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揚州蛋炒飯的作文

揚州蛋炒飯的作文

“落雨嘍,打烊嘍,小八臘子開會嘍……”伴著這咿咿呀呀的裏弄童謠,端上壹碗簡單熱烈的揚州蛋炒飯,這感覺真是回味綿長。愛上蛋炒飯,是在離開揚州後的若幹年。仍記得當時和大學宿舍裏壹幫死黨去看周星星的《食神》,壹下子就記住了那碗讓女評委捫“胃”自問———“為什麽我會流淚”的“黯然銷魂飯”———最簡單的蛋炒飯,卻有著最豐富的人間辭章。“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有人說,若沒有這宜貧宜貴的蛋炒飯,揚州的風花雪月怕也會丟了三分的。

壹碗米飯,不僅具有解饑的功用,更是考究美食藝術的超級試卷。據說從前的大戶人家考驗壹位前來應聘的廚師,並不看他操刀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而考他蛋炒飯的功夫。也因此,清代文學家、美食家袁枚說:“飯之味在百味之上,知味遇有好飯,不必用菜。”而飯菜合壹,恰是揚州烹飪中別具情趣的壹張名片,它繼承了周代“八珍”中“浮熬”、“浮母”的傳統,《食經》裏就有“越國食碎金飯”,便是揚州蛋炒飯的老祖宗。據傳揚州蛋炒飯有兩個“兄弟版本”,壹是楊素做的“碎金飯”,將雞蛋炒成細絲夾雜在壹粒壹粒的米飯中,纖細如絲的蛋絲不能與壹粒粒的米飯相牽連,還要保證每壹粒米飯都必須裹上壹定的油,略成透明狀,看上去就跟碎金壹樣;壹是慈禧太後喜歡的名叫“金包銀”的炒飯,要求蛋液必須均勻地包裹在每壹粒米飯上,飯炒得顆粒分明,色似炸金,每壹粒都必須是“外面金黃衣,內裏玉體”。

揚州蛋炒飯簡直就是壹門藝術:壹要米好,選用上等白秈米或新的白粳米;二要善淘,用手搓擦,使水從籮中淋出,竟成清水,無復米色;三要善用火工,沸水下米,先武火煮至米漲伸腰,改文火使飯逐漸幹湯,再燜至光澤瑩潤,離火後用飯勺打散成顆粒狀,不使粘結;四要相水,燥濕得宜……炒時還要防止焦糊,盛裝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這些環節還是拋開了關鍵的“炒工”不論的,真是應了袁枚“粥飯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的說法。

前幾年,街上的音像店裏流行臺灣歌手庾澄慶的《蛋炒飯》: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飯要粒粒分開還要沾著蛋;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鐵鍋翻不夠快保證砸了招牌……據說簡直成了揚州炒飯的招牌歌,掀起了時尚界的炒飯潮。再後來不幸被各地快餐業“招安”,淪落到打包生產的冷藏食品的時候,此“蛋炒飯”就不再是那個在標準的滿漢全席中風華絕代的彼“蛋炒飯”了。好在2002年揚州市烹飪協會發布了“揚州炒飯標準”,也算是對它的拯救吧。

春天去揚州,在廣陵路的壹家小飯館,我要了壹碗蛋炒飯,當家的小女孩問我,是要蛋炒飯還是揚州炒飯,這倒把我問楞了,打趣道,揚州炒飯不就是蛋炒飯嗎?有什麽兩樣的!小女孩壹本正經地說:“不壹樣,蛋炒飯只有雞蛋,揚州炒飯的東西可多了,有火腿、青豆……”看來,技術標準還是挺管用的,我趕忙打住,說,我要壹碗揚州蛋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