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武義有什麽好吃的

武義有什麽好吃的

宣蓮

宣蓮

武義的宣蓮是中國三大名蓮[8] ,曾被選為清朝宮廷貢品,是武義縣傳統名貴特產,因產於原宣平縣得名。有近500年歷史。宣蓮顆粒碩大,圓冰潤飽滿,酥而不爛,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武義縣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培育,引進了新品種“太空蓮3號”和“十裏荷1號”進行種植推廣,並大力進行宣蓮品牌開發,已註冊了“鄉雨”、“蓮童”、“湯記”等宣蓮品牌。

武義螢石

武義螢石產自“螢石之鄉”——武義。螢石又稱氟石,也叫“夜明珠之石”,是壹種天然的礦石。它產量多,品位高,質量好。螢石因其晶瑩絢麗、玲瓏剔透、天然多色,被寶石屆譽為“軟水晶”。螢雕工藝品就是在螢石上雕刻的壹種工藝品,是武義極富特色的紀念品。

武義鬥牛

武義縣旅遊風采(18張)

“武義鬥牛”壹說起源於兩漢(三國),興盛於唐宋;壹說始於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武義鬥牛”以武義白姆鄉後樹白鶴殿鬥牛、壺山街道桃溪灘陳堰殿鬥牛最為聞名。自古以來,每年秋冬農閑季節,武義多個地方都有舉行鬥牛大賽的傳統民俗,代代相承,長盛不衰。解放後,武義鬥牛這項傳統民俗活動曾壹度停了40余年,

1993年,白姆鄉率先恢復後樹白鶴殿鬥牛盛會,邀請武義本縣及金華各縣市最勇猛的鬥牛“選手”參加每年農歷十月初六、初七舉行的鬥牛大賽,迄今已連續舉辦18年。繼白姆鄉恢復鬥牛活動之後,1999年,壺山街道桃溪灘陳堰殿恢復了鬥牛活動;2008年,七彩武億生態旅遊飯店開辟鬥牛場,經常性地為前來武義旅遊的中外遊客展示武義鬥牛的神奇魅力;2009年,履坦鎮履三村恢復了鬥牛活動。“武義鬥牛”完整保存了“金華鬥牛”的傳統程序、儀式等壹系列歷史文化信息,生動體現了崇尚力與美、愛護畜力的“東方文明鬥牛”風采。

圓夢節

俞源太極星象村有個圓夢勝地--洞主廟,建於南宋,距今750余年,素有“洞天清幽,避暑仙府”之美稱,每年正月十三和農歷六月二十六是傳統的“圓夢節”。正月十三,白天,村裏要舉行“擎臺閣”民間文娛活動,意在消災攆禍,期望來年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全村大街小巷擠滿了觀眾,熱鬧非凡。夜幕降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紛紛住入洞主廟清幽閣,席地而臥,圓“春夢”。農歷六月二十六,前來圓夢者更多,期間,俞源村每年都要演三天四夜古裝戲,奇怪的是,每年這期間,即使久旱無雨,該地總要下壹場喜雨。

擎臺閣

武義的柳城、泉溪、俞源等鄉鎮有擎臺閣的傳統,都是百姓為紀念有貢獻的歷史人物而興起的。柳城臺閣為紀念清康熙年間宣平知縣韓宗綱,泉溪臺閣紀念宋朝抗金忠臣李綱,俞源臺閣紀念明朝國師劉伯溫。擎臺閣時,以童男童女扮成各種盛裝的戲曲人物,捆紮固定在臺閣上,由大人擡著遊行,配上多種民間樂器演奏,熱鬧異常。

舞龍燈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武義縣柳城每年都要舉行三天的舞龍燈活動。鎮內三個村分別舞壹條板龍,壹路鼓樂,店家、各單位則鳴炮迎接,還要包給他們紅包,遠近群眾都紛紛前往觀看,武義大多數鄉鎮和較大的村都有龍燈隊,每年元宵節除在當地舞龍燈外,還跨鄉鎮舞,有的還舞到縣城鬧元宵,以展示“眾龍”的風采。

廟會

廟會

柳城“廟會”在農歷五月十六日,五月十七日為宣平城隍誕辰。誕辰前,柳城三坊裝飾擡閣,至十六日,擡城隍神像和臺閣出廟遊行,並演戲慶賀。十四至十七日,四方商賈雲集,四鄉人民來觀者成千上萬。解放後,柳城沿襲廟會物資交流之俗,將五月十六日變為壹年壹度最熱鬧的夏季物資交流會,至今仍延續不衰。1986年起復現擡閣上街遊行。

民間舞蹈《花轎迎賓》

民間舞蹈《花轎迎賓》,以其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 表現了武義民間迎娶婚嫁、喜慶吉日、熱烈歡快的民俗風情,《花轎迎賓》由武義縣文化館、桐琴鎮、東幹民間藝人根據流傳在桐琴壹帶的“轎車”“走馬燈”、“啞背瘋”等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不斷改編加工而成。《花轎迎賓》采用假人擡花轎,由坐在轎內的演員進行表演, 因假人的腳和演員的腳串聯在壹起,假人前進後退、左搖右擺,表演自如。《花橋迎賓》的花轎從壹頂增加到十頂,二十個假人臉譜各異,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十頂花轎表演了《濟公巧救新娘》、《碧玉簪》、《拾玉鐲》、《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和《八戒招親》等五個戲劇故事,兩頂花轎壹出戲,生旦凈醜樣樣全,且花轎表演動靜相間,聲形並茂。

民間舞蹈《鯉魚跳龍門》

《鯉魚跳龍門》是中國浙中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舞蹈,說的是壹群鯉魚不畏艱險,歷經磨練,終於跳越“龍門”,成為翺翔四海之“巨龍”的故事。鯉魚,活潑可愛,象征吉祥,意寓豐足。古時正月十五,武義家家戶戶都要紮些形似鯉魚的龍燈,加入鬧元宵的行列,穿街走巷,載歌載舞,喜慶豐收,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間舞蹈《鯉魚跳龍門》,由武義縣文化館創作人員根據民間“鯉魚龍燈”改編而成。《鯉魚跳龍門》由30余名少男少女演出,壹條條栩栩如生、灑脫活潑的鯉魚,在波浪中戲遊、搏擊,展現出江南少女美麗婀娜、南國小夥瀟灑倜儻的風采。在悠揚歡快的樂曲聲中,“鯉魚”翩翩起舞,在急越高亢的音樂中,“鯉魚”翻滾跳躍,最後,“龍頭”昂揚騰空, “龍身”搖動擺舞,將舞蹈推向高潮。《鯉魚跳龍門》榮獲第九屆龍潭杯全國優秀民間花會大賽最高獎-優勝獎。

當地有數種方言,主要方言為武義話和宣平話,因為武義縣先前為兩個縣——武義和宣平***同治理,所以有兩種主要方言。其他方言有永康話、金華話,永康話流行範圍在泉溪、桐琴、茭道等鎮與永康交界的村落,金華話流行範圍在履坦、茭道等鎮與金華金東區交界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