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從姥姥家回來的第三天,小娃子依然是睡到快九點才醒。醒了之後也依然是不像大人那樣躺壹會兒才動,壹骨碌人家已經坐起來了,手還揉著眼睛呢嘴巴已經開始跟個小喇叭似的廣播了。
“媽媽,昨天,妳說……”廣播內容跟昨晚睡前中斷的信息截斷面完美匹配,就問妳服不服?
照例問人家“渴不渴”、“餓不餓”,人家也照例回答妳既不渴也不餓。就問妳氣不氣?反正我有些憋氣。
若是按照我爹媽的標準 ,我昨天可表現的好——壹日三餐全是在家裏自己做的。可是,按照我的情況,真是把我累著了,特別是心情,真憋氣,簡直感覺都走不出廚房的門,更別提帶孩子外出了!
今天調整策略,三餐全外賣。早上起來就開始坐沙發上刷某團,壹邊瀏覽“ 美食 ”壹邊就隨口(嘴賤)問孩子,“吃薯餅不?”
幾乎就是“薯餅”兩字漂出口的同時,人家就已經在沙發上彈起來回復“吃”“吃”這個字兩次了。
就這樣,四個小薯餅,壹瓶白開水,早餐搞定了。我能說什麽呢?不是我主動點的嗎?
到了中午,無需我提供消息,孩子就已經主動要求了“吃魚蛋”,“魚蛋配白飯”,最多又吃了我幾片軟軟的綠葉子青菜。我能說啥呢?不是我同意了的嗎?
晚餐前,有感於外賣確實不咋好吃,我又欠欠兒地跑去廚房煮小米南瓜粥去了。比昨晚多放了紅棗和大米,又去掉了疑似壞掉的新買的花生米。
“我不喜歡吃南瓜。”孩子坐在桌子邊抗議,“我要吃水果,我要吃檸檬!”
“哎呀,剛孩子就說要吃水果,我自己做飯太投入給忘了。”我略有愧疚的想。
“檸檬咋吃?其他水果行不行?”已經回到家的愛人坐在孩子對面。“不要,就要檸檬,要喝檸檬水 ”孩子皺起鼻頭拖著嗓音。
“那妳餓不餓?”我接茬兒。“不餓,真的不餓。”依然是拖著嗓音,這次還外加皺著個小鼻子。
“不餓就行,妳先玩會兒,等爸爸吃完。”我下了結論。
我不擔心她餓嗎?已經是晚上七點鐘了。但是,想到她剛才吃過的姥姥姥爺專門根據她的要求給買的饅頭片兒,我選擇放過自己。
擔心孩子的愛人快速的吃過了晚飯 ,然後風也似的帶著孩子出去買檸檬了,留下我獨自看著豆瓣醬和蒲瓜、包菜、青椒和西紅柿燒成的雜菜“癡呆”壹樣的吃著。
大米、小米、紅棗、南瓜,今天晚上的粥裏有四樣食材,燒菜裏也含四種蔬菜,壹頓八品種, 健康 又豐富。就是壹點,跟昨晚太像了。哦,不,我承認,幾乎壹模壹樣。難怪孩子不喜歡!
我光考慮自己在娘家新養成的 健康 飲食習慣,完全忽視了孩子還小,喜歡嘗試不同的食物的特點。
我當然可以這麽用餐了,我是需要 健康 的中年人嘛,理性超過感性,看 健康 比什麽都重要。可是,孩子幹嘛要吃我想吃的東西。飯後差不多壹小時時,我已經在小區跑步,混沌不清的頭腦也逐漸清醒。
今天跑的相對較快 ,有發泄心中那種壓抑已久的情緒的感覺。壹圈壹圈又壹圈,平時壹圈的時間,今天楞是繞夠了兩圈。
看看手機,二十六分鐘了,壞情緒也終於過去。麻木的身體開始復蘇,腿部的疲勞感猛然襲來。
堅持著做了十來分鐘的放松運動,走到樓下時又掉轉頭去7-11買水和西瓜面包。孩子確實好久都沒有見過這些食品,那幹脆也別藏著掖著,買了做明天的早餐吧。
“媽媽,這是我們給妳做的檸檬水。” 聽到聲音的孩子從房間方向跑出來,還上飲水機那邊端了我的水杯過來。
“哇,檸檬水這麽好喝?!謝謝寶貝!”我喝了兩口檸檬水感嘆。
“我可以吃這個面包嗎?”“嗯嗯”點頭的小娃已經發現了西瓜小面包。
“這是明天的早餐!”我回應她。“我餓了,就想吃。”小家夥兒還撒上嬌了。
“吃吧,吃吧。”我認命,誰讓人家確實沒吃晚飯呢。
“還沒吃飽,可以再吃番茄泡面嗎?” 閨女手裏又拿著壹盒昨天買的方便面問。
“找妳爸,讓他幫妳泡!”我把孩子支給壹周只休壹天不安排工作給他就絕少主動回應孩子的隊友。(這句可以咬牙切齒的感受!)
“爸爸爸爸,我要吃方便面。”孩子立刻就捧著那盒黃色的方便面聲音由近極較近的跑走了。
“是要煮著吃還是泡著吃啊?” 隊友悠悠的走出來,嘴裏的內容就好像他是第壹次看見這款泡面壹樣。
“泡、泡。”孩子高喊。我也忍住了沒說心裏那句嘲諷的話—— “妳什麽時候見她泡過這碗面!”
終於吃飽了的孩子開始自覺安排睡前流程,“先講故事,然後刷牙,然後睡覺。”真乖巧,就好像今天連吃多款“垃圾食品”的那位絕不是她。
我擡頭看看墻上的時間,十點多了。“放松放松放松……”我在心裏默念,“畢竟是二十多天沒吃過,理解 理解 正常 正常 ”
作者:極致涵妮
公眾號:這個媽媽很多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