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 美食 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 美食 紀錄片, 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妳說,《長安十二時辰》裏說的 美食 ,就是 歷史 本來的面目, 妳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妳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裏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制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 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壹風俗。妳想啊,那麽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咨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壹問題, 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 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壹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 相當於現在的 上茶 、敬煙。

正所謂: 最是那壹抹檳榔的幽香,像壹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妳,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壹”。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 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壹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普通的饢, 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堿而放少許鹽。 稍稍升級版的饢, 除了面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也就是說,用壹斤羊肉壹層壹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 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壹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壹,馬上食之,被禦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妳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壹只胡餅啊!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制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壹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予 饑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 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 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裏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妳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 恭喜妳馬同學,妳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 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在劇中,張小敬第壹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壹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 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壹道菜品,是陜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 因器得名。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裏,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 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壹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壹鬥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壹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壹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壹斤精羊肉,用壹兩白砂糖腌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壹次,分為10天吃, “極有效驗”。

據《本草綱目》記載,制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制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壹起, ***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壹款叫“唐懿宗紅虬脯”的菜譜, 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壹款禦饌。

蘇鶚把大唐禦饌說得神秘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制法卻是謎團。

有人考證,陶榖《清異錄》引唐中宗時韋巨源《燒尾食單》,說其中有用鱖魚做的“白龍臛”,說明已有將主料是魚的菜起名為“白龍”的記載。

但是,究竟是怎麽樣的,專家卻沒有說。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