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坐旅行夜車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11個國家,9趟夜車,9個故事。因為獨行太多,又為了省時間省錢,夜車自然是坐了不少,既然問的是“體驗”大概是想聽故事的吧~~~無說教,無幹貨,純講故事,有的老圖比較渣因此加了濾鏡。記憶裏壹些壹個人坐過的夜車:丹麥&瑞典,哥本哈根到斯德哥爾摩,夜火車匈牙利&捷克,布達佩斯到布拉格,夜火車(臥鋪)立陶宛&波蘭,維爾紐斯到華沙,夜大巴英法,倫敦到巴黎,夜大巴緬甸,蒲甘到仰光,夜大巴美國,芝加哥到舊金山,加州微風號,三天兩夜不下火車的觀景線美國,舊金山到洛杉磯,過夜灰狗巴士國內的綠皮硬座過夜車也坐過幾次,K字頭那種,最長的壹次是14個小時。還有好幾次往返京滬坐的動車,12個小時過夜————————————1.哥本哈根到斯德哥爾摩是我記憶裏第壹次壹個人坐夜車,12個小時,最便宜的交通方式。當時是三月份,北歐卻還有十厘米厚的積雪,壹派冬天的景象。哥本哈根到馬爾默(瑞典邊境的小城)要換車,馬爾默到瑞典的隆德再換壹次,所有人帶著行李被趕到站臺上等下壹趟車來,露天的。搓著手呼著白氣,百無聊賴地跺腳取暖,冬日裏的北歐真的是好冷呵。(馬爾默的火車站)(馬爾默的火車站)後半夜換了瑞典的車,每人壹個不甚寬敞的座位而已,披著大衣睡,火車不斷地停站,上上下下的乘客身上都帶著壹身寒氣。因為睡的淺早上五點就醒了,看窗外深藍色的天壹點點變淺,穿過覆雪的荒原和燈光閃閃的瑞典小鎮,昏迷式地睡著了十幾分鐘,再醒來眼前就是漫天朝霞。————————————2.布達佩斯到布拉格的夜車更像是順勢而為,用的是歐洲鐵路通票,車的條件不錯,是中歐復古風格的包廂。到了睡覺時間便把座位翻上去變成臥鋪。只記得和同包廂的壹個男生站在走道上壹邊扶著窗戶,伴著火車的隆隆聲,搖搖晃晃地聊了很久。坐多了過夜車也就是看多了各種各樣的城市在清晨時的樣子,火車六點多到的,青旅沒開門,布拉格的大波遊客還在睡夢中,老城的街道空無壹人,顯出純真的樣子。————————————3.維爾紐斯到華沙坐的是夜大巴,座位很小很窄,壹夜幾乎動彈不得,第二天早晨肩頸尾椎各種酸痛。隔壁坐的是壹個烏克蘭的女生,玩波羅的海那壹片裏遇到的為數不多的英語流利的人。她與大多數遊客壹樣,從更東邊的地方來(俄語國家什麽的),用地處申根區的立陶宛做跳板,壹路向西背包旅行。我們加了Instagram,直到現在還會互相點幾個贊。(維爾紐斯-考納斯-華沙-波茨南-柏林)(維爾紐斯-考納斯-華沙-波茨南-柏林)————————————4.在英國的學業結束的時候,因為宿舍到期趕人,回國機票時間卻還沒到,於是把行李寄放在朋友那裏,壹個人背個包去巴黎玩了壹個禮拜。聽起來瀟灑浪漫得很,其實只是因為去巴黎最便宜而已,笑~倫敦到巴黎的Megabus大巴只要二十多英鎊,大概9個小時,從英吉利海峽的隧道穿過去。迷迷糊糊間感覺大巴停了好壹會兒,然後開進了壹扇很厚很重的門,知道是海底隧道,倒感覺進了時光機。到巴黎時也是天蒙蒙亮,去了完全開放的凱旋門,整個建築都浸在金色的晨光裏。香榭麗舍浮誇的店鋪還沒開,車流卻早早喧囂起來。(不小心拍到壹對小情侶)(不小心拍到壹對小情侶)————————————5.緬甸的夜車是驚魂壹場,這裏比它的鄰國們封閉得多,很多攻略都查不到,能提前預定的旅店少之又少,我還都住不起。緬甸遊客又不是特別多,蒲甘到仰光的大巴基本是滿滿壹車淺棕色皮膚的當地人。車倒還不錯,是淘汰下來的日本巴士,只是空調開得要凍死人…網傳大巴是天亮的時候到仰光,結果車開到汽車站乘客們開始陸續下車,我壹看手機三點半,感覺自己被坑得好慘……和兩個緬甸人拼車到市區,他們回家我讓司機載著去找旅店,去了兩家都是客滿,司機滿臉的不耐煩,索性結賬下車自己找。當時是淩晨四點多,四周壹片漆黑,街頭空落落的,我壹個人在仰光大街上遊蕩著找住處,天知道當時有多害怕,到後來就是壹種“各路神仙保佑不管怎樣就好能讓我進到屋裏就行外頭太特麽嚇人了”的心態了。————————————6.在美國旅行的時候前半段是結伴,後半段是獨行。印象最深、回味最久的就是那趟芝加哥到舊金山的觀景列車——加州微風號(CaliforniaZephyr)。三天兩夜,52個小時,4000公裏,七個州,四個時區。途中手機沒有信號,不能下車,我獨自壹人坐完全程。美國的火車條件算是很不錯的了,座位很寬敞人不多,吃得好睡得好,還有壹節帶巨大玻璃的觀景車廂,特別滋潤。從美國中部到西部,壹路收獲了這片土地上的無數美景。伊利諾伊的玉米田,大河密西西比,落基山脈的原野、秋色與落雪,科羅拉多的山谷,猶他的巨巖,內華達的沙漠、星空與粉紅色的朝霞,還有加利福尼亞的林地與海灣。三天兩夜,在火車上看遍了每個日升日落。美國的火車條件算是很不錯的了,座位很寬敞人不多,吃得好睡得好,還有壹節帶巨大玻璃的觀景車廂,特別滋潤。從美國中部到西部,壹路收獲了這片土地上的無數美景。伊利諾伊的玉米田,大河密西西比,落基山脈的原野、秋色與落雪,科羅拉多的山谷,猶他的巨巖,內華達的沙漠、星空與粉紅色的朝霞,還有加利福尼亞的林地與海灣。三天兩夜,在火車上看遍了每個日升日落。回想起來,本來有點擔心壹個人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實際上反而特別平靜。看窗外的風景,和陌生人聊天,到了飯點就吃飯。不聽音樂,不玩手機,火車上的日子意外地樸素,感覺自己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很少。回想起來,本來有點擔心壹個人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實際上反而特別平靜。看窗外的風景,和陌生人聊天,到了飯點就吃飯。不聽音樂,不玩手機,火車上的日子意外地樸素,感覺自己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很少。————————————7.舊金山到LA壹般是壹號公路開過去,但是我壹個人實在是不敢開,坐的是8個小時的灰狗大巴。幾年前灰狗大巴就是窮人的代名詞。現在車上條件好了很多,但乘客大多仍是美國的中下階層,比如拖著幾個小孩胖得不正常的大媽,南下探親的打零工的人之類的。和各種膚色的人擠在壹起候車,不知為何這趟車還晚點,我把地圖鋪在地上,盤腿而坐,壹邊發呆,等著那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來的車。想想就在壹個多禮拜之前結伴而行的時候,還住的是的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睡在金碧輝煌的酒店裏,為坐壹次大峽谷直升機壹擲千金(半小時200刀),恍恍惚惚中好不真實的感覺。現在坐在地上等大巴的落魄樣子,反而是我旅行的常態。(舊金山的灰狗巴士站)(舊金山的灰狗巴士站)————————————8.國內的通宵綠皮車,應該不少人都坐過的。綠皮車比較坑的壹點是只有兩個座位連在壹起,就算鄰座空著能躺下來也得縮著腿睡,顛簸、吵鬧、加上氣味,很虐。除了壹次14個小時的硬座,還坐過幾次淩晨的過路車,壹點上車四點下車那種。記憶裏倒是深夜裏被極度的安靜包圍著,壹個人在候車室發呆,在站臺上等車的樣子,倒忘了睡在車上的細節。————————————9.通宵動車則完全是另壹幅景象。做了上班狗後在京滬之間往返過幾次,熟悉的人大概知道,京滬之間有五六個小時的G字頭高鐵,也有12個小時的D字頭動車。我坐過壹次臥鋪改動車(就是壹個下鋪當三個坐票賣),列車員走掉以後大家分壹分就當臥鋪睡了。還有壹次坐的是普通動車,只是要12個小時而已。動車二等座嘛也舒服不到哪裏去,加上徹夜不熄燈,只能把筋骨縮成壹團,以小時為單位地睡,偶爾中途驚醒,也只能勉強換壹換腳的位置,逼迫自己要睡啊要睡啊。壹節車廂坐得滿滿的,基本上全是年紀不太大的商旅人士!我身邊的女孩醒得很早,縮在座位上對著小鏡子塗粉畫眉。快到站時不時有人起身去整理衣衫,就算沒怎麽睡好,也得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幹練又精神。相比只有白天有的高鐵,真不是省200塊錢的問題,更多是前壹天下了班馬上要趕第二天壹早的會議面試什麽的,誰又不是壹個人呢?在外打拼都不容易,大家都是,我自己也是。————————————就算自己是練就了壹身很容易在交通工具上入睡的體質,但是坐夜車真的是很累,第二天玩的質量也會打折扣。現在沒有以前那麽折騰得起了,只有時間特別寬裕或者第二天行程特別輕松的時候才會再選擇過夜車。以前身子骨年輕比較瘋,睡過很多奇葩的地方,睡過條件極差的青旅通鋪,也睡過沙發主家裏的沙發/沙發床/地板,睡過3大洲的6個機場,還有壹次在異國的麥當勞狼狽過夜。以後有機會的話再寫吧,哈~噢,對了,答主是女生_(:3」∠)_————————————自己以前寫過的答案:旅途中遇到過危險嗎:壹個人旅行到底安全嗎?獨行帶給了我什麽:壹個人的旅行真的那麽炫酷嗎?我的微博:傻蛋青年魚丸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