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教育我們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不僅是壹種處世哲學,也是壹種生活態度。對於吃貨來說,唯有 美食 不可辜負,為了吃,為了這心頭之好,跑再遠的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於是啟程,驅車千裏,從石家莊奔赴曹妃甸十裏海河豚小鎮,開啟我的曹妃甸 美食 尋味之旅。
河豚魚 美食 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之後經歷春秋戰國、漢、唐、宋、元、明、清壹朝朝、壹代代的演進,吃河豚已蔚然成風,變成了 時尚 。
古人雲:食魚必河豚,此理果何謂。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吳王夫差將河豚譽為“西施乳”,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對河豚愛到極致,詩裏詞裏都透著對河豚這種 美食 的熱愛,要不怎麽會有:“春江水暖鴨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的名句呢?據說,當時壹家做河豚的酒家為了推廣河豚魚,請蘇東坡來代言,蘇東坡因河豚的美味,大吃特吃,埋首其中,忘記了代言的事情。
現如今,想要吃新鮮味美、正宗地道的河豚就繞不開曹妃甸,曹妃甸是世界上最大的河豚養殖區,而十裏海河豚小鎮則是曹妃甸最大的河豚養殖基地。十裏海河豚小鎮並不大,只有60戶人家,200余人,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憑借河豚養殖而聞名於世。十裏海河豚小鎮養殖的東方紅鰭豚,魚體肥滿、肉質細膩、滋味鮮美,位列河豚魚之首,有“河豚王”的美稱。這種河豚毒性較弱,經過人工養殖、加工處理後,可以安全食用。
河豚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有原因的,當這些可愛的魚兒在被捕獲出水時,會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哼哼聲,河“豚”也因此得名。人們都說河豚氣性大,是因為它在出水後會迅速吸入大量的空氣進入身體,使整個身體變成球狀,同時將皮膚上的小刺豎起,借以自衛。其實對人類而言,生氣的河豚,在是沒有任何殺傷力的,反而讓它透著壹種莫名的可愛,於是讓河豚“生氣”,逗弄河豚就成了也就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壹件活動了。
需要註意的是,河豚具有鋒利的牙齒,竹子做的筷子,河豚可以輕易地咬斷。河豚變身氣泡魚,看上去模樣可愛,但不要輕易用手去摸,壹不小心被咬到了手指頭,可真不是讓人快樂的事,還是讓有經驗的人來操作吧,我們就在邊上搖搖旗、拍拍照好了。
十裏海河豚小鎮以河豚命名,河豚元素隨處可見。十裏海河豚小鎮民居的外墻上,繪制著壹幅幅巨大的3D墻畫,畫的主題關於大海、關於河豚、關於捕魚生活。3D畫畫面生動鮮活帶著強烈的沖擊力,讓人仿佛嗅到了略帶鹹味的海風,可愛的河豚魚沖出海水,蔚藍的海面上海鷗飛翔……
中心廣場上停泊著古舊的漁船,是不是在等待著船長的到來,等待著再壹日的出海遠航?廣場的前面是成片魚塘,有探進水面的釣臺,魚塘的對岸是觀景的木屋還有停靠的房車。鄉間動物園也在這裏,帶小朋友出行的,這裏是認識動物的好地方。
十裏漁家的裝飾也別具壹格,從門口的迎客石,到室內的裝飾畫,還有壹盞盞明燈,都有鮮明的河豚印記,河豚小鎮吃河豚,河豚小鎮話河豚,盡享海的滋味,盡享快意人生!
對吃貨而言,在河豚小鎮美美地吃上壹頓河豚大餐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十裏海河豚小鎮不僅盛產地道的紅鰭東方豚,還有還有東方蝦、梭子蟹、鱸魚、梭魚、油光魚等各種海鮮,想想都會流口水。河豚刺身、河豚三吃、清燉河豚、紅燒河豚、油炸河豚、涼拌魚皮、河豚扣飯、家常河豚、河豚壽司、河豚水餃、河豚泡餅等壹道道美味。地道的漁家飯,透亮的河豚肉,入口柔韌,細嚼之下,品出了那壹縷鮮,索性壹口又壹口,根本停不下來。河豚刺身淡而鮮的自然的味道,更勝過了萬千調料的精彩。
吃得撐了,玩得累了,那住進河豚小院吧。日升日落花開花謝,靜坐垂釣時光流轉,守望河豚之鄉的田園時光。
交通信息
自駕沿唐曹高速或遷曹高速,從曹妃甸濕地出口下來左拐,沿新城大道東行,過地下橋後不遠,右手側海興村有明顯標誌,沿指引壹路南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