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全稱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絡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Blogger就是寫博客的人。從理解上來說,博客是“壹種表達個人思想、網絡鏈接和內容,並按時間順序排列並不斷更新的出版方法”。簡單地說,博客是壹種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的人。
博客是繼電子郵件、BBS和ICQ之後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它是網絡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是壹種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是壹種新的學習方式。具體來說,博客作者的概念被解釋為通過使用特定軟件在互聯網上發表、發布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博客實際上是壹個網頁,通常由簡短且頻繁更新的帖子組成,這些帖子根據年份和日期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博客的內容和目的非常不同,從指向其他網站的超鏈接和評論、關於公司和個人的想法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出版或張貼科幻小說。許多博客是個人想法的發表,而其他博客是壹群人基於特定主題或共同興趣的集體創作。
隨著博客的迅速擴張,它的目的已經遠遠脫離了瀏覽網頁的原始體驗。目前,互聯網上成千上萬的博主出於不同的目的發布和張貼博客。然而,由於溝通比電子郵件和討論組更簡單、更容易,博客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中越來越受歡迎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應用於內部網。
博客的歷史
博客這個名字是由Jorn Barger在1997 65438+年2月首次提出的。但在1998年,互聯網上只有少數幾個博客網站。當時,Infosift的編輯傑西·J·加勒特(Jesse J.Garrett)想要列出壹份類似博客網站的清單,於是他開始在互聯網上艱難地搜索。
最後,在1998的2月份,他收集了壹些網站的列表。他把名單發給了卡梅隆·巴雷特。卡梅倫認為這非常有用,並將其發布在Camworld網站上。在其他博客網站維護者發現這壹舉動後,他們也發送了自己的網站、網站名稱和主要功能,列表變得越來越豐富。到1999年初,傑西的“完整博客網站”列表已達到23個網站。
由於卡梅隆和傑西維護的博客網站列表有趣且易於閱讀,因此吸引了許多人的關註。在這種情況下,彼得·默霍爾茨宣稱:“這個新事物肯定會吸引大多數人的註意。作為未來的壹個常用詞,網絡博客將不可避免地被稱為博客,那些寫網絡博客的人自然會成為博客作者。這代表該博客已被正式命名。
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加,每個博客網站上寫的博客內容也是魚龍混雜,以至於無法了解每個新網站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卡梅倫後來只在網站上發布了熟悉的博客網站。不久之後,布裏吉特·伊頓也收集了壹份名為“伊頓門戶網站”的博客網站列表,並建議內容應根據日期進行組織。這也為博客的分類和排列建立了壹個主要標準。
7月,1999,壹款名為“Pitas”的免費工具軟件發布,對博客網站的快速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隨後,數百種類似的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個工具對於加速博客網站數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同年8月,Pyra發布Blogger網站,Groksoup投入運營。由於這些企業提供了簡單的基於互聯網的工具,博客網站的數量最終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在1999的結尾,軟件開發人員戴夫·懷納推薦網站“編輯本頁”,傑夫·a·坎貝爾發布了網站“Velocinews”。所有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它們的目的很明確:讓更多的人成為博客,並在網上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意見。
博客帶來了什麽?
目前,全球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壹半被六大媒體巨頭控制。在利益、意識形態和傳統審查制度的驅動下,這些經過嚴重加工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合人們的需求。媒體產業化和內容出口工廠化嚴重影響了其發展。
例如,美聯社擁有近4000名專業記者,他們每天“制造和離開工廠”2000萬字的內容,每天在8500多家報紙、雜誌和廣播中發表,將讀者視為“信息動物”。這種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導了整個媒體世界。此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博客潮流已經開始強烈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新聞界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範。
博客是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系統、零成本、零形式)的在線個人出版方式,從媒體價值鏈中最重要的三個環節:作者、內容和讀者實現“開源代碼”。同時,在倫理道德、運行機制和經濟規律層面,它將逐步完成制度層面的真正開放,使未來的媒體世界完成從大教堂模式到市場模式的根本轉變。
博客的出現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行業的三個基本矛盾、方向和相互作用:商業壟斷和非商業自由、大眾傳播和個性化(差異化和小眾化)表達以及單向傳播和雙向傳播。由於博客引發的開源運動,這些矛盾至少在技術層面上得到了根本解決。
博客的興起
近年來,所有新聞媒體都嘗到了技術變革的滋味。如今,沒有人會否認互聯網給媒體帶來的革命,但似乎沒有多少人感受到互聯網的魔力:顛覆性的力量似乎沒有來到這個世界。
重要的是時間。對於急躁的人來說,時間就像壹條緩慢的河流,而對於冷靜的人來說,時間就是壹股洪流。互聯網的力量確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為互聯網的商業化在65,438+00年前才開始。作為壹種新的媒體方法,互聯網從被嘗試到現在剛剛跨越10年。
對於壹個全新的媒體形態來說,10年真的太短了。然而,10年足以讓人們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力量和仍在悄悄潛伏的影響。如今,隨著博客的出現,網絡媒體的異常力量開始顯現,勢頭逐漸增強。盡管博客仍在大多數人的視野之外,但他們改變歷史的旅程已經開始。
1998,個人博客網站“德拉吉報道”率先曝光了克林頓·萊溫斯基的醜聞;
2001和911事件使博客成為重要的新聞來源並進入主流;
2002年6月5438+2月,多數黨領袖洛特被博客網站盯上,丟了工作。
2003年,圍繞新聞報道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上的伊拉克戰爭也同時打響,美國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博客大獲全勝。
2003年6月,《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和總編輯因“博客”揭露的真相下臺,引發了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醜聞之壹。
2004年4月,大多數轟動壹時的Gmail測試者來自博客作者;
……
這壹系列源自博客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不僅塑造了博客本身的全新形象,也深刻改變了媒體的傳統和未來方向。
博客未來發展預測
博客繼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融入了激發創造力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性和建設性。要在網絡世界中體現個體的存在,宣傳其社會價值,拓展其知識視野,建立自己的交流群。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會越來越流行,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標誌著中國互聯網界出現了“博客”現象。165438+10月18日,新聞傳播網站“紫金。com”在改版時推出了“博客挑戰”的新欄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博客網站和頻道的出現對博客作者來說意味著最大程度地簡化和加快了信息收集和發布的渠道。也許妳還不相信,但仔細想想。為什麽博客在互聯網最低谷的時候,在個人網站大蕭條的時候,在商業網站最悲慘的時候開始蓬勃發展,沒有任何大公司的投資和炒作?“當然,壹切都需要時間。博客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在中國。目前只是博客概念的普及和萌芽階段。不能完全根據現在的情況判斷未來,要看1 ~ 2年和3 ~ 5年後的發展節奏。當然,第壹步,妳應該先自己練習。”
作為壹種新的表達方式,博客傳播的不僅僅是情感,還有大量的智慧、觀點和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壹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顯了網絡的知識價值,標誌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更高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