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

2021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範文(通用6篇)

 壹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我們壹定都增加了不少生閱歷,是不是該好好總結總結呢?寫活動總結可馬虎不得哦,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2021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1

 每年陽歷月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冬至。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又是很久遠的習俗。餃子是我們北方人最喜愛的食物之壹,而在大學裏集體包餃子,吃餃子更有壹番滋味。它不僅使同學們玩的開心吃的開心,更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消除了生活中的隔膜,使同學們的關系更為融洽。

 今年的冬至,我們還是集體吃餃子。下午兩點半,我們水二班的兄弟姐妹們便在教室裏集合了。同學們帶了面粉,餃子餡等各種材料。幾位女同學先做了餃子餡,忙的熱火朝天。全班分為六組,每組領了面和餡後,便開始了餃子大賽。和面,搟皮,包餡…分工明確,人人都有活幹,全班同學都沈浸在勞動的喜悅之中。邊幹邊聊天,對別人的工作做出評判,往往伴隨著灑脫的笑聲。

 這時,每位同學的臉龐都是天真無邪的,仿佛回到了孩童時代。平時的煩憂,同學間的隔閡,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裏,已被暖意熔化殆盡了。我們會感覺到真的好幸福,雖然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可我們並不乏溫暖和幸福。

 在同學的團結與配合下,各組的餃子先後包好。看著那些形狀各異的餃子,不禁失笑,雖然看上去與“群組”不相稱,但能看得出來,那是用心做成的。接下來的就是煮餃子,之後同學們就可以嘗到豐收的喜悅了。同學們各自拿著餐具,等著盼著能快點吃到,有的甚至直接蹲在鍋邊…很多人也拿出了相機,開始記錄這美好的時刻。這時候妳會發現,原來我們都還是孩子啊!……終於可以吃了,兄弟姐妹們紮在壹堆,邊吃邊說邊笑,好不快活!壹口餃子下肚,壹股暖流也擁入體內,餃子的香味在口中縈繞……閉上眼睛,聽著旁邊同學的'歡聲笑語,感受著餃子的美味,不禁慶幸能有這樣壹個班集體,能有這麽多的朋友、家人。

 睜眼看去,洋溢在同學們臉上的笑容,好溫暖。平時的我們,因為學習的忙碌,很少有機會這樣聚在壹起。長久的分離,以為之間都有了距離。可是,看到眼前的場景,不禁眼中含淚,羞怯的笑了。發現,我們原來都是錯的。

 後來,我們還煮了湯圓,看著它們個個晶瑩剔透,好不可愛。突然想到,正如我們的班集體,也是團團圓圓的,過去是,以後也是,心中欣慰。

 冬至到來,雖然天氣愈來愈冷了,我們的心裏卻是火熱的,因為有那麽多的兄弟姐妹在壹起。我們雖然來自祖國各地,可相聚是壹種緣分,我們的心早已走在了壹起,這種同學情我們定會珍惜。從此以後我們便不怕嚴寒和困苦,因為我們水二班永遠團結在壹起。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壹些吧……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2

 為了進壹步宣傳文明祭掃新方式,引導居民選擇用鮮花、綠植和網上祭祀等健康環保的祭掃方式來緬懷先人。12月17日下午,錦繡社區在人口密集的文化廣場開展了文明祭祀宣傳活動。

 活動中,工作人員在廣場擺放了文明祭祀宣傳展板,懸掛了宣傳條幅,並向居民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同時,組織社區誌願者在人口密集的廣場出入口設立宣傳展臺,購買近百盆綠植現場宣傳引導居民用冥紙、爆竹兌換綠植,大力宣傳文明祭祀氛圍,號召廣大居民冬至祭祀時不燃放鞭炮、焚香燒紙,避免火災,倡導居民們用綠植祭祀、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健康時尚的方式祭奠、緬懷親人。

 此次活動***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200多份,懸掛條幅30條,通過壹系列的宣傳活動,呼籲社區居民采取科學、安全、文明、環保的祭祀方法,確保冬至祭掃文明、安全、順利進行。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3

 在吳地,壹直有“邑人最重冬至節”的說法,老蘇州通常將冬至看作是個重大的節日。近期,在玄妙觀社區的活動室裏,來自祖國南北不同地域的新老蘇州人們壹同提前度過了壹個特別的“冬至節”。

 壹聽到要在社區過“冬至節”,馬阿姨誌願服務隊的老阿姨們壹早就忙活開了,張羅著買面粉、買肉買菜、制作餡料,計劃著要制作冬至團、餛飩等等時令美食。我們蘇州人講究“冬至餛飩夏至面”,要過壹個像樣的冬至節,怎麽能少得了壹碗地地道道的蘇式餛飩呢?今天要讓新蘇州們好好品嘗下我們的手藝。

 這邊來自北方的張阿姨和於燕也沒閑著,和面、洗菜、剁肉,技藝嫻熟。來自東北的張阿姨說,我們北方啊冬至節也很隆重,就像諺語說的:“十月壹,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的餃子意味著“交子”,如果吃了餃子就代表著團圓、順利。餡料的選擇和寓意也有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包含著“久財”之意。

 於燕壹家來自河南,壹家三口在蘇州已經有7個多年頭,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年的冬至都不能回家過。她說他們那邊和蘇州冬至習俗不壹樣,他們不吃餛飩,歷來也只吃餃子。據傳是與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典故有關。

 張仲景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壹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壹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奶奶,我也要學包餛飩。”於燕7歲的女兒嬌嬌好奇地喊著。“好,過來奶奶教妳。”羅阿姨耐心地拉過嬌嬌。先把方方的面皮鋪開,放壹些餡料,然後從外往裏對折,再對折,然後用兩個大拇指捏住長方形面皮的兩角,往外壹圈,把兩只角捏在壹起就好哉。包好的餛飩要能站起來,像壹個個元寶壹樣。嬌嬌在羅阿姨的幫助下小手小心翼翼地學得有模有樣。旁邊壹排排誘人的餛飩和餃子,還有社區面點好手齊阿姨特別趕來制作的白切饅頭,都等著入鍋變成美食。

 社區負責人莊謹介紹說,玄妙觀社區裏的老蘇州很多,冬至節的氣氛也很濃厚,剛好街道隆重推出“冬至大如年”的品牌特色活動,社區就想著讓新老蘇州人壹同過壹個溫暖的冬至節,正好也學習到南北方在這個傳統民俗節日的習俗差異。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4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為了使孩子了解這壹節日的意義、感受傳統文化,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參與意識,體驗勞動的快樂,學會分享和感恩,特舉行了本次活動。

 活動中,孩子們壹起了解冬至的來歷,講冬至的故事,跟著音樂做《包餃子》律動,了解做餃子的過程。同時給孩子們提供了壹個自己動手的機會,每班邀請五名家長來班上,和孩子們***同包餃子,幼兒雖然年齡小三歲多,雖然動作不那麽靈活,但他們那認真的模樣像小大人壹樣。孩子們躍躍欲試,家長們便在旁邊指導,有些嘗試著搟餃皮,有些研究著餃子餡,有的認真觀察怎樣包,有些拿著包好的餃子展覽……他們感受到了包餃子的樂趣。孩子們從家裏帶來了電磁爐、電飯鍋、案板、搟面杖等用具,他們壹個個大顯身手,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品嘗著自己包的熱氣騰騰、美味可口的餃子,歡樂的氣氛洋溢在教室的每個角落。

 壹位家長在微信上說平常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更別說包餃子了,感謝幼兒園組織了這次冬至活動。大部分奶奶為了參加幼兒園的活動,提前壹天在家為家人包好了冬至餃子凍在冰箱裏。“今天和孫子、孫女壹起包餃子,感覺非常有意思、有意義,感謝市直幼兒園給了我們這次機會。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體驗我國傳統習俗的同時,還享受到幼兒園大家庭帶來的特別關愛與溫暖,不僅給孩子們的課堂增加了色彩,也讓孩子們過上了別具壹格的冬至節。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5

 “冬至到,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曖曖和和吃壹碗,保妳耳朵凍不掉。”看到這首兒歌,您的腦海裏是不是回憶起小時候和家人壹起包餃子過冬至的情景呢?冬至到,寒意濃,但高新壹幼的每個教室裏是卻是暖意四溢,溫暖喜氣。為增進孩子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高新區第壹幼兒園組織幼兒和家長壹起包餃子、過冬至的活動。

 活動海報發出以後,得到了爸爸媽媽們的大力支持,他們協助老師進行活動準備及分工,家長朋友自帶圍裙、搟面杖、案板、電磁爐、湯鍋等用具,來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壹起包餃子,爸爸們更是絲毫不落後,搟起面皮來也是有模有樣,真是不輸媽媽們呢!廚師叔叔更是精心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好吃的五彩面團和餃子餡,有用南瓜汁和的黃色面團,有用菠菜汁和的綠色面團,還有原汁原味的白色面團。

 孩子們看著這五彩的面團開心極了,妳瞧,他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有模有樣的用小手拍餅、搟皮、放餡兒,最後再用小手捏的嚴嚴實實。場面溫馨感人,節日氣氛濃厚,真是壹場盛大的“親子盛宴”。

 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在做壹做、包壹包、嘗壹嘗的過程中培養了動手能力,豐富了生活經驗,提升了生活情趣。

學生冬至包餃子活動總結6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壹的冬至,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間素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諺語。今天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冬至,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針對小學生傳統節日不會過的現狀,青年路小學二二班特開展“冬至節活動”,進壹步引導學生以開放的視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我首先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冬至節。二年級學生著重了解冬至節,由老師負責資料收集、研究和整理,在本周的班隊會上向學生系統地介紹冬至節的起源、傳說、飲食文化、本地民俗等有關冬至節的知識。學生們搜集冬至節的資料,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制作手抄小報、寫出調查報告等在班隊會上評比交流。

 在家庭裏,號召同學們和家長壹起包餃子,品餃子,感受節日的氣氛,增強實踐能力。

 通過開展活動,引領學生加深對“冬至節”的了解,進而讓學生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