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歷史悠久,是越國古都和的故鄉。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生活在這裏。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諸暨設縣,歷代未廢。諸暨是浙江省最古老的縣(市)之壹,也是中國越文化的發祥地之壹。諸暨文化繁榮,人傑地靈。在歷史上,有著名的畫家和作家,如王冕,陳洪綬和楊維楨,他們為國家奉獻了自己。近代以來,仁人誌士輩出,湧現出了俞秀松、張、宣俠父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有著名的科學家如趙忠堯、金善寶和毛。
諸暨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部,錢塘江流域中部。浙贛鐵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貫穿全境,距上海200公裏、杭州90公裏、蕭山國際機場60公裏。諸暨至永嘉、溫州、諸暨至紹興等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市面積231.65438平方公裏,總人口1.0563萬。目前轄23個鎮、1個鄉、3個街道、1個行政村、39個城市社區。境內山川秀麗,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環江?百裏無邪風景區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276.56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人均收入首次突破3000美元。考慮出口退稅,財政總收入22.6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5438+9200萬元,增長3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9億元,增長26.4%。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縣(市)第32位,較上年上升7位。諸暨先後被評為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襪子之鄉、中國香榧之鄉、中國無公害茶葉之鄉、中國名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浙江省建築之都和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市”和“中國教育先進市”。
諸暨市位於浙江省中部偏北的錢塘江流域中部,東經119° 53′~ 120° 32′與北緯29° 21′~ 29° 59′之間。全境位於浙東南和浙西北丘陵山區兩個地貌單元的交界處,由東部會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龍門山低山丘陵、中部濮陽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網平原組成。四面環山,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傾斜,形成向北的明渠斷陷盆地。領土的東部和西部是低山丘陵,樹木和礦產豐富。在會稽山東部,東白山主峰太白尖海拔1194.6米,為中國最高峰。西部龍門山山脈,其第三高峰海拔1015.2米,是西部最高峰。中部是土壤肥沃、田地肥沃的河谷盆地,北部是水資源豐富的河網平原。濮陽河縱貫南北,幹流長67.6公裏,東西八條支流呈脈狀展布。
該市地處浙中內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日照充足,年溫差大於同緯度的鄰縣,小氣候差距顯著,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65438±06.3℃,年平均降水量約65438±0373.6毫米,日平均降水量約65438±058.3天,相對濕度約82%,日照時數約65438±0887.6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5%。
境內有88種土壤,主要是丘陵地區的紅壤和河谷平原的水稻土。境內植被屬浙皖山區青岡苦貯林種植區和天目山古田丘陵區山地植被。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30多種。金、銀、鉛、鋅、銅、鈾、鉬、螢石和大理石多分布在南方,石煤、石灰石、錳、磷和鉀多分布在西北地區,高嶺土、石墨、地開石、白雲石和黃沙分布在全國各地。有石煤、石灰巖等6條礦帶和3條金礦帶,是浙江省有色金屬和建材礦產的主產區。水電儲量4.63萬千瓦。
諸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地理環境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糧食、生豬、茶葉和蠶繭是四大主要農產品。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成為浙江省糧食、生豬和茶葉生產基地縣(市)和中國生豬和茶葉生產基地縣(市)。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機械、輕工、服裝、五金、采礦、冶金、建材和食品加工為支柱的體系。絲綢工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其產品如紡織品、機械、除塵器、鏈條和水泥等享有盛譽。外向型經濟持續發展,絲綢服裝、糧油食品、機械等10大類160多種產品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