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旦纖毛擺動過大,很容易損傷妳的聽力。這就是在卡拉ok房間呆久了會聽到很大的爆破聲並出現短暫的“震耳欲聾”的原因。雖然戴耳機並不能明顯察覺聽力變化,但這種損害是漸進的,往往會被忽視。對耳蝸纖毛的過度刺激會導致敏感度下降,從長遠來看也會損害聽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會導致聽力下降。壹般正常人的聲音在40-60分貝左右,上課時的聲音在70分貝左右,但聽耳機時的音量往往會超過85分貝(超過85分貝會損傷耳蝸的纖毛細胞)。特別是在嘈雜的室外和公共交通環境中,外部噪音太大。要想聽清楚耳機裏的聲音,就必須提高音量,這必然會給耳蝸帶來過大的刺激。
大多數聽障患者從事客戶服務行業。由於單耳刺激,音量無法調節,且刺激每天持續8小時,許多客服人員有嚴重休克和耳鳴等感覺,這是聽力下降的表現。專家建議,用耳機聽音樂的音量應控制在最高音量的2/3以內,並盡可能多地進行調試為宜。
如何正確使用耳機:
註意音量和使用時間。
頭暈、耳鳴、耳朵堵塞或每天戴耳機超過3-4小時的人都是容易聽力下降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佩戴耳機的聲音不要超過播放器最大音量的2/3。每次聽30-40分鐘後,妳應該讓耳朵充分休息。耳機的音量盡量接近正常人的聲音,最好是50-60分貝,不要超過85分貝;
成年人每天佩戴耳機的時間不應超過3-4小時,未成年人每天佩戴耳機的時間不應超過65,438+0-2小時,並且每次佩戴耳機30-40分鐘後,耳朵應得到充分休息。
耳機優於入耳式耳機,建議長期使用前者。
對於需要長時間佩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頭戴式耳機。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小,對耳蝸的壓力大;耳機接觸面積大,壓力小,對耳蝸纖毛細胞的刺激相對較小,更安全。
此外,除了空氣傳導路徑之外,接收到的聲音還可以通過顱骨傳導。特別是,當學生聽膩了時,他們可以在頭骨上戴耳機,他們也可以聽到聲音,並減少對耳蝸的刺激。
耳機的使用環境也很重要。
在嘈雜的街道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年輕人邊走邊聽,或者邊坐車邊聽,甚至邊騎車邊聽。事實上,在安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最小。其次,睡前聽壹會兒也可以減少傷害,而在嘈雜的地鐵或乘坐汽車時使用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