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日本料理被稱為世界上最營養的食物,為什麽會這麽說?

日本料理被稱為世界上最營養的食物,為什麽會這麽說?

日本是壹個長壽之國,很多人都說日本人長壽與飲食有密切關系,他們吃飯清單,不像中國菜煎、炸、燒、燜等用油太多,可是日本菜中也有油炸食品,並且這款油炸食品是日本人特別喜愛的那壹款,我想熟悉日本料理的朋友已經猜到了,那就是天婦羅。

現在中國的商場、超市附近日料店越來越多,多少去過日料店的朋友肯定對天婦羅不會陌生,我們比較熟悉的天婦羅是用各式海鮮或蔬菜裹上面糊油炸而成的,口感爽脆美味。天婦羅目前已成為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可能不少朋友會問為什麽喜歡清淡飲食是日本人鐘愛天婦羅呢?天婦羅這個怪名字是意思呢?為什麽說日本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呢?今天我們就從日本歷史趣事中了解這款日本料理以及日本料理中少有的油炸食品——天婦羅。

壹、談談日本料理

1.日本料理的特點

談起日本料理,大家首先想到了的是什麽呢?生魚片、壽司、章魚小丸子、鰻魚飯,還是味噌湯呢?可能還有更多,還有朋友可能會問,日本料理到底是什麽呢?

我們先解釋這個概念,日本料理(にほんりょうり)壹般指在飯店中吃到的獨居日本特色的各種菜品,日本菜的特色是色澤自然、味道鮮美、形式多樣、器皿精良,且材料和烹飪法重視季節感。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切割講究,擺放藝術化,註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諧統壹,菜品不僅重視味覺,而且很重視視覺享受(目で楽しむ料理)。

日本人在家吃的家常菜,壹般稱作“和食(わしょく)”,同樣是強調食材自然、味道清淡。日本傳統早餐通常是味噌湯、米飯、醬菜,直到明治之後飲食習慣偏西化才稍微改觀,午餐、晚餐中最常見的菜品稱作“三菜餐”,日語中叫“壹汁三菜(いちじゅうさんさい)”,汁多指味噌湯,三菜通常是壹碟生魚片、壹碟烤菜、壹碟水煮菜,有時還可能是蒸菜、炸菜、醋菜等。

古代日本不像現在這樣經濟發達,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寡民,由於資源和食材並不豐富,普通百姓只能壹日吃兩餐,直到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後,日本百姓的生活狀況才有了改善。不過,直到江戶時代中期開始日本人才真正達到了壹日三餐的水平。

食材也變得豐富起來,雖然日本人經常說江戶時代的“閉關鎖國”,但是日本上層階級對世界的變化還是了解的,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也經常通過長崎港傳到日本各地,天婦羅這款菜也是發源於長崎附近。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烹飪方法直到明治末期才趨於完善。

2.日本料理為什麽是健康的?

日本料理是公認的烹調過程最為壹絲不茍的美食,這造就了日本料理精致而健康的飲食理念。自然原味是日本料理的主要精神,其烹調方式細膩精致。以糖、醋、醬油、味噌、柴魚、海帶等為主要調料,註重味沈、觸覺、視覺、嗅覺等以及器皿和用餐環境的搭配的意境。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日本料理偏向於食材的原汁原味,所有做法都是食材為中心,挑選最佳食材,以求精準呈現食材最佳風味。日本料理主要原材料都是素食,魚和肉並非重點,傳統日本菜肴主要使用的是白蘿蔔、芋頭等根菜類和青菜,春夏時節多使用蔬菜,秋冬時節則多食用蘑菇等山珍,另外豆類和海藻類等更是常見食材。

這些食材熱量低,並且會產生益生菌、與植物中的膳食纖維結合,有助於消化,提升身體免疫能力。少吃肉食身體就不會過度發胖,減少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日本料理被視為健康飲食的標桿,日本更成為令人羨慕的“長壽之國”。

二、日本料理中的異類——天婦羅

1.天婦羅的起源

日本原本沒有油炸食物的傳統,在古代油炸這種烹飪方式由中國傳入日本,但天婦羅並不是發源於中國。據說室町幕府時代由葡萄牙人將天婦羅傳入到日本。當時西方人和西方科技不斷來到日本,當時最重要的科技是西方火器的傳入(鉄炮の伝來),日本人逐漸掌握了西方的火槍技術。伴隨著西方人的到來,西方烹飪方法也傳入了日本,日本人稱之為“南蠻料理”。

此時葡萄牙人是“南蠻料理”的主力,他們信奉天主教,在特定時間內就必須“齋戒”,不吃肉類,同時有些教徒本身就守戒不食肉食,這些用蔬菜上包裹面糊的油炸食品就成了美味,這種烹飪方法在日本長崎壹帶逐漸傳播開來,因此壹來是天婦羅又稱作“長崎天婦羅”。此時,植物油在日本相當昂貴,制作天婦羅需要大量油脂,因此天婦羅成為食物中的“奢侈品”,壹般百姓根本吃不起。

天婦羅是葡萄牙語“temporas”或“temperer”的音譯,意思是烹飪,也有人說是“齋戒日”。日本人在造詞時利用音譯,並借用漢字寫作“天麩羅”或“天婦羅”,這種借用漢字音譯的詞匯,本身沒有表意的功能,中國人看漢字壹般也搞不清楚涵義。進入近代後,日本人逐漸弱化漢字的使用量,於是天婦羅在壹些書籍、招牌上多用假名“てんぷら”書寫。

2.天婦羅在日本的發展

1603年,德川家康統壹日本,各方勢力逐漸臣服,社會也隨之安定下來,經濟狀況大為改善。農業上,作物栽培技術和施肥水平不斷提升,作物產量增加,作物種類也體現出了多樣性,由此帶動了副食品技術的革新,醬油、制糖、料酒等調料也有了改進,這樣壹來日本的菜品樣式更多樣,口感更好。

另外,農作物產量增加,促進了食用油產量的增加,平民也偶爾吃得起天婦羅了,而且天婦羅的“勢力範圍”拓展到了關東地區,此時關東地區稱天婦羅為“江戶天婦羅”。

不過,這時候自己家裏還很少有人制作天婦羅,主要吃外面流動攤點的天婦羅,天婦羅會穿成壹串來吃。由於口感非常好,老百姓常常光顧,於是天婦羅逐漸發展成與壽司、蕎麥面、鰻魚飯並列的小吃,有點兒類似於現在的快餐了。文獻中對於天婦羅最早記載於1669年的《料理食道記》中,不過真正與現在的烹飪方法達到形似水平的記載是1748年的《歌仙組系》。

3.天婦羅的特色

天婦羅通過油炸帶給食客松脆、香香的感受,油炸過程中蔬菜或海鮮變脆是重點,而且每次味道必須壹致,因此天婦羅要求廚師刀工必須精湛,蔬菜必須均勻切割並均勻分布。

這確保了在煎炸時,蔬菜被均勻地烹飪而不是過度烹飪或半生不熟。這時外面的包衣同樣要求厚度均勻,且不能太厚影響口感。尺寸和厚度的變化可能會妨礙完美天婦羅的制作。正因為要求嚴格,口碑壹直不錯,天婦羅才成了日本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美食。

日本料理店中最常見的天婦羅是炸蝦天婦羅,此外還有其他海鮮類天婦羅,比如魚類、魷魚等等,這些稱作“海鮮天婦羅”。蔬菜天婦羅花樣更多,比如花菜、土豆、胡蘿蔔、蘑菇等等。天婦羅可以當作獨立的菜品,也可以搭配在拉面、蓋澆飯等料理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日本料理強調食材的天然和健康,有的菜並不好吃,比如日本人常吃的納豆,打開納豆盒撲面而來的臭氣讓人受不了,不過日本人吃米飯時常常會和壹些納豆在裏面,目的是為了健康。在這些表面光鮮,口感素樸的菜品中,忽然出現天婦羅這款香氣四溢、口感香脆的菜品,當然會使人眼前壹亮。

日本人善於將外國的東西本土化,比如中國的漢字和漢服,日本人轉變成了假名和和服;他們利用西方發明的話筒和音響設備發明出了卡拉OK,這些改良和日本人獨特的匠人精神結合在壹起,讓這些東西發揮出了更多光彩。這也體現出日本人內斂性格中追求改變的特點,他們看到壹個好的東西,馬上會研究怎樣操作簡單,更便於應用,通常會將壹些產品由大變小。

上世紀日本的相機、手表、手機等就是這個套路,小而精致是日本產品的主要特點,同樣天婦羅雖然並非源自日本,但是它經過改良已經成為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菜品,我們也應該從日本人的善於學習和改變的性格中得到壹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