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文摘·小城故事名門望族·汝南袁氏

文摘·小城故事名門望族·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為東漢時期的著名世族,在東漢末年湮滅,祖籍在汝南郡(今河南商水西南)。

自袁良以後,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

袁紹,是袁逢之庶長子,袁逢將袁紹過繼給其兄袁成。袁紹在少帝朝官拜司隸校尉,至獻帝時任大將軍。

* 中文名汝南袁氏

* 時期東漢

* 地址汝南郡

* 史書記載《新唐書·宰相世系》

歷史淵源

據考證,袁氏是虞舜的後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賢後裔,封有虞氏之裔媯滿於陳(今河南準陽),建陳國。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他的十壹世孫有個叫諸公,字伯媛。伯媛的孫子濤塗,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時,媛氏世襲陳國上卿。當時媛、轅通用,故媛濤塗又寫作“轅濤塗”。至西漢初,轅氏後裔政將“轅”字的“車”旁去掉,邕以袁為氏。唐宋時期的姓氏書名如《古今姓氏書辯證》等對此均有詳細記載。

家族發展

據《汝寧府縣誌》載,汝南古為沈蔡諸國之地,戰國時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屬穎川郡。到漢朝時設置汝南郡,隸屬豫州,領縣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輿、項城、西華、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陽、蒙城在內的大片疆域,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於戰亂、官職調任等原因,雖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許多支脈,向海內外廣為發展,但發端於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終是最為興旺的壹支。

袁逢的嫡子袁術則官至後將軍,後自取玉璽,自立為帝。

由血緣上來看,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由宗法來看,則兩人為從兄弟。而學者記錄,往往分歧。

袁紹、袁術均是東漢末年割據壹方的梟雄。因為二人曾率領關東諸侯討伐權臣董卓,董卓遂把身處洛陽的袁隗和袁基(袁術之兄)壹家二十余人殺害。

後來,袁術因自立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東吳勢力。袁紹欲與曹操爭天下,但於官渡之戰被擊敗後不久病死,其子袁譚、袁尚、袁熙因奪位而相爭,終於先後同被曹操所滅。

袁安臥雪

東漢袁安沒作官的時候,客居洛陽,很有賢名。壹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他。他院子裏的雪很深,把袁安困在了雪裏,洛陽令叫隨從掃出壹條路才進到袁安屋裏。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抖。洛陽令問:"妳為什麽不求親戚幫助壹下?"袁安說:"大家都沒好日子過,大雪天我怎麽好去打擾人家?"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

袁氏後人,念祖上德行,後人以臥雪堂為堂號。臥雪堂為袁氏第壹門。

《後漢書》記述:當初,袁安的父親袁昌病逝以後,袁安的母親就讓他去尋找墓地。在路上遇見3個書生,他們見袁安領壹班子人在野外找什麽東西似的,就問袁安幹什麽,袁安就把為其父訪求墓地的事說了。那書生聽罷,便指著眼前的壹塊地說:“葬此地,當世為上公。”說罷,這幾個書生就不見了。袁安感到很神奇,就把他父親埋葬在書生所指的地方,所以累世興隆,“四世五公”。後來,袁安死後,其後人也將袁安葬於其父墓穴之下。

袁氏名人

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長河中,袁氏名人輩出。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篡》載,“袁氏自後漢魏晉至梁陳,正傳世二十八人,三公、會仆壹十七人。

《新唐書?宰相世系》等書記載,袁政後裔袁幹封貴鄉侯,袁幹的八世孫袁良(東漢汝南人),其孫袁安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嚴明著稱,後官至司徒。和帝時,外戚竇憲兄弟專權,他不避權貴,多次彈劾竇氏兄弟的專橫,為時人稱頌。袁氏自袁安以後,興旺發達,其子孫後代,累世官宦,四節五公,與東漢壹代相終始(風《重修汝南縣誌》),歷為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

據清嘉慶元年(1796年)編纂的《汝寧府誌》及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編印的《重修汝南縣誌》載,歷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為各種史誌收編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湯、袁逢、袁紹、袁術等,不少人在《東漢書》中列有誌傳。

隨著歷史的發展,汝南袁氏雖然已經遷徙分布到海內外許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後裔在汝南縣本土生息繁衍。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其先出於舜。周武王滅商朝以後,為存先世之後,封舜的後代媯滿(史稱胡公滿)於陳。媯滿13世孫陳大夫轅濤塗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其封邑陽夏是袁姓的根據地。陳國在春秋時期被楚國滅掉,子孫分流。

如同弘農楊氏,汝南袁氏是壹門累世專攻壹經的家族,世傳孟氏《易》學。

門生故吏遍天下

史稱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成為官吏集團中的首腦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門生出於其門,不過很少有實際授業關系。東漢時期選士唯“論族姓閥閱”,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征辟中照例得到優先。

現今汝南縣境內袁氏分布廣泛,全縣二十個鄉鎮中有壹百多個自然村居有袁姓群眾,總人數兩萬多。居住袁姓較多的鄉鎮有汝寧鎮、板店鄉等,較集中的村莊有十多個,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莊、老袁莊、後袁莊、小袁莊等。

民國梟雄袁世凱家族宗譜以“汝南家聲舊,舜裔世澤長”自詡。

袁家冢

袁家冢:位於平輿縣陽城鎮新集村委孔墳村西,平輿是漢朝時汝南郡的首府所在地。是東漢和帝司徒袁安及其家族的墓冢,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冢高4.7米,***3座,南北向排列,西側、北側地勢突出。中冢為袁安之墓。袁安,漢明帝時歷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袁安素以嚴明著稱,漢和帝時多次彈劾外戚專橫。其子孫世代居“三公”之位。其墓結構嚴謹堅固,歷經浸蝕,仍保存完好,抗日戰爭期間曾遭日軍盜掘。北冢為袁安父親袁昌之墓。袁昌壹生持重、溫仁、恭良東漢初官至成武令。

60年代,其墓出土文物有流金、金連盞宮燈、高燈、玄武俑、金背漢刀、陶豬、五株錢等,墓室壹側有完整的磚砌紅彩耳室。南冢為袁安次子袁敞之墓。袁敞歷任太子舍人、大夫、侍中、東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祿勛、司空等職,為官清廉,有“廉勁不阿權貴”之譽。此冢規模宏大,至今完整。汝南袁氏輩出賢相良臣,成為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

—摘自《百度百科》

2017年10月22日,在袁汝南堂宗親總會袁雄昆永遠會長的帶領下,在平輿宗親的配合支持下,香港與內地五十多位袁氏宗親於上午十時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陽城鎮新集村袁家冢墓園舉行了秋季祭祖活動。新籌建的河南省姓氏研究會袁姓委員會部分領導壹同參加了祭祖。

—摘自《袁氏家族網》

著名書道家墨玄子.袁海湧說:我們袁氏宗親在這裏尋根問祖,不僅僅是為表達懷舊的情感,也是我們後人對袁氏先祖的認同,又是對袁氐歷史的反思,更是我們繼承者對袁氏未來趨勢的探索。

我們對袁氏的研究是尋根問祖的壹條重要途徑,對於姓氏文化的探秘是對社會心理、民族素質發展趨向研究的不可忽視的方面。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袁氏,根深葉茂,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而袁氏族的姓氏形成與中華民族的發展幾乎與此同步。

伴隨著姓氏的形成與發展而積澱起來的中華袁氏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展現出別具壹格的絢麗多彩的魅力!

歷史上出現壹代又壹代的名人,如民族英雄袁崇煥、著名畫家袁枚、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他們都對國家對民族做出貢獻的功臣,我們袁氏家族為之驕傲和自豪,也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