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豆腐裏含什麽成分?

豆腐裏含什麽成分?

豆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與油脂及碳水化合物。

豆腐,它是中國的特產,發明自漢代。元代時磨豆腐就很盛行了。好端端的黃豆為什麽非要磨成豆腐?現在知道,黃豆如果炒、煮、爆後食用,人體對它所含營養的吸收率只有50%左右。因為黃豆裏有壹層薄而結實的細胞膜,包著它所含的營養物質,這就妨礙了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黃豆裏還有壹種胰蛋白酶抑制素,由於它沒有被破壞,就會抑制人體胰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胰蛋白酶發揮消化作用。這就是有些人過多地吃了炒、煮、爆的黃豆後感到肚脹或者消化不良的原因。把黃豆做成豆腐,它的細胞膜被破壞,裏面的營養物質就能順利地被人體吸收,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也被破壞了,因而人體的胰蛋白酶不會被抑制,就能很好地發揮消化作用。由此可見,把黃豆做成豆腐並不是多此壹舉,而是大大提高了黃豆的營養價值(並破壞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對人是極有益處的。

豆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據報導,120克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壹個雞蛋所含的蛋白質。豆腐也可與營養豐富的羊肉媲美,每100克豆腐裏所含的蛋白質比同量羊肉所含的蛋白質要多2.2克。可見古人把豆腐叫作"小宰羊"是有道理的。

眾所周知,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由二十余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的,其中有些品種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例如苯丙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要從食物中攝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必需氨基酸"。妙就妙在豆腐裏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這些"必需氨基酸",而且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這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患的人來說真是求之不得的好食物。豆腐中還含有糖類、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人們把豆腐叫做"植物肉"是有道理的。

豆腐,自古以來就和醫藥聯系在壹起。據《延壽書》記載"休息久痢,白豆腐醋煎食之即愈。杖瘡青腫,豆腐切片貼之,頻易。壹法以燒酒煮貼之,色紅即易,不紅乃已。"華佗就用豆腐切片外敷治療杖瘡青腫,療效甚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編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有許多關於豆腐治療疾病的記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豆腐清熱,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豆腐、豆腐皮、豆腐漿、豆腐渣、豆腐泔水等均可入藥。據報導,用豆腐、杏仁、麻黃煎服可治療支氣管哮喘受涼發作;豆腐燉鮮鯉魚可用豆腐皮間接地放在火上烤至焦黃,研成細末並以香油調和之後敷患處,用豆漿沖雞蛋,加白糖服,可以寧嗽補血。在熱豆漿裏加松香末,搗勻外敷,可治腳氣感染。豆腐渣炒焦研細加紅糖可治便血。豆腐泔水對通便、祛痰和治療多發性癤腫,都有壹定的效果。還有人用豆腐和鯽魚煮湯飲,用於麻疹出劑時清熱;將豆漿熬幹與生地黃***研細末,以米湯送服來治療孕婦尿血。用鮮豆腐渣隔水蒸熱,取出後立即加桐油拌勻,熱敷患處,用以治療體表慢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