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位於大成殿後街北,原有“東南第壹學”門坊,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雲樓、崇聖祠等古建築。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建築,科舉時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這裏聽訓導宣講。中國的學宮都稱“明倫堂”,而夫子廟的學宮獨稱“明德堂”,據說是宋代文天祥題寫的“明德堂”匾額之故。1986年明德堂維修時又修復了兩旁的“誌道”、“據德”、“依仁”、“遊藝”四齋。
2.照壁:夫子廟照壁位於秦淮河南岸,建於明萬歷三年(1575年),高大雄偉,全長110米,為全國照壁之最。與全國各地孔廟顯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為泮池。
3.烏衣巷:烏衣巷位於夫子廟西南數十米,是壹條幽靜狹小的巷子,原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據宋代《景定建康誌》卷十六引《丹陽記》,此地原為三國吳烏衣營所在,因而得名。為紀念王導、謝安,在烏衣巷東曾建有來燕堂,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仕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地方。
4.大成殿: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正中懸掛壹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陳設仿制2500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鐘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
5.泮池:孔廟前的水池壹般稱為“泮池”。魯國學宮設於泮水之畔,周朝時“天子之學為雍,諸侯之學為泮”,以後相沿成習。夫子廟建廟前將流經廣場的秦淮河壹段河道改造為泮池,從而使夫子廟成為中國孔廟中僅有的壹座用天然活水作泮池的廟宇。
6.秦淮河:秦淮河是長江下遊的壹條支流,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被稱為“十裏秦淮”,這裏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壹,也是眾多遊客來到南京的必玩之處。乘船夜泊能欣賞秦淮河的絕美風光,從不同視角感受河畔風土人情。四季都有節慶活動,如春季文化廟會、夏季秦淮之夏、秋季夫子廟美食節、冬季金陵燈會等。
7.瞻園: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壹座園林,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布局典雅精致,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北宋太湖石和清幽素雅的樓榭亭臺也位於此,王府中至今珍存著鎮宅之寶“虎字碑”。園中有世界上最早的空調建築“銅亭”,園中東部以古建築為主,西部為園林,園中以假山及水榭著稱。
8.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壹座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為壹體的國家AAAAA級旅遊區。景區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以十裏內秦淮河為軸線,東起東水關公園,西至西水關公園(今水西門)。
9.老門東歷史街區:老門東歷史街區因地處南京城南門以東,故稱“門東”,與老門西相對,是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老門東是南京傳統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賈雲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10.中華門:中華門是明代都城的南門,也是南京現在保存最完好的壹座城門。甕城工程雄偉,結構復雜,城分兩層,門有四重,建有27個藏兵洞,能藏兵3000。它是我國最大的甕城。中華門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昔日的城門關隘,如今已是滿墻的碧玉青蔥。迎面而來的是恢宏的城墻,風化剝落的城磚和雜草叢生的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