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幾則江西婺源遊覽導遊詞

幾則江西婺源遊覽導遊詞

婺源縣, 古徽州壹府六縣之壹,今屬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婺源東鄰國家歷史 文化 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鎮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南接江南第壹仙山三清山,銅都德興市。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幾則江西婺源遊覽 導遊詞 ,希望對大家有用。

 江西婺源導遊詞(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壹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壹府六縣之壹,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裏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壹簇簇火苗爭奇鬥艷。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妳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眾而著稱。

縣境內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壹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群,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遊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嶽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贊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裏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裏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妳感受到世外的悠閑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裏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所罕見。

生態環境優美的鴛鴦湖,成群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於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裏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壹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壹。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 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壹幅韻味無窮的 山水畫 ,形成壹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壹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 愛好 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到婺源壹遊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說不是壹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江西婺源導遊詞(二)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哪裏遊覽呀?(婺源)對,那就是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的婺源。在那裏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蕰和優美多姿的自然風光,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善結合。在婺源 傳統文化 與綠色生態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壹下婺源的概況。

婺源位於江西的東北部,地處於贛、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鑲嵌在黃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上的壹顆“綠色明珠”。全縣面積為2947平方公裏,包括11個鎮和15個鄉,有著32.56萬人口,縣城設在紫陽鎮。

婺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屬於吳國,秦始皇統壹後,這裏屬鄣郡。最早建縣是在唐開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歷史了。婺源建縣後,從唐代到五代隸屬於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代屬於徽州路,明清時期都隸屬於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屬於安徽省管轄,此後壹度劃屬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劃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劃歸為江西省。雖然隸屬關系幾經變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贊譽南昌。其實,鐘靈毓秀的婺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婺源歷代文風興盛,文人學士薈萃,名醫能匠人才濟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 教育 家朱熹,他的故鄉就在這裏,他用壹生的耕耘求學為世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名醫、文學家朱弁羈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醫江哲多次受召進京,為皇帝治病;這裏有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為官清正的尚書余懋學、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創制天文鐘中星儀的天文學家齊彥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勝枚舉,被譽為“中國人的光榮”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自行設計興建了中國的第壹條鐵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現代醫學家程門雪等等。據史書記載:從宋代至晚清,全縣考取了進士550人,出任各級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壹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之說;今天的“壹門四教授”“科學家三昆仲”也傳為佳話。歷代文人學士留下傳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1487卷被選入《四庫全書》,所以婺源又被譽為“書鄉”就名不虛傳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為什麽被人們稱為最美麗的鄉村呢?除了她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之外,還主要得益於她那美麗的自然環境。

婺源是壹個多山的縣,素有“八分半山壹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是壹個典型的江南山區縣。屬於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6.7攝氏度。全縣最高峰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稱大鄣山是鐘靈發脈之地,婺邑文運昌盛人才輩出與山脈龍胎毓秀鐘靈有關。東北部的浙嶺是春秋戰國時期吳楚分源的分界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使得這裏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1.5%,是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壹,並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的稱號。

婺源又素有“茶鄉”之稱,是全國綠茶重點產區和出口外銷基地。“婺源綠茶”,在唐代的《茶經》中有記載,宋稱“絕品”。明清時,曾獲得嘉靖皇帝賞賜銀牌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美國《茶葉全書》稱贊“婺綠”茶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大鄣山茶”為全國首家AA級綠色食品,並取得了多歐盟有機食品監督機構的認證。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態旅遊區,也是國家旅遊局批準建立的全國文化與生態旅遊的示範區。婺源有些什麽特產呢?她的四色特產是聞名遐邇的。剛剛提到的綠茶便是四色中的“綠”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紅、黑、白”。紅色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肉嫩鮮美,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訪問我國時,都曾品嘗過婺源荷包紅鯉魚。黑色便是中國四大明硯之壹的龍尾硯,它有”聲如銅、色為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點。南唐後主李煜誇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灣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體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極了。

婺源的風景名勝特別多,古跡遺址隨處可見。早在唐宋時期,這裏就是壹個頗有名氣的遊覽勝地,李白、蘇東坡、黃庭堅、張大直、宗澤、嶽飛等都曾遊吟到此,並留下了不少的贊美詩文。這裏有年代久、種類廣、數量多的名木古樹;有景色優美候鳥遷徙的樂園――鴛鴦湖;有以石雕、磚雕、木雕“三絕”見長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有古樸壯觀的廊橋――彩虹橋;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還有江澤民同誌的祖籍――江灣。這裏還曾是《閃閃的紅星》、《聊齋》的外景拍攝地。

 江西婺源導遊詞(三)

各位貴賓,我們現在將要從景德鎮出發前往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最後的香格裏拉----婺源,行車時間大約需要1,5小時!小華想請問大家壹個問題?妳們在5年前有沒有在報紙或網路上經常看到婺源這個地名呢?(微笑)應該很少有見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幾年才慢慢火起來的壹個旅遊景區,2001年之前的婺源是壹個深山閨中的女子,不為人所知他的美,後來在2001年的壹天,當我們的江澤民總書記某天來到婺源,無意中和隨從的人員說起我終於來到了我的故鄉,當時隨從的人驚訝說起:“主席,妳的家鄉不是江蘇的嗎?怎麽變成江西的拉!”當時我們的江澤民同誌笑咪咪說:“妳們不知道呀,我的爺爺是從這裏的江灣鎮走出去的,按理說我也是這人呀”。總書記當時揮筆寫下了: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隨之,2003年婺源正式大肆發展旅遊行業,當時打出的 口號 就是------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最後的香格裏拉。這壹炮竟然打紅,很多攝影家紛紛趕至而來,發現了這的美,特別是每年的3月份,金燦燦的油菜花襯上那特有的白墻黛瓦的馬頭墻以及那飛檐巧角的徽派建築,更是變成那些愛好攝影的旅遊者天堂,讓遊人流連忘返!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婺源的境內,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築,都是徽派建築,妳們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麽江西的境內還有安徽的建築?其實之前他是徽州六府壹縣中的壹個縣.民國時期,蔣先生為了"剿匪",1937年劃給江西,後又劃回安徽.解放前夕又歸江西.婺源境內99%的水匯流到鄱陽湖.咱們婺源離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車2小時,離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車2-3小時。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為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華的壹句話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這樣的環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從小就明白窮則思變的道理!這裏有這麽壹句話概況這裏的男子的命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壹丟”,從這個 童謠 就可以看出這裏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為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經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葉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壹幫徽商,說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壹只是山西的晉商,說到晉商妳們應該腦海裏浮現的是《喬家大院》的場景吧?他所反映的是壹代晉商喬致庸的輝煌形象。那第二只商派則是我們的徽商,而徽商想必大家會想到臺灣的作者向陽寫了壹本書《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可謂是古今中外商人的壹個典範,不管是生意上或為人處事上,都是壹個典範,所以如果大家經常去書店都有看到關於描寫他的書。比如最近百家論壇裏,壹臺北著名教授曾誌強就寫了壹本《胡雪巖的啟示》,由此可見胡雪巖慧眼識英才,鼎力救濟窮書生王有齡,最後從壹個小學徒到富甲壹方紅極天下的著名商人,可謂是商道上的楷模!那第三只商道則是江西的江右幫了!雖然商人很有錢,有大房子,有三妻六妾,但是其實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何等的卑微?古代的地位排列是仕--農--工--商,地位最高的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官的和讀書人地位最高,其次是農民,因為他們有田,然後是有手藝的人,最後才是商人,可謂當時的商人的地位何等卑微,因此他們才努力掙錢,回到家鄉娶老婆,蓋大房子,捐錢修祠堂,修橋,修路,來提高自己在家鄉的地位和身份。因此大家可以看下這婺源的房子做成馬頭墻的樣子,在遠處看就象古代的女子望遠盼歸自己的男人早日歸來的樣子!

說到婺源,這個地方就宛如這的女子小家碧玉,明朗素雅。妳們可以從他的名字就看出來這個地方和女子有關系,大家看下這個“婺源”的“婺”字,下面的個女孩子的“女”這個瘦弱的女子,左肩膀抗著壹個“矛”在古代“矛”可是非常鋒利的兵器,而他的右肩膀是個反文旁,說明這裏的女子妳可惹不得?(笑),雖然弱小,但是卻是文武雙全的人,婺源的女子是典型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養得了兒郎,見得了爹娘的媳婦!剛剛我們說婺源男子命苦,十三四歲就要出去經商,但是又有誰知道婺源的女子也是很苦,嫁在這裏,嫁給商人,不僅要受相思之苦,而且還要學會自己打理家務,教育小孩,更要學會處理鄰裏之間,婆媳之間的關系,說到這婆媳和小姑之間的關系,這可是壹門學問,很大的學問,俗話說:“三個女人壹臺戲,五個女人就頂五千只鴨子”。所以這也是婺源女子的必修課!婺源的女人在結婚的時候,有著很有趣的壹些習俗,比如說他們結婚當天要哭嫁,妳們肯定覺得奇怪結婚大喜,哭也太不吉利了吧?但是婺源人是妳壹定要哭。哭得越兇代表妳嫁得越好!如果沒有哭出眼淚,街坊鄰居會笑話說這個女子以後老公不愛他!(微笑)婺源的女子哭嫁完之後這個時候老公會從小姐樓把她背或抱下樓上上轎子,帶上娘家給的嫁妝上老公家。當到老公家門口時候,新娘子會下下轎子輕輕敲老公家的門,這個是未來的婆婆會打開門“迎接”,這個迎接還會給個很大的見面禮surprise! 妳們猜什麽?首先提示下,婺源的婆婆很“兇”,俗話說:十年媳婦熬成婆,這個時候到自己翻身的時候壹定要狠壹點,要不以後怎麽管教媳婦呢?(笑)猜猜!恩,婆婆這個時候壹打開門,啪,啪,兩個很響亮的耳光!嘿嘿,婺源的媳婦這個時候也不哭也不鬧,婆婆打她,她怎麽辦?婺源這個地方自古就是個“書鄉”壹切都很含蓄,比如說婺源人洗手間不叫洗手間,叫“舒園”,以前古代舒園還要有 對聯 ,對聯上寫著:“百姓人家常來,皇帝老爺也到!”咱們再說到這個媳婦被打,但是這個時候她很鎮定的揮手,叫人把嫁妝擡進屋裏,咱們看看這嫁妝是什麽?首先第壹件:壹個米篩子,第2件:壹把剪刀,第3件:五個挖井的人,第四件:壹分田地的契約,第五件:壹口棺材,第六件:壹個秘密武器,兩個茶葉包。

那大家可能覺得奇怪,這些用來做什麽呢?再猜猜?(壹般客人的答案都讓我笑暈)嘿嘿!告訴各位吧!首先米篩子,她是告訴婆婆,婆婆您不用打我也不用罵我,我可能結婚前有很多缺點,同樣我身上也有很多優點,今天我帶來米篩子,我每天都會篩選我身上的缺點和優點,不好的地方我自己改正,好的我會保留,所以您不用打我也不用罵我!

其次壹把剪刀,是告訴婆婆,如果您的兒子有壹天變心了,或我們的感情不好了,我們雙方會自己處理我們的感情問題,也不用您老念叨,兒子妳這媳婦不行,把她修了吧?我們的感情我們會處理,會象拿這剪刀壹刀兩斷,絕對不會藕斷絲連,請您放心!

第三個,五個挖井人,以前的婺源人都是喝井水的,所以娘家人幫挖好。壹分田地,以及壹口棺材和起來的意思是告訴婆婆,我今天雖然嫁進您家,但是我喝的水是我們娘家人挖的,吃的米是自己家的田種的,包括我死了也不用您家的棺材!所以妳打我罵我我不用還口還手!嘿嘿!至於茶葉包呢?(要知答案,請聽下回分解)!

 江西婺源導遊詞(四)

歡迎大家到江西來旅遊!江西是個好地方,這裏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們今天將去看看“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

婺源,位於江西東北部。在唐代開元28年設縣(即公元740年)是壹個有著壹仟貳佰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縣級行政區。因其“地當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與安徽、浙江相鄰,這裏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築群更為經典,這裏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

全婺源縣方園貳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裏,現下轄十壹個鎮和十五個鄉。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說。

這裏是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現代中國的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及生態農業先進縣之壹。擁有“全國綠化百佳縣”和“全國 民俗文化 村”的桂冠。

這裏是中國的茶鄉,中國茶文化之鄉?

婺源縣在唐朝到五代時期隸屬江南道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朝屬徽州路,明清時期屬徽州府?,這裏是徽商的發源地之壹,當年商人們在外掙錢,回家投資興學,沖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結,走出了壹條“以商養儒”、“以儒揚商”、“儒商互補”的生財之路。當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讀書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的訓示下,使婺源“-室之內,必有俊才”。在訓示的影響下,婺源之人讀書成風,並且久盛不衰。從讀書好的氛圍中走出了宋代文學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大學者胡適,現代教育家江謙、現代著名醫學家程門雪......。據史書上的記載: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縣考取進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級官吏的人多達2665人,出現過“壹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連科三殿撰,十裏四翰林”的勝況?。

自古“無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勁旅卻是在婺源,當年在徽商裏有“無婺不成徽”之說,來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這足以說明當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築遍布全縣。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民故居,應有盡有。這些建築,有前堂後堂先後序列者,有數十棟連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鋪成。石建築以沱川、思口、江灣、流頭、浙源、龍山、許村和清華等鄉鎮的某些村莊更為集中,此外尚有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臺等。 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壹,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這裏是“最後的香格裏拉”。

婺源物產豐富,當地的綠茶“婺綠”,是明清時期的貢品;獨特的荷包紅鯉魚是釣魚臺國宴上的珍品;龍尾硯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硯之壹;被譽為“江南梨王”的是江灣雪梨。

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現已開放了“壹區四線”20個旅遊景區,這裏我們可以欣賞到“京劇老祖宗”徽劇的韻味、粗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儺舞、這有清純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