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蒲河大集有二三百年的發展歷史,蒲河鎮地處沈陽、撫順、鐵嶺的交界處,距離棋盤山水庫和輝山很近。蒲河大集能保留到今天,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比較好,很多販子把牛馬羊拿到這裏交易,後來這條馬路就成了大集(每逢二五八趕蒲河大集,尾數為258的陽歷日期),很多人說這裏面積很大,只有來到現場才知道多大地方,蒲河大集的面積不算特別大,大概就是幾百米長的街道加上壹個大空地,咱有圖片為證。遼沈美食圖文原創,全文5000字,需要閱讀十分鐘。
相傳明代時候(明代正統年間),蒲河鎮成為重兵之地,號稱遼東十八城之壹(據瑞雪烹梅博客資料介紹)。蒲河大集所在地並不是蒲河鎮中心,過橋大概幾百米的位置才是蒲河鎮的老街,周邊有馬莊子村,蓮花村、蒿甸子村、大蔡村、洋什村、大蔡臺子村等自然村落,如今沈陽的沈北新區發展非常迅猛,附近還有不少新樓盤,這個農村大集將來要被城市包圍了。
圖片遠處可以看見各種新樓盤,橫臥在蒲河街道的大橋是京哈高速公路(蒲河段),蒲河大集距離高速公路出口蒲河收費站很近,大概幾公裏的樣子,這個大集要占據平望線幾百米的馬路,據說季節交替的時候,這個大集的占路長度要更長壹些,攤位多達壹千個。從數量和長度上,蒲河大集確實比較大。
農村大集都比較早,開始時間從早上蒙蒙亮的時候(五六點)壹直持續到下午二三點鐘。八九十年代圖片上可以看見,農戶趕著馬車驢車來趕集賣貨,現在都是面包車、電動三輪車、小貨車,還有很多愛熱鬧的沈陽市民前來逛大集。每壹個集市都是車多人多,附近經常會發生交通擁堵的現象,不僅是蒲河大集會這樣,遇到堵車盡量繞行。
貫穿蒲河大集的馬路叫做平望線,平望線起點位於沈陽市於洪區平羅,終點壹直到棋盤山的望濱,這條公路歷史非常悠久,以前沒有四環路的時候,平望公路承載著沈陽北部的東西交通,平羅造化是壹個好地方,那邊有壹個造化大集,棋盤山這邊有蒲河大集,兩個農村大集支撐起來農產品的市場交易。遼沈美食當然要介紹當地的農產品,當地每壹種農產品都是帶著故事。
每次趕集的人絡繹不絕,趕上早高峰期間肯定要大堵車,因為這條平望線也是壹條重要的幹線,這裏就像是壹個狹窄的血管堵塞物,兩邊的攤位加上過往的行人,只給車輛留出壹條車道。所以逛大集要註意安全,來來往往都是大車,安全還是第壹位的。
如果夏天和秋天趕集還是挺舒服的。因為沈陽春天風大,大風刮得睜不開眼睛,春季也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大集上很少有新鮮的食材,而夏天有更多新鮮的蔬菜和瓜果,早市逛大集也不算很熱,秋天最適合逛大集,這時候的溫度最為適宜,而且金秋的農產品也是超級多,隨便買壹買就是壹小車,冬季逛大集,更多看肉類等食材,因為這個時候要儲備壹整個冬季的消耗品。每壹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東北可以享受壹年四季的硬切換。
冬季逛大集逛街都很遭罪,擺攤更是非常吃苦的活,好在擺攤人是有智慧,如果有點動手能力,自己搭個塑料棚子,裏面點個炭火爐子,人不遭罪,菜品也不會上凍,沒有能力的攤位就只能硬挺著了,有些商家把汽車發動著,防止食材被凍壞了。遼沈美食也拍攝了壹些視頻,稍後整理壹下發布。
有壹位攤主說,每次趕集要提前占好位置,淩晨三點就要拉貨出發,夏天淩晨四五點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是人頭攢動,在城裏早上七點的時候,上班壹族才開始出發,這時候的地鐵才是最擁擠的時段,城裏人要比農村人相差兩個小時的時差。治療失眠的辦法非常簡單,早起去幹體力活就成了,實在不行就讓他去早市逛壹逛。
蒲河大集和其他大集壹樣,市場上很多活雞,因為養雞周期很短,所以農村會有非常多的雞,農村雞25元-50元壹只不等,大公雞稍微貴壹點,現場加工,去毛去肚,七八分鐘就收拾好壹只活雞,有壹個女商戶怒氣沖沖的攔著我,說妳們拍完就不讓我們殺雞了,我想這事肯定不會發生的,要是市內集貿市場肯定不能交易活雞,農村市場還能不讓殺雞了?
大集上還有很多屠宰好的雞肉,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鍋裏都會燉著雞,11月底距離過年還有點早,商戶說快到過年的時候,這些雞根本不夠賣,兩三個小時就能銷售壹空,必須提前處理好每壹只大公雞,否則來不及。小雞燉蘑菇是最硬的東北菜,俗話說姑爺子上門,要了小雞的命,招待貴賓必須有小雞燉蘑菇。
燉雞肉不能選擇肉食雞,壹定要家養的笨雞,因為笨雞數量少,肯定不夠大家吃,笨雞價格也要高於其他雞,所以市場會有很多下架蛋雞,這種下架的蛋雞三十元壹只,壹百元買四只,攤主說拿回家還能繼續下蛋,情況果然如此,他打開雞肚子裏面真有雞蛋。
看見大鵝就想起壹道東北名菜,鐵鍋燉大鵝,大鵝的生長周期超過壹年,所以鵝肉比較硬,我吃起來不那麽好吃,大鵝要100元以上,每斤鵝18元,據說白色的鵝比較便宜,灰色的鵝比較貴,咱也不知道什麽原理,其實它們都是壹樣的生長環境。鐵鍋燉大鵝用的壹定要是鐵鍋,這樣做出來的大鵝才正宗。農產品有壹種不確定因素,需要看天吃飯!不論養雞養鵝,價格都是隨行就市。
今年的蘑菇比以前貴了壹些,榛蘑和紅蘑是最暢銷的蘑菇,榛蘑大概50-70元,紅蘑要過百元了,鑒別蘑菇的好壞要有火眼金睛,有些蘑菇摘下來就不太好,有些蘑菇營養不良,吃起來不夠好,榛蘑燉小雞最香,紅蘑炒菜最好吃,不論什麽蘑菇和雞肉都是百搭,地處森林交界處的蒲河,附近山上有不少蘑菇,農村朋友說要是勤奮壹點,撿蘑菇都能賺個幾千塊。很多野生蘑菇在中秋或者是深秋的時候才長出來,由於它生長量少,生長周期也很短,這幾種蘑菇無法人工種植,所以東北野生蘑菇在市面上有很高的價位。
粉條和燉菜是百搭,不論是小雞燉蘑菇,還是紅燒五花肉,或鐵鍋燉魚,如果覺得菜量不夠,就來壹把地瓜粉,這東西可以大量吸收油脂,變得晶瑩剔透,吃起來比肉都要香百倍,如果會吃的人就是喝湯吃粉條。農村大集都會有好幾家粉條,制造粉條的材料包括地瓜、土豆、綠豆。最好吃的粉條莫過於地瓜粉,地瓜粉勁道足,味道偏甜,土豆粉味道偏清淡。地瓜粉耐煮,吃時有嚼勁,土豆粉則反之,十分好煮。想吃好的燉菜,買對粉條是最關鍵的,白菜燉粉條就選土豆粉,小雞燉蘑菇就選地瓜粉。
市場上的豬肉、驢肉、羊肉非常多,而且都帶著溫度,熱乎乎的豬肉在冬日暖陽照射下還冒著熱氣,沒有什麽排酸過程,說是農村豬肉香,這壹點咱還沒有檢驗實測。咱也不知道是不是笨豬肉,有些攤位的燈光有問題,這是紅色LED燈,照在豬肉上,顯得色澤特別好。就像是我們前面說的,農產品和畜產品都要看行情,價格年年有變化。
豬肉最近價格穩定在二十元以下,豬五花十八元/斤,豬排骨也不到二十元/斤。因為飼料漲價了,豬肉價格不會倒退到十元時代,冬季買點豬肉包餃子還是可以的。
蒲河大集很多賣驢肉的,帶著驢皮賣驢肉,指哪切哪,現殺活驢,這場面不堪入目啊,過多鏡頭就沒有收錄,驢肉的價格是38元/斤
羊肉價格也到四十大關,不論什麽羊肉,價格都漲了,因為冬季燉羊肉,吃羊肉火鍋的人非常多,羊肉需求旺盛,所以羊肉價格高走,我喜歡吃羊肉,也喜歡喝羊湯,看見好羊肉就走不動路了,黑頭羊很好吃,膻味也不大,燉著吃非常香嫩。
農村大集上都是現殺活羊,場面同樣是不堪入目,咱也沒拍太多的鏡頭,大部分羊肉的價格是三十五元/斤以上,大集上的羊肉還是非常多的,但是我沒有買羊肉。有人開玩笑說內蒙的羊還沒有走到半路就被吃掉了,幸虧沈陽也很多養殖專業戶了,我們還能吃到新鮮羊肉,現在牛肉價格是四十元/斤,牛羊肉的價格始終要比豬肉貴壹丟丟。羊雜都是現場煮好的,帶著熱乎氣!
這是壹個有溫度的市場,新鮮的畜產品交易市場,傳統市場看不到的場面,在農村大集都能看見,造化大集是每天都有交易,不好評價,這個市場只有二五八才能看見,現場加工活物各有利弊吧,祝家市場和望花市場沒有去過,不能說那個市場更好。
大壹盆豬血加上蕎麥,就是蕎麥豬血腸,現場加工的血腸價格是十元錢/斤,每壹家的血腸都不壹樣的味道,大概因為血腸裏面有獨家的調料,很多人喜歡酸菜血腸,以為普通的食材就能烹飪出美味,其實每壹個步驟都飽含艱辛,腌制酸菜和烹制血腸都要壹番功夫,酸菜需要發酵的手藝和穩定的溫度,血腸需要調理的配比和調料的味道,就算是美食專家,也沒辦法到這裏大顯身手,農村市場才有傳統的味道。
現在都講究壹個熱鬧勁兒,所以大集上的食材都帶著溫度和煙火氣,時間剛過七點,各種美食都熱乎乎的出鍋了!
除了豬血腸之外,還有粉腸、香腸。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熱乎乎的美食總是勾起購買欲,看見就想嘗壹口試試,逛大集的人有口福啊。
什麽食物最能勾起饞蟲?那就是東北的豬頭肉,豬頭肉是鹵味食品的銷量冠軍,除了豬頭肉之外,各種熏醬食品是東北人的最愛,每壹個大集上都有熏好的豬蹄,鹵好的豬頭肉,煮好的肥腸。蒲河大集豬頭肉二十三元壹斤,價格確實挺低的,造化大集的豬頭肉也挺便宜的,我發現豬頭肉的價格在農村大集上非常便宜,市內超市裏面豬頭肉價格三十多元壹斤呢!
冬季到了,農村大集開始有酸菜了,大白菜是十月份的蔬菜,到了十二月就能吃上應季的酸菜啦,酸菜絲幾塊錢壹斤,現切現賣的酸菜非常受歡迎,配合五花肉和血腸,就是壹份地道的東北菜,叫做酸菜白肉血腸。
大集很大,篇幅很長,剛剛說完肉類,農村大市場上還有很多日常的主食,帶著鄉土氣息的主食更是勾起鄉情,大餅子、油炸糕、粘豆包、粘火勺,叉子、冷面。
這兩口子忙碌壹早晨,不停的制作,油炸糕、大麻花,以前油炸食品還是非常受歡迎的,小時候吃不到什麽油炸食品,只有油炸糕是兒時記憶的最美味,帶著紅豆餡的油炸糕,吃壹口熱乎乎的油炸糕,就能想起童年的往事。
粘豆包是最具有年味的食品,似乎只有冬季才能看見,因為粘豆包是當年的大黃米制作而成,要是沒有適宜的溫度,很容易酸敗或是長毛,只有冬季制作粘豆包,放在門口的大缸裏面,想吃的時候,去外面掰下來幾塊即可。
粘豆包的寓意也是非常的美好,它和粘糕壹樣,非常受孩子的喜愛,這也是兒時記憶的美食之壹,如果串門訪友的時候,時間還沒有到正餐,主人會拿出豆包墊吧壹下,不論是煎著吃,還是烤著吃,還是蒸著吃,它都是農村家庭甜品裏面的頂配,城裏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美味。
做豆包的大媽說,粘豆包沒有成型的時候就是粘火勺,火勺是豆沙餡的,各種豆餡都有,最常見還是紅豆餡的,這時候的粘豆包還沒有經過蒸汽的過程,加工粘火勺只需要壹口大煎鍋,把粘火勺壹個個擺在煎鍋裏面,靠著爐子的溫度,爐盤不能過熱,也不能讓爐子的溫度過低,仔細把豆包壓扁扁的,煎至兩面金黃色,冷冷的天氣裏吃上壹口熱乎乎的食品,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啊!
城邊的大集不像是以前的農村大市場了,更多的城裏人來農村大集買食材,如果看著不幹凈,就沒有購買的欲望,我發現大集上很多小販都特別註意自己的形象了,廚具也幹凈,手套口罩都壹應俱全,攤位和爐子也非常幹凈整潔,看著幹凈就放心了,所以說能說會道不壹定能促進銷售量,還要把握好自身的素質和形象。
大餅子和玉米面都是大集上的暢銷主食,我發現以前城裏人喜歡吃細糧,特別不愛吃粗糧,現在恰好反過來了,大家都喜歡吃粗糧了,不論是粗糧如何制作,口感肯定比不上細糧,但是大家都認為粗糧好,五谷飄香最誘人,腹若饑時它為尊。
因為沈陽距離大海很遠,海鮮也不是季節,我以前去過丹東浪頭大集,規模類似蒲河大集,但是那邊的大集完全不壹樣的食材,沿海的大集基本都是海鮮為主,各種魚蝦貝類壹應俱全,而沈陽大集和海鮮是絕緣的狀態,目測大集上有幾份活魚的攤位,還有幾份冷凍海魚的攤位,草魚特別暢銷,幾塊錢壹斤,我發現大集有壹個特別之處,不給仔細收拾魚,大部分都是拎著就走了,少數攤位給去鱗去肚,或許是沒有水源的關系,加上冬季溫度太低,加工起來稍微麻煩壹些。
冬季戶外攤位的蔬菜很少,大集也不例外,僅有少許攤位,罩著塑料棚子才能賣菜,否則新鮮綠葉蔬菜見風就凍傷,只有大白菜和大蔥才能擺到外面銷售,大蔥不怕冷,天氣越冷,大蔥的保存越容易。今年不知道什麽情況,農村大蔥的價格壹路攀升,現在大蔥市場價格要到三元以上了,沈陽生鮮超市的大蔥價格也到了四元以上。
公***交通有179路公交車(五愛街起點),蒲河大集沒有免費停車的地方,在路邊停車隨時會貼單,蒲河大集停車場有好幾個,價格都是五元錢,隨便停幾個小時無所謂,冬天逛市場註意保溫,市場不斷廣播提防小偷,註意來往車輛,壹切都要安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