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此外,佛經中以“龜藏六”來比喻學人應當守護六根,如同龜守護頭尾和四足壹樣。
龜藏六:1、藏頭,比喻眾生收攝眼根,不令觀色,則不為壹切色塵所危害。
2、藏前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耳根,不令聞聲,則不為壹切聲塵所危害。
3、藏前右足,比喻眾生收攝鼻根,不令聞香,則不為壹切香塵所危害。
4、藏後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舌根,不令嘗味,則不為壹切味塵所危害。
5、藏後右足,比喻眾生收攝身根,不令覺觸,則不為壹切觸塵所危害。
6、藏尾,比喻眾生收攝意根,不令知法,則不為壹切法塵所危害。
鴿子代表貪心的煩惱。也是佛教經典中經常見到的動物,如在顯示眾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轉不已的輪回圖像“五趣生死輪”。
擴展資料
鴿子與佛陀
古印度有壹個大國,這個國家土地肥沃,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王名叫屍毗王,是壹個胸懷寬廣,愛民如子的國王。他心好佛法,立誓普救眾生。
壹天,有只老鷹在追逐壹只鴿子,老鷹緊追鴿子不舍,鴿子生命危機,飛來飛去無處躲藏,最後,飛到屍毗王的腋下,請求國王的保護。
老鷹追來抓不到鴿子,就對屍毗王說:“這個鴿子是我的美食,我現在饑餓難忍,請國王把鴿子交給我吧” 屍毗王說:“我曾許願,拯救壹切生靈,現在鴿子尋求保護,我怎麽能見死不救,讓它去送死呢?”
老鷹嘲笑說:“大王既然愛惜壹切生靈,假如我吃不到東西,就會餓死,難道我就不該得救嗎?” 屍毗王說:“我可拿其它食品給妳吃”老鷹答到:“我只吃希奇血肉,別的食品壹概不吃”?
屍毗王暗想,我不能救壹命,害壹命,看來,只有用我的肉來換取鴿子才能同時救下兩條生命。
於是,他下令手下取來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餵鷹,但老鷹又說道:“國王既然要以自身的肉來代替鴿子,那麽我也不敢多要,只要和鴿子壹樣重量的肉。”
屍毗王傳令取來壹稈秤,壹頭放上鴿子,壹頭放上割下的肉。
希奇的是,國王全身的肉都已割盡,還是不及鴿子的重量,國王十分納悶,於是他忍著劇痛,奮力坐到秤盤上。
這時,天地動搖,眾天神都被屍毗王普救眾生的善行所感動,齊聲贊美,並撒下無數天花。
忽然,老鷹和鴿子都不見了,原來是帝釋天和大臣化成老鷹和鴿子來試屍毗王的誠意和信心,最後帝釋天以神力使屍毗王的身體恢復了原狀。
參考資料鳳凰網佛教-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