的數量增加
特許連鎖是以合同形式使各加盟店獲得總部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從中總部可以從加盟店收取壹定的加盟費和指導費,但壹些加盟店經過壹段時間的經營,掌握了經營訣竅以後就不甘受制於總部的控制,於是脫離總部,自謀出路了。因此,壹些餐飲企業總部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更好地控制分店,寧願由總部直接投資開設直營店。這樣不僅便於總部實施統壹管理,增強凝聚力,而且通過直營店可以摸索出經驗用以指導各加盟店的運作。
三、鎖對象由單個店鋪向區域性店鋪發展
以往的餐飲企業在擴大其連鎖店鋪數量時,往往以單個的店鋪為對象,將該店鋪本身擁有的設施同總部的經營技術相結合而獲利。現在,餐飲連鎖業在擴大其規模時更多考慮的則是對方的資金實力、經營能力及在當地的影響力,因此餐飲連鎖業開始將地區的企業群作為連鎖的對象,並將壹些規模較小的餐飲連鎖店直接吸收,以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區域性連鎖有所發展
由於受地理位置的影響,餐飲連鎖店在原料配送、業務指導方面都會受到制約。壹般來說,全國性大範圍的連鎖店實力大多較強,規模也較大,壹些小型的餐飲企業難以達到如此的經營規模,因而紮根區域性的餐飲內市場成為其發展連鎖的首選。這不僅方便了管理並且能有效的通過廣告宣傳提高其在區域範圍的知名度。
五、餐飲連鎖走向國際化
貿易自由化必將促使連鎖國際化。可以斷言,餐飲連鎖國際化定會在未來掀起壹股不可抵擋的潮流。美國向海外拓展的連鎖業中很大部分集中於餐飲業。“M”金色拱門的麥當勞、大胡子上校的肯德基,不僅僅販賣著美國的標準和服務,而且同時販賣著美國式的生活方式、商業文化和“以創業精神為基礎的企業家社會”的社會模式。國際化是餐飲連鎖走向成熟的標誌,也是其增強全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吉野家早在1977年就開始實施國際化連鎖策略,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設立了子公司吉野家西部股份有限公司,10年後又在臺灣設立了子公司,隨後又與世界最大的炸面圈連鎖店——美國的當肯炸面圈店在日本的D&C股份公司合並,成為吉野家D&C股份公司,在世界範圍內發展牛肉飯和炸面圈的連鎖企業。20世紀90年代初又在香港、菲律賓、馬尼拉建立吉野家分店,發展國際範圍內的特許連鎖。國際市場上的餐飲連鎖經營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中餐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
只要有人類的存在,餐飲也便有存在的必要。人人都離開不開吃,追求能滿足、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是人類的天性。因此,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對餐飲業的需求就越強烈,餐飲業的發展前途也就越光明。
尤其是在中國,餐飲業更是壹個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其原因存在於:
中國不僅具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而且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追求美食的傳統和習慣,對吃這件事特別重視、情有獨鐘。
目前中國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外出工作的人員不斷增加,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這意味著在家就餐的人員將逐漸減少,而外出就餐的人員將日益增多。
隨著商業往來、社會交往活動的增多,人們相互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接觸更加頻繁,壹起用餐聊天、洽談業務的幾率也大大增加,餐廳無疑成為首選之地。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成為時尚。不僅在慶祝生日、節日和紀念日的時候人們會步入餐廳,即使在平常的日子,人們也願意到餐廳享受壹下有情調、輕松愜意的生活,而不是自己在廚房裏忙碌,忍受煙熏火燎。
當前,中國的餐飲業經過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發展,盡管餐廳越開越多,但經營、管理水平還普遍不高,有待進壹步提高,且餐飲市場潛力巨大,遠遠還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
那麽,未來的中餐業將循著什麽樣的發展道路走下去呢?什麽樣的狀況才是中餐業的大勢所趨呢?
市場競爭更激烈
競爭推動市場的發展,市場的發展導致競爭愈發愈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不變的規律。市場通過競爭繼續對現有餐飲企業進行優勝劣汰,市場的調劑與配置的作用更加充分,對企業進壹步整合與調整,不斷推動中餐業的持續發展。所以,中餐業的競爭在未來也不會消失,只會更激烈。
發展條件更優越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支撐中餐業發展的主要基礎條件。隨著我國經濟形式的向好發展,經濟活動增多,城鄉人均收入持續增加,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市場更加活躍,消費需求日趨增強這對餐飲業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行業發展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我國加入WTO以及對外貿易的增多更為中餐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發展條件。
經營特色不斷突出
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中餐企業將更加註重開拓經營、創新經營和特色經營,個性化不斷突出;菜品質量、就餐環境和服務水平等方面將不斷逐步改善;行業經營水平也將明顯提高,為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企業經營將紛紛由過去的重品種、重低價位向重質量、重品牌方面轉換,抓管理、上檔次、創品牌。
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能力,就沒有企業的持續穩定的發展。
營銷觀念不斷加強
從價格競爭逐步向品牌文化競爭轉化,營銷促銷的作用越來越大,已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這是中餐業競爭的必然要求,也是競爭的必然結果。看不到這壹趨勢,不加強營銷觀念的中餐企業就會因此而被無情淘汰。
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新的新的現代化的餐飲企業將會不斷出現。
經營現代化
未來的餐飲市場是那些管理規範有序、經營科學和服務優異的餐廳的天下。以現代企業制度組建、運作的企業將成為行業的領導者。盡管“夫妻店”和“小作坊”不會絕跡,但它們很難成為中餐業的主流。
科學管理化
傳統中餐的以手工隨意性生產、單店作坊式經營、人為經驗型管理為主的表現特征,將隨著餐飲工業化、社會化、國際化與生產化的推進而逐步弱化。在繼承傳統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術的基礎上,中餐業將逐步向標準化操作、工廠化生產、連鎖規模化經營和現代科學化管理的目標邁進,不斷加快餐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科技含量增加
現代科技在各行各業中無孔不入。增加科技含量,進壹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技術將成為中餐企業發展的關鍵,而信息技術將在經營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市場空間不斷延伸
由於觀念的更新和生活的改善,城市居民家宴酒樓化已成為壹種時尚。如今,人們上酒樓餐廳吃飯,從菜肴的安排上已壹改過去的大魚大肉、大油大葷;趨向於特色風味,從清湯、時疏、海鮮,到家庭菜品和特色小菜,無不是今天顧客的餐飲消費追求。中餐的消費日益多元化,新的需求不斷出現。
如何進壹步加大開拓力度,不斷適應和挖掘潛在市場,將是中餐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與經濟增長點。
綠色餐飲的發展
提供綠色食品和綠色服務是今後中餐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適應“21世紀是環保世紀”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註,對餐飲業而言,這便是重要的主題。如何發展“綠色”概念食品,是中餐企業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選擇“綠色用品“、營造”綠色就餐環境氣氛推廣“綠色食品“,將有利於人們的健康。
在綠色食品風靡世界之時,中餐企業增加員工和顧客的環保意識便成為當務之急。
餐旅結合促進消費增長。
業內認識普遍認為,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及中國旅遊魅力的進壹步展示,越來越多的國際旅遊者進入中國,國內亦將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而壯大起來。探親訪友、觀光度假、商務會議或宗教朝拜,目的各異。因此餐飲業要與旅遊業***同發展,就必須順應入世潮流,健康發展餐飲業,以滿足各方遊客的消費需要。
(壹)以旅遊拉動餐飲消費
壹些中小城市以旅遊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促進餐飲發展。洛陽就是以旅遊為主要增長點的旅遊城市。它有著“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馬寺等全國知名景點和四海皆知的牡丹花。2002年,洛陽市接待境外遊客比上年同期增長22.89%。其中三個假日黃金周***接待25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21%;旅遊總收入60.3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18.89。2002年春節旅遊黃金周,洛陽市馬年開門紅7天***接待境內外遊客52.6萬人次,同比增長9.2%;旅遊總收入1.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其中接待境外遊客22批***430人,創匯7.84萬美元。
(二)以地方特色吸引消費者
隨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壹些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餐飲業,以便吸引更多消費者光臨。
1、中式餐的種類有了增多。除了粵菜、川菜外,出現了淮揚菜、閩南菜、潮洲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同時也形成了具有各地地方菜自身特點的部分名菜。
2、涉外飯店開設了外國餐廳。
3、涉外飯店的餐具、廚具有了大規模的更新。三星級賓館的餐廚具基本上達到現代化國際水平。
4、粵式早茶在旅遊者和市民中流行。
5、出現了多種經濟形式餐飲企業。80年代以後,旅遊飯店的餐廳和社會餐館逐漸增多,國營和中外合資的涉外飯店的餐廳成為旅遊餐飲業的中堅力量,社會涉外餐館、集體和個體飲食店、大排擋飲食攤等經營方式靈活多變,逐漸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菜和風味小吃。
(三)“文化之旅”促進餐飲消費
2002年“五壹”黃金周期間,福建省壹些中等城市打出旅遊“文化牌”,受到遊客親睞。同時,餐飲消費得到了較大的增長。
近年來旅遊業迅速崛起,位於風景如畫的閩南黃金海岸之濱的石獅市賓客雲集,成為石獅市第三產業的龍頭。石獅市巧借旅遊節,打出了“武術之鄉”、“中國北獅王之鄉”等旅遊文化牌,並舉辦第五屆國際舞獅邀請賽、首屆中華燈謎藝術節以及大型文藝踩街活動、旅遊商品展銷會等,使旅遊成了消費者的“文化之旅”。省會福州市除了推出投資2億元的金牛公園及全長達5.5公裏、面積達44.24公頃的江濱公園等自然景觀之外,還舉辦了中國福州首屆自貢彩燈精品博覽會福州首屆美食節等文化活動,以彩燈文化和飲食文化引來眾多客人。遊客壹邊品嘗各地的小吃美食,壹邊欣賞福州十番、川劇變臉、泉州木偶、撲撲面展示等民俗文藝表演和文藝達展演;既飽口福,更飽眼福。第壹天就吸引近20萬賓客,餐飲營業額達到65萬元。
上班壹族追求方便快捷
在當今“快節奏”的年代,上班壹族對餐飲的消費傾向是企求方便和快捷。因此,光顧快餐店便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近年來,中國快餐業發展迅速。據有關資料數字顯示:十多年來,我國快餐業壹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快餐的營業額已占據餐飲業營業額的5分之2。盡管洋快餐大舉進入中國,雖然在經營理念、管理手法以及生產標準化等方面,中式快餐與西式快餐存在很大的差距,導致西式快餐占據中式快餐的大半江山,但中式快餐仍然吸引了35%的消費者。這說明中式快餐依然有著自己廣闊的市場前景。
壹、快餐消費=快節奏需求
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都市生活和工作,促使越來越多的人群為快餐的消費群。據“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數據表明:現在每天有2/3的市民光顧過快餐店,其中光顧中式快餐的約為43%,西式快餐為81%,光顧快餐店的人數年增幅為8%。而這個強勢群體多為上班壹族,包括各行各業的管理人員、白領、司機、工人等。
上班壹族對快餐要求方便快捷,這同每天緊張的工作息息相關。如梁司機在廣州開出租車十年有多,只要汽車壹上路,就要趕時間、講效益。所以,他幾乎每天都要到快餐店吃壹頓“快餐盒飯”,梁司機說這十年來,廣州的快餐業發展很快。以前,他常在馬路邊的便檔“捱盒飯”。如今,快餐基本上移到店內經營,無論衛生條件,食品質量和服務素質都比以前好,而且菜肴品種豐富多彩、豐儉由人,“比以前好多了‘。
由此可見,中國快餐業的形成和發展,與人們的社會工作、生活要息息相關的。上班壹族之所以成為快餐店的重點消費群,主要的原因是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而快餐店的迅速崛起和興盛,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當今社會的“時間“、”效率“和金錢的關系。
中國快餐業在十多年的發展變化中,人們已從不斷增長的快餐形式上得到了觀念上的升華。像快餐的經營領域,從經營模式看,有連鎖店、便民店、送餐、外賣、小吃廣場等。從品種上看,有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等等。快餐已成為人們的主食工程、早點工程和餐桌工程。據了解,在中國的壹些大城市中,廣州、上海、北京和成都西式快餐較為明顯,二大連、濟南、鄭州和昆明則是中式快餐更為看好,消費比例更高。
二、快餐消費=工作高收入
導致快餐消費發展的另壹個原因就是社會工作收入的提高。快餐的消費比例與收入水平是緊密聯系的。高收入人群同時也是快餐的強勢人群,隨著收入的增加,快餐的消費比例和頻率都有提高。
據了解,在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的人群中,有超過95%的人是快餐的消費者;在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的人群中,有超過80%的人群是快餐的消費者;而1500元以下的人群中其比例就大大降低。有關研究表明,人均收入達到500——800美元時,是傳統家務勞動由個人完成轉向由社會提供服務的急劇擴張時期。在這時期,快餐不只是為了吃得快壹點、好壹點,其根本的是為了解決消費者飲食社會化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就全國而言,快餐的營業額已占餐飲業總額的4分之1,作為壹個極其重視吃的國度,這個比例背後蘊藏的商機實在驚人。
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式快餐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據零點公司在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的調查表明,常吃中式快餐的人數基本是吃洋快餐的2倍,這說明中式快餐多樣的品味與獨特口味,最適合百姓的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在各式快餐中,有21%的市民最經常吃的是中式米飯套餐,居於首位。可見,在中國民眾的心底,仍在呼喚國人自己的快餐,中式快餐的支持率是巨大的。
中國已經入世,營商環境無疑會遇到更加激烈的競爭,中式快餐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是遇強愈強,還是遇強則弱,這無疑是對中式快餐業的巨大考驗。目前中式快餐正在不斷向配方科學化、工藝標準化、服務規範化趨勢發展。據悉,有50多家命名為“六合佳”的中式快餐會在五年內覆蓋京城主要商圈。中西快餐業新世紀對抗結果如何,消費者將會以實際行動做出回答。
三、洋快餐消費仍占優勢
在快餐消費過程中,洋快餐在各收入段人群中的消費率都占有優勢,但在消費頻次上卻遜於中式快餐。畢竟動輒幾十元的洋快餐,絕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經常享用的。另外,說到底,中國人還是鐘情於中式口味。
從心理層面來看,經常消費快餐的人群選擇這樣的就餐方式並非偶然,無論是品牌觀、時尚觀還是購物和休閑等其他觀點,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常客是有差異的。
大致上說,年輕人多是國外品牌的追隨者,他們是西式快餐店的常客。若分析他們的消費傾向,就不難理解:這些年輕的新人類是外來文化的積極響應者,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店常客中就有多達48.1%和51.8%的人承認自己向往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另有38.9%和48.2%的人追求流行、時髦和新奇的事物,並強調個性化。說到飲食觀,他們比壹般人更註重飲食,更願意嘗試新的食物品種。更值得註意的是,61.8%和64.4%的中西快餐常客非常重視餐館的氣氛、布置和格調。
如此來說,洋快餐之所以能攬走眾多的中國食客,依靠的不僅是標準化食品本身的品質,其高雅的裝潢、輕柔的音樂、潔凈的店堂、體貼的服務、豐富的促銷形式滿足了消費者對品牌、時尚親情等方面的需求。洋快餐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還提醒了我們,中國有壹個消費層正在形成並逐步擴大。這個消費層喜歡方便、快捷、質量標準的食品。中式快餐的從業者要學習的除了洋快餐的標準、幹凈、服務手段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品牌的親和力。相信當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和諧之時,也會是中式快餐煥發活力之時。
家庭消費走大眾化餐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追求社會餐飲的客源越來越大。尤其在近年,家庭市場已經成為餐飲企業促銷的新目標。隨著社會人平均收入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更新以及帶薪節假日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家庭走進了餐館和酒樓。家庭外初就餐的比例增多,大眾化成為我國餐飲市場的主流。在這種情形下,餐飲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大眾化餐館,以滿足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家庭消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