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正月初十各地美食盤點

正月初十各地美食盤點

大年初十吃什麽 正月初十各地美食盤點

1、吃蓧面

正月初十,是有壹個說法,叫做老鼠娶親的,所以在蒙晉地區,很多人都有著吃蓧面的習俗,並且根據傳統的習俗來說是蓧面也是為了能夠討好鼠神,因為人們認為這樣的話,也能讓新來的壹年能夠有更好的運氣,另外,正月初十也是滿足的壹個添倉節,所以他們也會將黏米面捏成“小碗”蒸著吃,而西部地區的滿族及漢族人則將蓧面捏成“小碗”蒸著吃。

蓧麥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做法。所謂“三生三熟”,就是說,從生蓧麥到做成能吃的蓧面制品,要經歷三次生三次熟的過程。

壹生壹熟

蓧麥收割下來,拉到場上脫粒,脫下來的籽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這就是“壹生”。要將蓧麥磨成粉,須先將麥粒炒熟。支壹口大鐵鍋,將脫好的蓧麥倒入鍋內,下架文火,用鍋鏟徐徐翻動,頗類似於街頭的糖炒栗子。等到蓧麥粒炒到黃熟微焦,飄出香味,這就成了“壹熟”。

二生二熟

將炒熟的麥粒磨成蓧面,這就又成了生的了。這就是“二生”。蓧面粉從外觀上看,除了顏色略暗外,和普通小麥磨成的面粉沒什麽大區別。當地老鄉家習慣用木制的面櫃貯藏面粉。這種面櫃外漆大紅漆,放在屋子裏十分搶眼。北方人家陳設簡單,屋裏壹大半是炕,所以面櫃就是最主要的家具,家境的好壞,從面櫃的大小和光鮮程度壹眼可看出。蓧面粉在吃的時候,要先和成面,而最特別的是,和面時不能用涼水,得用開水(當地人叫滾水)。舀適量的蓧面粉在面盆裏,兌上壹半的滾水,就可以和面了。由於是滾水和面,所以這就成了“二熟”。和好的面,要趁熱制成蓧面制品上籠屜去蒸。蓧面制品形式多種多樣,最省力偷懶的,是用壹個木制的壓榨機,將面團擠壓成許多條面條,這叫做“壓饸饹”;講究壹點的,用手將蓧面團在案板上搓成細細的面條,稱之為“蓧面魚魚”。這種魚魚,壹般人壹次只能用手搓壹根,而最能幹的主婦能兩手同時操作,且壹手能搓兩三根魚魚。最常見的制作方法是做“蓧面窩窩”:捏壹小團蓧面,在壹塊巴掌大,象搓衣板那樣斜擱著的上釉陶板上用右手這麽壹推,左手拈起壹揭,掀起壹片薄薄的蓧面片,然後就勢在手指上繞成筒狀,豎著立在籠屜的紗布上。許許多多這樣的圓筒壹個挨壹個立在壹起,就形成狀似蜂窩的蓧面窩窩了。

三生三熟

不管是饸饹,魚魚還是窩窩,又成了生的了(三生)。接下來就是添水加柴,燒火猛蒸。當蒸籠中白煙升騰,屋中彌漫著蓧面那特有的氣味時,蓧面蒸熟了(三熟)。這時,蓧面才真正能吃。

2、喝棒子粥:

正月初十是壹個非常重大的日子,而在這壹天裏面,有壹個傳統的美食,就是棒子粥,棒子粥是非常富有營養的,而做法也比較簡單,首先我們需要把大米洗幹凈,然後再把玉米剝下來,洗幹凈,最後將大米和玉米壹起放入鍋中,並倒入適量的清水,最後用大火煮開並小火,保持20分鐘左右,這樣煮下來的玉米粥非常粘稠,而且顏色也很好看,並且非常好喝,在大年初十這個做法是非常盛行的。

有人認為熬粥時放堿,既省時,又黏稠,口感好。但是放堿之後,米(大米、小米)中的維生素會被加速破壞。缺乏維生素B1不但使人易患腳氣病和便秘,還會產生疲倦、健忘、焦慮不安等癥狀,長期不足還會影響到心臟及肌肉的功能。因此,熬米粥不能放堿。在煮玉米粥時可加少量堿,因為玉米中多為結合型煙酸,加堿能使結合型煙酸變成遊離型煙酸,為人體所吸收利用。

3、吃饃餅

我們都知道在大年初十,其實是石頭的生日,所以在這壹天裏面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這也是有說法的,而且也稱“石不動”河南風俗。所以通常在這壹天裏面,大家都是會向石頭焚香致敬,代表自己的敬意的,另外,午餐的時候也壹定會吃饃餅,他們認為只要吃餅的話,這壹年就會財運非常通暢,所以在正月初十必吃的壹個東西,就是饃餅。

做法:

1、面粉裏放入酵母拌勻,慢慢加入溫水,壹邊加水壹邊攪動,把面粉攪拌成大絮狀,然後放入玉米油

2、最後和成光滑的面團。面團和好後蓋好,餳發20分鐘。現在夏季的溫度20分鐘就可以達到半發的狀態

3、把面團分成5個均勻的面劑子,每壹個劑子首先搓成長壹點的紡錘形

4、再把搓好的面劑子搟成大片狀,寬面對折後卷起,盡頭處壓在劑子下面

5、然後再用手掌下壓成圓形面劑,搟成1厘米厚的小餅狀。都做好再靜置10分鐘

6、把三明治機器裝上平盤,預熱3分鐘,無需刷油,放入搟好的面餅

7、蓋好機器,定時5分鐘即可。火力也不用調整,特別的省心;時間到,打開機器,絕對恰到好處,而且熟透了,壹點也不硬,暄軟的

8、把餅橫著中間切開,加上自己喜歡吃的醬菜,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