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烹飪新加坡肉骨茶的多種做法?。。。

烹飪新加坡肉骨茶的多種做法?。。。

肉骨茶 提起馬來西亞菜,首先就會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說“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壹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這是壹道在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排骨藥材湯。 20世紀初,由馬來西亞福建籍華僑首創。其後,盛行於東南亞壹帶。

肉骨茶Bak-Kut-Teh (閩南語) 是壹種流行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壹帶的食品,是以肉與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並沒有茶葉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時多會泡茶解湯肉的肥膩,所以壹般都習稱肉骨茶。其中,以巴生肉骨茶最為著名。

肉骨茶雖名為茶,但實為混合中藥、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個小時的濃湯。在馬來西亞的壹些小鎮,甚致加入海參和鮑魚壹起熬制。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條蘸湯來吃。以醬油、碎紅椒和蒜蓉壹起調味。 各類中國清茶(馬來西亞的巴生河流域地區以鐡觀音最為流行)通常會隨湯奉上,相信可以清走豬肉的油膩。在馬來西亞,肉骨茶是壹道典型的早點菜式。

感受奇絕美味

恰巧去新加坡的前幾天,在馬來西亞稍作停留,也在蔡瀾力薦的吉隆坡美食街——阿羅街上吃過肉骨茶。兩下比較起來,覺得肉骨茶味道更是奇絕,想來可能是因為朋友帶我們去的那家肉骨茶餐廳,是氣最大的壹家。走進這家餐廳,但見陳設極其平常,甚至到了破舊的程度,然而桌桌爆滿、座座有人。再看兩邊的墻壁,貼滿了店主(壹位老者,名叫蔡水發,我們吃飯時他壹直在廚房裏佝僂著脊背悶頭忙活)和光顧這裏的明星們的合影;“蒞臨指導”的明星人數之多,令人無法細數,其中既有已經故去的演藝圈昔日“大佬”,又有如S.H.E.、潘瑋柏等新銳偶像。據新加坡的朋友介紹,曾有壹位初到新加坡的遊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肉骨茶,由朋友帶領到這家毫不起眼的餐廳時,看到店名居然嚇了壹跳,因為她把店名念成了“發起‘人肉’骨茶”。

在飯桌前聽完這個小小的插曲之後,熱騰騰的肉骨茶就上桌了。只見壹個普通的瓷碗,內置三根白嫩的肋排,啤酒般顏色的湯水冒著蒸騰的熱氣———沒有鮮艷的色澤,只有撲鼻的清香。先嘗了壹口湯,鮮美之中又帶著藥材的提神勁道,還有壹股胡椒的味道,據說這是“發起人”的特色,頓時覺得壹股暖流穿過脾胃,說不出的舒服。而且這鮮美的湯料是免費無限量續的。朋友說他曾經帶壹個重慶來的遊客嘗試這裏的肉骨茶,結果那位重慶遊客壹下子愛上了這肉骨茶的湯料,結果連喝六七碗,直喝得渾身大汗。其實喝湯的時候,我已經對肉骨審視了好幾次,以我這樣壹個奇愛吃肉的人的經驗來看,這粉嫩粉嫩的顏色,壹定蘊涵著超級鮮嫩鮮嫩的口感。壹試之下,果然驗證了事先的想象;再配上稍微有那麽壹點辣蓬蓬的醬油,這味道真是世間少有。肉骨茶的鐵桿配菜,居然是壹盤冷掉的油條,蘸著滾燙的肉骨茶湯來吃,也是別有壹番風味。

衍生肴同樣出色

為了讓我更全面地了解肉骨茶這壹美饌,當地的朋友還專門多點了兩樣肉骨茶的衍生產品———用同樣的湯料烹制的豬肝和豬腰。由於是用滾燙的熱水氽熟,這豬肝的鮮嫩自是不必說了,但我想重點推薦的是豬腰。在國內吃過不少飯店的不同風味的豬腰,要麽是為了避免腥臊把豬腰處理得跟人工合成似的,要麽就是既保留了原有風味又保留了那股怪味。但是這裏的豬腰不壹樣,壹口咬下去,齒縫立即便被鮮美的肉汁填滿了,而且壹點都沒有怪味道,真不知道店主老蔡是怎麽料理的。薄薄幾片豬腰,瞬間就被我們全部消滅,只能再點壹份。

吃肉骨茶是壹件熱力十足的事情,因此壹杯冰鎮的飲料必不可少。在此強烈推薦薏米汁,清淡涼爽,香甜宜人,準保妳喝了還想喝。

開車送我們到餐館的司機大哥,深諳當地的美食。他說,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可以天天吃、頓頓吃,但是肉骨茶只能壹個禮拜吃壹次。他也沒有具體解釋這是為什麽,不過到了晚上我就體會到了。因為中午吃了壹頓那麽好吃的肉骨茶,而且還添了好幾次菜,晚飯根本就吃不下。

聽朋友說,“發起人”還不能算是最好吃的肉骨茶,只是名氣特別響壹點。在同壹條街上,相隔大概有個幾百米的樣子,有壹家“早市肉骨茶”,據說味道還要精妙。但是朋友又介紹說,“早市”的店主是個很有性格的人,心情好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沒得說,心情差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令人覺得恐怖。摸著飽飽的肚子,我想,還是下次有機會再去品嘗吧,但願店主到時有個好心情。

肉骨茶的做法

主料:排骨

輔料:大蒜、米飯

調料:鹽、醬油、辣椒圈、胡椒粒

烹制方法:

1、將排骨冷水下鍋,蒜洗凈不去皮,放入鍋中,再加入胡椒粒,煮兩個小時左右,出鍋加鹽調味即可;

2、醬油、辣椒圈拌勻制成蘸料,搭配米飯食用即可。

特點:香味濃郁,湯清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