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您分享了這個在島上擁有驚人日落的默默無聞的小鎮的風景,文化和美食後,我終於來到了故事的這壹部分。
壹個有“故事”的小鎮
這是壹個面積不大的半島漁港。人們每天在大海、漁船和家之間穿梭,生活簡單而充實。
當我第壹次來到這個島嶼時,我首先愛上的是早上頂層的大露臺和黃昏時臥室的落地窗。
向窗外望去,三面都是海,清新的藍色壹下子就布滿了眼睛。
這裏有壹個居民區,有小村莊和深深的小巷,沿著海岸延伸很遠。
當妳走進去的時候,低矮的舊瓦房隱藏在那些早期出現的五顏六色的建築中間。
走在裏面,我的腳上長滿了青苔。
現在回想起來,與美麗的海景相比,我對江洪鎮最深的旅行記憶都在收集這個小鎮的“軼事”的道路上。
旅行途中,讓人記憶深刻、久久難忘的往往是風景背後的“講故事的經歷”,而不是美麗的風景圖片本身。
江洪鎮只有兩條主要街道。走在這兩條路上,我有壹個非常深刻的感受:這個鎮上的男人很辛苦,而女人大多數時候都很“閑”。
讓我們從“江洪鎮的男人”開始我們的“故事”。
島上的男人
我住的民宿主人叫小宇,今年34歲。他是那種帶有明顯“江宏特征”的男人。
小宇告訴我,江洪鎮非常重視“家庭”和“家風”,這關系到榮辱、成敗、興衰的壹件大事,而且大多數都是由男人決定的。
這個家庭中地位最高的“校長”通常是長子,然後長子繼承衣缽,長子等待職位。
例如,小宇是家裏的老大,有兩個弟弟。大哥是父親,年紀輕輕就是主人。
雖然家庭財產可以多分,但同時家庭的“主要事務”都在他的肩上,責任重大。
和鎮上大多數傳統家庭壹樣,他在廣州漂泊了十多年,他從來不敢忘記大兒子的原則。
在我們聊天的過程中,善良和承諾就像“長”在每壹句話的語氣中。
這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小鎮賦予他的啟蒙教育責任。
壹個人只有有責任感,才能做到可信、精準、真誠、動人。
有些角色會伴隨妳壹生。無論走到哪裏,江紅都是第壹養分。
就像老房子根部的瓜藤壹樣,它給妳最簡單的土壤、雨水和陽光。它長高了,沿著屋檐爬走了,但根還在這裏,開花結果也毫不含糊。
在江洪鎮,男人的生活充滿儀式感。
【照明】
男孩滿壹歲時,要請全村人吃飯,點壹盞竹燈,嚴格按照傳統樣式,用古法紮燈,被稱為“開光燈”。
如今,佩戴這種竹燈的老先生越來越少,竹燈已成為島上的瀕危工藝品。
【已婚】
男人結婚的前壹天,會在家裏舉行壹場特殊的婚禮。
首先在妳家門前殺壹頭黑豬,然後殺十幾只雞,每只雞都必須見血。把血收起來祭祀祖先,每年祈禱家族成功,為世界祝福這個“離海最近的城鎮”。
所以我在江洪鎮看到的最常見的動物是雞,家家戶戶都養雞。我經常看到女人站在巷子裏,遠遠地叫著巷子裏的雞回家。
婦女地位
開頭我提到江洪鎮的女人看起來很“悠閑”。
他們要麽下午聚在壹起打麻將,要麽獨自坐在門口,默默地編織漁網。
壹個赤腳女人不時靠在門框上,探頭不停地看著胡同口。
在老巷子裏,留下來看家的大多是婦女和老人。
我多次試圖與這些阿姨溝通,但都以失敗告終。我遇到壹個會說幾句普通話的叔叔。他說他的孩子都去了大城市,壹個在深圳,壹個在湛江。
在他們新建的小洋樓對面,仍有壹座百年前建造的低矮潮濕的舊草房。
民國時期,壹些富人可以蓋得起瓦房,而普通人只能住在茅草房裏。
當時江洪鎮的女性地位很低,“女德”有很多限制。
在清明節,女人不能上墳;
女人30歲不能回娘家,因為“破壞團圓”;
女人不需要幹重活,只有洗衣掃地和傳宗接代是她們的主要任務。
……
我聽到壹個故事,鎮上的壹個女人第壹次結婚時是寡婦,她的第二任丈夫在再婚後不久就去世了。通常我們稱之為“小概率事件”,這在小鎮上是非常不吉利的。
結果,謠言傳遍了全城,外界紛紛傳這個女人“福柯”。親戚們拒絕她,朋友們不喜歡她,許多人拋棄了她。島上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她不得不搬到另壹個地方,帶著“壹輩子都擡不起頭”的陰影,最終離開了人世。
有時候“環境”是壹件可怕的事情。
當妳忍不住被上壹方的習慣所影響時,妳會改變壹個人的心態。
孔子說:“懷著善意生活就像走進蘭芝的房間。如果妳長時間不聞它的香味,妳就會和它壹起融化。”與惡人生活在壹起就像進入鮑魚之屋。如果妳長時間不聞它,妳會和它壹起融化。"
在“油漆的隱秘之處”仍能保持清醒思維的人,也是智者。
走在巷子裏,我看到壹個女人坐在她家門前,年紀不是很大,大約50歲。
我以前和她聊天,她很健談,咕噥了很多。可惜雷州話我壹個字都聽不懂,就悄悄錄下來,由小宇翻譯。這都是小事:
家裏的孩子在遂溪市工作...下雨時房子會漏水...
環境會約束壹個人的視野和認知,這個家庭是短暫的,這是小鎮女性的“世界”。
當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時,他們離開了這個島,去了外面的世界,再也不忍心回來。
幸運的是,現在江宏人的生活好多了。壹些非常有能力的女性通過賣魚、做生意和接受高等教育“重塑人生”為家人賺足了面子,不再受“地位”的束縛。
只是“女性不用工作”這壹舒適而美好的傳統似乎壹直在延續。
傳統的延續
江洪民風非常淳樸,千百年來人們壹直在盡職盡責。
近年來,交通便利,許多外國人盯上了這片“未開發的土地”,前來投資、經商、從事維修和建設農場...“本地人”的傳統思維和外地人的發散思維在這座小島上交融碰撞,江洪鎮和江洪人的命運在茫茫歷史長河中不知不覺被改寫。
【舊習俗的簡化&;精煉】
江洪鎮有幾個重要的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
過去,節日的程序非常復雜,燒香的時間從初壹持續到十五。小宇帶著母親去廣州生活時,母親仍然保持著風雨無阻,每隔壹小段時間就回幾百裏老家的習慣。
不久後,我母親意識到年輕人來回接送的壓力太大了,她很不耐煩。
作為最後的手段,我母親簡化了程序,只在重大節日燒香。
起初,我擔心自己不“真誠”,這樣做會被“指責”。後來,我發現“這並不重要”,我在廣州定居下來。
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從來都是壹代新人去影響舊人。
“世界歸根結底是妳的。”
江洪鎮整體風貌的變化也是基於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
當年輕人與家裏的老人發生思想沖突時,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時間來感受和意識到積極的壹面,漸漸地他們就會理解。時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只要妳不停止“改變”。
【請上帝&;祖先崇拜】
當我去拜訪鎮上的人時,我很好奇地看到家家戶戶開門的大廳上方有壹個“從此幸福快樂”的小神龕。小宇說,這個小排名是從鎮上的祠堂裏找回來的。
鎮上的祠堂花了很多錢修建,是全鎮最有凝聚力的地方。宗祠裏供奉著早年移居此地的祖先的石碑。祭祖的意思是“永不忘本”。
【女巫&;道士】
在過去的歲月裏,特別是在江洪鎮這個靠海吃海的地方,面對人類無法戰勝的自然力量,人們只能找到暫時的心靈平靜。
直到現在,島上仍然住著壹些非常富有的“女巫”和“道士”,他們每次收費數千元。
“當這群上過大學的新人長大後,他們很可能會失業。他們最終會放棄,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富博將軍
如果說“神”是虛無縹緲的,那麽江洪伏波廟則是供奉著壹位真正的英雄。
據說漢武帝時期,國力越來越強,人才輩出。這座伏波廟是獻給呂布德將軍的,他是霍去病征服匈奴時的英雄。
呂伯德的出生年月我查不出來,只是通過翻史書找到了壹些關於濉溪的筆墨。
“丁原第五年秋天,陸巍巍·博德是富博的將軍,他去桂陽取水...鹹輝番禺。”當時,呂博德沿著粵西壹帶壹路南下,穿過湛江,直奔海南島。當時的海南是壹個蠻荒之地。呂伯德去了那裏之後,漢朝在那裏設立了九個郡。
自此,海南島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盧伯克可以算是壹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司馬遷稱贊呂伯德“有智有謀,不幸也是福”。他在軍事服役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甚至被封為侯。
拉伯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富博將軍”。
向海浪投降——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這是壹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只有古代沿海地區才有。
到了明朝,江洪的漁港越來越繁榮。由於海難和海盜的騷擾,該鎮為第壹位富博將軍建造了壹座廟,以祈求和平。
奇怪的是,自從“伏波寺”產生以來,這裏的人們從未受到過海水的嚴重傷害。
還記得我在江洪鎮的第壹篇遊記中提到的“廣東離海最近的村莊”嗎?
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這房子不怕被海水沖走嗎?妳不怕被臺風吹倒嗎?
當然了。
第壹代的老房子建在海灘大壩旁邊。當老房子匆忙建成時,人們住在那裏。沒有打樁,臺風來了又落下。
後來,村幹部集中帶大家重建堤壩和房屋,然後每年定期檢查沿海保護情況。
2018年,鎮上對伏波寺進行了修繕。
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面臨著壹個未知的世界,他們的精神和心靈有時會感到無助和需要“寄托”,而富博將軍就像是鎮上的壹顆“定心丸”。
我不認為這是迷信,我把它視為壹種“英雄信仰”。
在旅行的途中,許多風景、文化和我們的日常知識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壹些古老的傳統,但我們可以尊重它們。
小宇說,從他記事起,江洪鎮壹直風調雨順,偶有小災小難,但沒有大災大難。江洪是壹個美麗的地方,至少他這壹代人是幸福、穩定和康寧的。
不忘前人之恩,造福子孫後代,是江洪鎮及其人民的壹個“初心”。
島嶼趣聞
講幾個江洪鎮特有的小故事。
反常的事情1:比黃金還受歡迎的豬肉。
每逢佳節,豬肉是江洪鎮家家戶戶必備的年貨。那兩天賣肉的人都很忙,每個人都去搶最好看的肉,供不應求。
頭腦靈活的人會覺得“商機”來了嗎?
然而,在江紅,價格從來不會隨機上漲,這壹天的價格通常是相同的。因此,豬肉壹大早就會賣光,那些去得晚的人就不能用豬肉買黃金了。
奇怪的事情2:這麽大的海裏沒有淡水。
江洪鎮的海域面積最大,但島上很多地方都沒有淡水。
例如,在我居住的民宿周圍挖了幾口井,沒有生產淡水,只有鹽水,所以我最後不得不參考鎮上的集中供水。也許淡水的匱乏也影響了該島的發展。
值得壹提的是,在伏波寺入口處有壹個重要的紀念碑:富博雙子星將軍古井。
相傳是在西漢時期,呂布德路過此地,發現沒有水喝,馬兒擡起蹄子為士兵和村民挖了壹口淡水井。
如今,這兩口千年古井仍然有足夠的飲用水,而且人影清晰,天空湛藍,紋理非常清晰。
住在附近的人經常提著水桶把水抽回家飲用。
怪3:雷州半島罕見的“史前文明”。
據記載,2003年,考古學家在江洪鎮的壹個古村落中挖掘出壹個形似鯉魚的貝墩,後來將其命名為“鯉魚墩貝丘”,這裏保存著距今8000年前古人生活的痕跡。
奇怪的是,雷州半島南北縱深130公裏,三面環海。從區位優勢來看,湛江各縣區“勢均力敵”。
為什麽這個“唯壹”會落到江紅身上?
我沒有找到任何確鑿的研究,但從地圖上看,江洪鎮確實是壹個特別的地方。
這個小鎮上有壹個小“凸起”,我住過的民宿就位於這裏。雖然不到壹公裏,但足以形成三面環海的視覺感。
就像壹個小海灣壹樣,它讓人感到安全和實用。
此外,這裏還有壹條罕見的“鉤住”土地的小海溝,可以讓更大面積的土地得到滋養,讓更多人享受“面朝大海”的溫暖。
它就像壹只“上帝之手”,“指向”這個地方告訴人們:這是壹片吉祥、宜居的土地,加油!
太陽即將下山,正在回家的人們從小巷拐角處的海邊緩緩走來。
人們每天都生活在舊時代與新生活的碰撞中,體驗著江洪鎮壹輪又壹輪的景觀變化。
“暖暖人村,伊壹街市煙。在狗叫、雞叫、桑樹跳的深巷裏。”
這不就是陶淵明壹直在尋找的歸隱之所嗎?
附言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江宏壹年有兩次更適合旅行的時間。
壹個是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期間,江洪鎮都比過年還熱鬧。來自附近幾個沿海省份的龍舟隊將聚集在這個海灣進行集體慶祝。可以說,沒有江洪和湛江,我們再也看不到這樣“龍舟過海”的場景了。
二是開釣魚節。
每年8月至9月,江洪漁港都會迎來豐收季。湛江最著名的捕魚節在這裏舉行。整個港口擠滿了人和各種海鮮。如果妳想吃最新鮮美味的海鮮,可以趁這壹天去品嘗壹下。
我是音頻電臺旅遊頻道主播大紅姐,職業旅行者,關註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壹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