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之壹:三好評選能激勵先進
沈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心理系主任郭瞻予副教授認為,“三好學生”評選制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評選“三好學生”是在學生中選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目的在於鼓勵先進,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帶動其他同學***同進步。就制度本身而言,評“三好”是進步的。然而,學校在具體評選過程中卻存在弊端。最突出的是“三好學生”的評價標準問題,“三好”包括身體好、思想好、學習好,而很多學校在操作時卻把“三好”簡化成了“壹好”,學習成績取代了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成了惟壹的評價標準。郭主任認為,評選“三好學生”時應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成績相比,評選標準應該更加突出學生的道德素質。
理由之二:三好評選使孩子進步
沈陽市二經二校五年級學生小濤是“三好生”制度的受益者,他對取消評選三好學生的說法十分不解。據小濤母親介紹,小濤以前是個調皮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強,但是學習卻不認真,成績在班裏只能算是中上等。三年級時,他因為手工作品獲獎而被提名為“三好學生”候選人,卻因成績不好落選了。當時孩子很沮喪,意識到成績不好是落選的原因後,發奮學習,如今成績上來了,連續兩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評選有不公正現象
理由之壹:激勵功能已經喪失“學校評出的‘三好學生’,實際上每年都是那麽幾個人。對他們來講,獲獎已經是無所謂的事了,好像本該如此;而在其他人看來,‘三好學生’的評選則根本與自己無關。這樣壹來,評選‘三好’應有的激勵、示範作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北陵大街小學的程校長說,他們學校今年已經不評“三好學生”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標兵稱號的評選。學生們只要有特長,十大項的校園明星評選都可參加,這比單純的“三好學生”評選更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理由之二:評選有不公正現象
在壹家媒體任職的何女士的兒子上三年級,六個學期中有四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但她還是認為現行的“三好學生”評選應該有所改變。“‘三好學生’評比本身從出發點來講沒有錯,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因為涉及到各種利益,特別是與升學掛鉤後,評選結果就已經不能很好代表其先進性了,不規範,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很普遍。”她建議應多進行壹些單項素質先進評定,而且評比制度要更科學,更健全,同時也要取消評先進與升學掛鉤的做法。
理由之三:評選打消積極性
談起評“三好學生”,剛剛從大東區某小學畢業的明明顯得很無奈。他說,每次評三好時都有同學拉他的選票,反正自己也選不上,還不如送人情了。在成績不佳的明明看來,“三好學生”的評比與他不沾邊,無論多努力也評不上,久而久之也就不用再努力了。他說,如果學校舉行單項評選,他肯定能評上體育明星。本報記者李明欣實習生黃雪嬌林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