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母親節到了 我媽媽最喜歡吃面條 我想做壹碗很好吃的面條 要怎麽做 (步驟簡單)

母親節到了 我媽媽最喜歡吃面條 我想做壹碗很好吃的面條 要怎麽做 (步驟簡單)

意大利面條的壹些做法

1.奶汁蔬菜面

準備的材料:

1.西蘭花壹小朵,胡蘿蔔壹根,小瓜(又名西葫蘆)壹小只,西紅柿壹個,香菇兩只,口蘑兩只,大蒜三瓣,洋蔥半頭,牛奶壹杯,淡奶油壹小杯(沒有就多點牛奶),芝士片兩片,鹽,胡椒,雞精適量,月桂葉壹片,食油壹大勺,黃油10克。

2.意大利面條壹把。

做法:

1. 面條煮好濾去水分待用。

2. 西蘭花取四分之壹朵,切開約壹口壹朵大小。胡蘿蔔切塊與西蘭花同樣大小還有小瓜西紅柿同樣切法。蘑菇每只切四塊,大蒜切片,洋蔥切絲。

3. 把西蘭花,小瓜,胡蘿蔔和蘑菇分別在滾水中燙至八成熟濾水待用。

4. 平底鍋加熱後放食油和黃油,待油熱後放大蒜炒至噴香放洋蔥,洋蔥變軟後放材料3壹起翻炒同時放鹽,胡椒和雞精,約壹分鐘後加入牛奶,奶油,月桂葉和芝士片小火煮至芝士片完全融化時放進面條, 攪拌均勻後煮至湯汁濃稠。

5. 加入西紅柿壹塊拌勻就可以出鍋了,因為顏色很豐富和漂亮,妳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在盤子中給他們分別安排位置,這樣可以讓妳吃的更開心點。

備註:吃之前再撒少許的胡椒和芝士粉在面的表面,味道好極了。

2.碳燒意大利面

準備材料:

1. 煮好的白意大利面條濾凈水分待用。

2. 超市買來的生培根(何爾美的挺好用)兩片切成兩公分寬的條狀若幹。還有洋蔥半個切絲,大蒜半頭切片,芝士兩片。

3. 牛奶200克,淡奶油壹勺。橄欖油壹大勺。

4. 四分之壹粗的黑胡椒粒和鹽和雞精和芝士粉以及壹只生蛋黃。

5. 平底鍋壹只要大點的。

做法:

1. 平底鍋用小火加熱後放如橄欖油和大蒜片,聞到香味的時候防入洋蔥絲翻炒幾下後加培根繼續翻炒。當中要註意用小火,不然,大蒜很容易炒糊變苦。

2. 當培根的顏色變的略微發白的時候放淡奶油和牛奶和少許鹽和黑胡椒和雞精還有芝士片,然後輕輕攪動以便讓材料充分的混合溶解。

3. 牛奶汁沸騰以後把材料1加入,但要註意攪拌。因為這樣可以是牛奶汁均勻地裹在面條上和防止芝士粘在鍋底糊掉。

4. 待到湯汁變少變稠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在盛到盤子上之前先關掉火,放進生蛋黃拌勻。然後就是吃了。

備註:吃之前再放少許的黑胡椒和芝士粉,味道更佳.

3.肉醬意大利面

準備材料:

1.牛肉餡500克,洋蔥壹顆切碎,胡蘿蔔2根切碎,西芹4根切碎,去皮番茄5個打漿,橄欖油100克,鹽,雞精,桂樹葉,黑胡椒碎適量,白葡萄酒半杯,和壹只大而深的平底鍋和壹把長把勺子。

2.意大利面.

做法:

1.鍋裏放油,加熱至有青煙上升時放入洋蔥碎炒至噴香放如胡蘿蔔碎和西芹碎炒至稀軟.

2.放牛肉餡再炒至變色時放白葡萄酒,黑胡椒碎攪拌均勻加入番茄漿混合均勻再放鹽,雞精,桂樹葉,轉至中火熬煮,並不時攪拌,輕輕濾去表面即可.

備註:

1.意大利面提前煮好放壹段時間以後就會失去彈牙的特性,所以隨時吃隨時煮比較好。

2.由第二次開始,食用之前先把要食用的量取出放在容器內加熱就好了,在煮好的面上放上熱肉醬,再配上番茄沙司和芝士粉,根據口味的需要還可以加上黑胡椒.

4.意式燴大蝦

準備材料:

大蝦肉1000克,意大利面條750克,奶油少司1000克,黃油150克,油100克,檸檬50克,鹽15克,青椒150克,番茄醬150克。

做法:

1.意大利面條煮熟,用涼水浸控幹.

2.大蝦肉切段用油煎熟,蔥頭切丁用黃油炒黃,加番茄醬炒到油呈紅色時,放鹽,檸檬汁調好口味,把蝦段放入燴之

3.意大利面條用黃油炒透,放盤中間成凹形將燴蝦放入,上面澆奶油少司(稠些),再在奶油少司上貼青菜葉及削成花形的青,紅椒片點綴。

做為壹個蘭州人,從小對蘭州拉面是情有讀中,在家鄉的時候是每天早上少不了的,那種味道,那種氣氛………… 。而如今在他鄉,壹直想吃拉面,雖然這裏也有,但壹點沒有蘭州拉面的味道。有的還掛了“蘭州拉面”的招牌,真的是有損拉面的名聲啊。我只想說在外地妳想吃家鄉的拉面,那妳只有夢了。下面我就蘭州拉面做個簡單的介紹。

蘭州牛肉拉面技術,堪稱中國壹絕。拉面制作在中國流傳已久,清代王憺望曾作《蘭州牛肉面吟》曰:"蘭州拉面天下功,制法來自懷慶府。湯如甘露面似金,壹條入口賽神仙。"由此可見蘭州拉面制作久負盛名,天下第壹之技法。蘭州牛肉拉面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品種,尤其是馬家大爺牛肉面,實踐性很強,其方法和技巧,用文字表述,您只能看個七八成。其真功夫方法和技巧只能由師傅言傳身教,面授機宜,弟子要邊悟邊學,邊悟邊練,方能漸入其境界。著名的馬家大爺牛肉面的清香與可口,正如清代張澍詩中所寫的:“雨過金城關,白馬激溜回。幾度黃河水,臨流此路窮。拉面千絲香,惟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面”。

蘭州牛肉拉面面的制作的五大步奏無論從選料、和面、醒面,還是溜條和拉面,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壹、選面

壹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面粉,蘭州有牛肉拉面專用粉。不宜選擇陳面,更不宜選擇蟲蛀、鼠咬、黴變的汙染面粉,因為這種面粉不但不符合衛生標準,其內所含的蛋白質分子,在蛋白酶(由於汙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的作用下,蛋白質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鮮的高筋質面粉(蘭州牛肉拉面專用粉),蛋白質含量高,才能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證前提條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註意的是水的溫度,壹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面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最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宜抻拉。若溫度低於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面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最適宜的抻拉範圍。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水和灰,因為二者能提高面團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水,它的滲透壓作用能使面團中蛋白質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密度增大,特別是能使組成面筋蛋白質之壹的麥膠蛋白粘性增強,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壹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堿,卻又不是普通的堿,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堿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裏,不僅使面有了壹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

三、醒面

醒,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壹段時間(壹般冬天不能低於30分鐘,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進面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四、溜條

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後,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擡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如此反復,其目的是調整面團內面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使雜亂無章的蛋白質分子排列成壹條長鏈,業內稱其為順筋。然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壹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

五、 拉面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條粘連),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喜食圓面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3種款式;想吃出個棱角分明的,拉面師傅會為妳拉壹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面是壹手絕活,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壹只手的指縫內(壹般用左手),另壹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壹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壹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壹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壹扣。抻拉是壹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初學者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有經驗的老廚師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壹般只需10秒鐘左右),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且不斷裂,而初學者就很難做到。壹個面節正好拉壹大碗面,每拉壹下,要在手腕上回折壹次,拉到最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面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壹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面條光滑筋道,在鍋裏稍煮壹下即撈出,柔韌不粘。有句順口留形容往鍋裏下面:“拉面好似壹盤線,下到鍋裏悠悠轉,撈到碗裏菊花瓣”。觀看拉面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

蘭州牛肉拉面牛肉拉面的優劣除了拉面外,最重要的技含量在於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蘭州牛肉面的靈魂。無怪乎有人要出5、6百萬元購買“馬家大爺牛肉面”的湯料配方。蘭州人吃牛肉面,先喝壹口湯,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慶年間懷慶府清化陳維精做出第壹碗牛肉面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所謂清湯並非普通牛肉湯,而主要是幾十種香料與牛肉原湯熬制而成。蘭州的牛肉面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著名的 “馬家大爺牛肉面” , 馬家大爺牛肉面秉承了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蘇寨村陳家小車老湯牛肉面的做法,以湯為百鮮之源,註重用湯,精於制湯,尤其講究“清湯”的調制,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湯的制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經過長期實踐,用牛肉、肥土雞、牛肉為主料,采用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藥調配熬制的老湯,經沸煮、微煮,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中間要經過兩次“清俏”,成品清澈見底,味道極其鮮美,是牛肉面裏最入味兒的湯料,不僅鮮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滋陰潛陽,補陰虛,清血熱。養血安神,祛風通絡入脾、肺、腎三經,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極壹時,後因戰亂老馬家再也未開過的牛肉面館。“馬家大爺牛肉面”的制作方法精致與考究令人瞠目,就現在的制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

熬湯時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牦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稱棒子骨),牛肝,有的還添入雞湯,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鐵鍋內再加入本地特產的綠蘿蔔片熬成即可,肉湯氣香味濃,清亮澄澈。這“清”自然清香無比。食用時只選用調好的清湯。煮熟的拉面澆上清湯,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調入紅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蘭州位於黃河上遊的壹個河谷地的灘上,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產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牦牛體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長,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體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山峻嶺間生存,生長期長,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稱。高原無汙染的草場環境天然放養的牦牛,除了味道鮮美外,因其長期食用許多野生草及藥種(如貝母,蟲草、板蘭、紅花等),所以當地的牧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黃丸”。此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從另壹方面反映了牦牛肉確實是天然無汙染的。故其肉有驅風寒之功能,還可治胃寒,風濕,類風濕等病,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其營養價值極高,不論怎樣,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蘭州牛肉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