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麽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家鄉菜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菜作文1家鄉菜去年暑假,爸爸帶我去遠方旅遊,每當走進餐館時他總要點幾樣家鄉菜品嘗品品嘗,我明白那是因為這樣可以緩解對家鄉的思念。
在異國他鄉還能吃到家鄉菜,真的是令人興奮的事,可我總感覺菜裏少了些什麽,沒有家鄉的地道。
家鄉最常吃的就是沖菜。它是用青白菜做成的,把青菜洗幹凈後,放入鍋中燙壹會。再拿出來曬壹曬,采用獨特方法腌制,最後放入調料,壹道美味的沖菜就做好了。腌好的菜是蠟黃色的,晶瑩透亮,汁水溢出來了,看著就讓人直流口水。妳可以看,但千萬不能把鼻子貼近去聞呀,真正做好的沖菜是非常辣的,聞壹聞就會直流眼淚,鼻子流鼻涕,像吃錯了藥似的,很難受。所以在我們家鄉有壹個說法,只要誰做的沖菜辣,誰就更厲害了,外鄉的人總是只能吃壹點。只要是在這裏土生土長的人都愛吃沖菜,因為是吃著它長大的。
另壹道家鄉菜就更不可忽視了,雞蛋糕。它是我們家鄉獨有的壹道菜,是喜慶的象征,每當誰家過喜事或過年過節時,桌上總少不了這壹道菜,而且習慣把它放在桌正中,意思是說雞蛋糕是主菜。所以在我們家鄉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又有雞蛋糕吃了’,是指村裏又有喜事了。
雞蛋糕是又叫‘年糕’,是用多種材料組合在壹起做成的,切成壹小塊壹小塊的,表面還有壹層‘紅’,小巧精致,剛出鍋的雞蛋糕是最美味的,香軟可口,回味無窮。咬壹口,爽口及了,地道的家鄉味回繞在嘴唇中。
雞蛋糕的制作方法很復雜。先要把瘦弱攪碎,放入香秘制的調料腌制。再把生雞蛋,豆粉,和瘦肉放在壹起攪拌。也可以加入少量水果碎末,那樣會更可口。最後把他們放到蒸籠裏用旺火蒸,火候也是有講究的。
還有壹道起特的菜,便是豆腐乳了。豆腐乳的味道有點臭,而且還長了許多黴菌,白酶。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驚奇了,有黴菌的東西怎麽能吃呢。科學研究表明,這種白酶對身體是無害的,對人體合成氨基酸有益。它吃起來風味獨特,老少皆宜。做豆腐乳剩余的東西叫做豆腐渣,經過秘制後也是壹道美味佳肴。
寫著寫著,壹縷縷家鄉菜的清香便回繞在鼻梁間,對家鄉的思念漸漸變得更濃了。
無論走到哪裏,我都不會忘記家鄉的沖菜,家鄉的雞蛋糕,更忘不了生我養我的那片熱土。
家鄉菜作文2湖南以湘菜聞名,四川以辣食聞名,臺灣以小吃聞名,蘭州以拉面聞名,而我的家鄉則以“魚面”聞名。
所謂魚面魚面,是以魚為主要材料制成的,將魚清理完畢後,進行碎切、細磨、蒸籠、切塊等工序,然後將切碎的條塊進行風幹,這樣不僅保持了新鮮的口感,而且便於儲藏。
當它風幹以後,就變得稍硬,這時,妳可以仔細的觀察它的形狀,初看它是壹個橢圓的形狀,其實,它是由壹圈壹圈的“面條”圍起來的,因得“魚面”之名,它不僅外觀不絢色,其味道更是名不虛傳。
烹飪魚面有兩種的方法:
壹是魚面燉大骨。先將鮮新的大骨用大火煮上大約20分鐘,將其骨髓的精華溶於湯中,再將清洗的魚面放入鍋中,然後用中火慢慢熬,壹段時間後,妳會發現魚面慢慢散開、散開,等到大部分都散開,妳就可以用小火稍稍醞釀,這樣保證了湯的鮮美,而且保持魚面不被煮“亂”,當烹飪完畢後,妳細細的品味,妳會發覺其中不僅有骨的鮮美,而且更有壹種吃面條的美感,不亦樂乎。
二是炸魚面。將油倒入鍋中,用大火持續10分鐘左右,當油有沸騰的前兆時,將已備好的魚面放入其中。起初,它如魚般的跳躍,翻騰,慢慢的,它的顏色慢慢變得有光澤,直到變成金黃色,才可以將它打撈上來,香噴噴,金燦燦,看著就叫人嘴饞,當妳細嚼它的時候,不僅美味可口,而且還會發出壹陣清脆的聲音,這般享受,是何等樂趣。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媽媽總是長期在外打工,記得他們每次臨走時,總忘不了帶壹些家鄉特產的魚面,我好奇地問媽媽:“外面不是有魚面賣嗎?為什麽不到外面去買呢?”媽媽總是笑著回家:“外面雖有魚面,但它卻永遠不及家鄉的魚面可口,吃著家鄉的.魚面,心裏覺得親切,覺得踏實。”媽媽的壹番話深深地打動著我。原來,魚面不僅是壹種美味的食物,更是壹顆遠在異國他鄉遊子的心!
朋友,民以食為天,聽了我的介紹,妳是否對魚面產生興趣,如果有朝壹日,妳能來到湖北,請壹定要品嘗壹下這裏的魚面,因為只有親口嘗嘗,才能嘗出這裏的淳情素樸,才能品出這裏的風土人情,才能體會到壹顆遠在異國遊子的心。
廣大朋友們!快來品味壹下這美味的魚面吧!我們熱烈歡迎您!
家鄉菜作文3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既然它這麽重要,天下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麽呢?
假如從我的角度說,當然是奶奶做的家鄉菜啦!
奶奶做菜技術高超,特別是炒了幾十年的家鄉菜。鄉裏人吃過都說:傷心時吃能立馬開朗起來;高興時吃了更是會感到壹種久違的幸福感。總之,我喜歡奶奶做的菜,這也是我喜歡奶奶的原因之壹。
這不,過年時回到家鄉,在老家再次看到已有不少“銀發”的奶奶。壹想到可以再次品嘗奶奶的“拿手好戲”,我就興奮不已。
“那好,看我給妳做樣特別的菜,既簡單又復雜,做好可不容易呦!”,奶奶掄掄胳膊,做準備狀。
奶奶拿起傍邊的圍裙步入廚房。不久,就聽到裏面傳來“咯喇咯喇”的抽油煙機歡叫聲。
我好奇地走到門口,立刻就被油煙被熏了出來,真嗆眼啊!陣陣的菜香,使空氣變得甘香起來。隱約中可看到壹個背影,在不停地揮手炒菜,另壹只手則不停地為鍋裏“添油加醋”。盡管並不清晰,但可以想象奶奶的額頭有多少汗珠。想到這裏,我的心就壹陣酸痛。
“好嘍!快來吃啊!地道的家鄉菜啊!”奶奶興奮地喊道,全不知我就在旁邊。
“抽油煙機又壞了,希望這菜沒變味兒。”奶奶油熏的臉上顯得有點擔憂。
二話不說,我拿開蓋在所謂“簡單又復雜的菜”上的鍋蓋。
竟然是壹碟普普通通的炒飯。
“嘗壹下。”奶奶臉上露出壹絲神秘的笑。
我立刻嘗了壹下。哇!這炒飯,看似簡單,味道卻是壹流。吃過以後竟不自覺地從我心裏湧出贊嘆,不是贊美大廚的手藝,而是贊嘆生活的美好!
對了,這就是久違的幸福感!
我問奶奶做這菜的秘訣。“並沒有秘訣”,“我們家鄉的菜,都是用這裏做的。”奶奶拍拍我的胸口。
哦!我明白了,好吃的家鄉菜,是用“心”做出來的!
家鄉菜作文4家鄉的月最圓,家鄉的茶最濃,家鄉的酒最醇,家鄉的菜,最令人回味無窮。
我是位客家人,從小離開了家鄉梅州,跟著父母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開辟我們新的家。因為從小在這新的環境長大,對家鄉的印象漸漸模糊。但在我的腦海裏,那忘不了的是活躍過我兒時味蕾的家鄉菜。
家鄉菜很多都遠近聞名,那些特有的風味吸引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壹道菜就是“梅菜扣肉”了,是我爸這壹代老客家的最愛了。雖然聽起來這道菜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這道菜正代表了客家人勤勞儉樸的品質。
聽我爸爸說,我們家鄉的“梅菜扣肉”單是梅菜就有許多復雜的制作步驟。農耕豐收時,農民把芥菜收割起來,然後放到太陽下曬至成熟左右,再把菜拿到地面,排好,在上面撒許多鹽。據我爸說,他們小時候就是撒完鹽後用幹凈的腳丫不斷的踩踏那些菜。踩完後,放到壹個器皿裏發酵到壹個程度,便拿去蒸,再拿去曬……就這樣三蒸三曬後,梅菜幹現世了!
“梅菜扣肉”另壹個主角是肉,肉要選肥豬肉“五花腩”。制作這道菜時,先把梅菜幹洗凈,切得細細的碎碎的,把肥肥的五花腩放盆子底下,梅菜放上面,蒸好久好久,肥肉的油滲到梅菜幹裏,梅菜幹的香味浸到肥肉裏,壹揭開鍋,熱騰騰,香噴噴的梅菜扣肉出鍋了!壹盆美味可口的梅菜扣肉能吃上好久,因為偏鹹,也不容易變質。夾壹小撮到碗裏,香味四溢,能扒上好幾口米飯,那個滋味,要自己品嘗才能懂。這樣壹道菜,體現了客家人的勤勞儉樸,是客家人的最愛。
在聽我爸爸說起家鄉菜的時候,爸爸壹臉童時的樂趣、天真,還有包含的濃濃的思鄉情。在我爸爸那個時代,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吃上“梅菜扣肉”,要等到過年才會宰豬,所以吃上壹次“心頭好”也得等過大年才有得吃。
其實在我看來,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快餐遠比這道菜讓人迷戀。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爸爸那個時代,不能明白壹道菜的來之不易;也許是因為沒有與家鄉接觸,不能了解家鄉菜的魅力;也許是因為現在的兒女再沒有像爸爸那個時代那樣艱難,不懂得家鄉菜的可貴。但從父親那留戀家鄉菜的樣子,我讀出了家鄉菜的十足魅力,我也愛上了家鄉菜。
家鄉的月最圓,家鄉的茶最濃,家鄉的酒最醇,家鄉的菜最令人留戀。
家鄉菜作文5壹說到重慶,大家就會想到熱辣辣的火鍋和通紅的菜肴,的確,重慶人就是非常喜歡吃辣。我媽媽是壹個地道的重慶人,早年南下 創業,吃不慣廣東菜,所以不吃點辣的就吃不下飯,這對於我來說真是稀奇。
我出生在廣東,所以從小就是吃廣東菜,比較清淡,壹開始連壹點辣椒都不能吃,壹吃就肚子痛。有壹次媽媽帶我去吃火鍋,專門點那種全辣的,我壹開始以為沒什麽,壹吃才發現我錯了。吃的時候就不必說了,吃完了我才發現桌上到處都是水杯,我的臉紅的可以和西紅柿相比,後來連服務員都笑我,真是沒臉啊!最後回到家,老是叫肚子痛,那天晚上就沒睡好覺。
算壹算媽媽來廣東也有二十年了,有時吃點辣的就不行,要麽喉嚨痛,要麽就上火,現在在飯桌上時不時就嘮叨壹句“都成廣東人了”,我無語。後來放暑假了,我們全家回了壹趟重慶,在我小舅舅家住。中午吃飯,只見小舅舅端上壹盤盤沒有熱氣的菜,媽媽在壹旁解釋道這些都是涼拌菜。具體的菜我忘了,但我就記得壹樣,就是涼拌通心菜,菜上還鋪滿著辣椒,簡直就是“滿江紅”,我咽了兩口口水,無語。現在想想都覺得害怕。
飯桌上雖然沒有“滿漢全席”的華麗;沒有“八大碗”的氣派;沒有“樓外樓”的精致。但有的是家鄉的淳樸;有的是家鄉的熱情;有的是家鄉的親情。
看著壹桌紅彤彤的菜,我二話沒說就開始大口大口地吞,可是很奇怪,我並不覺得有多辣,反而感到挺好吃,連媽媽都忍不住驚嘆。很可惜那次沒去吃火鍋,重慶的火鍋應該更好吃才對。
每當吃辣的菜時,都會想到故鄉,想到故鄉的壹切美好的東西,壹口鮮辣的菜可以喚醒壹顆赤子之心,壹碗滾燙的的湯可以讓我們聽到家鄉的召喚。家鄉菜,是我們向前闖的堅強後盾。
壹盤盤鮮紅的菜,代表著壹個鮮紅跳動的懷鄉之心。
家鄉菜作文6我的家鄉宜興是壹個臨近太湖的美麗小鎮,家鄉的太湖三白馳名中外,但我卻獨愛家鄉的馬蘭。
馬蘭是壹種野菜,生長在路邊看起來卻灰頭土臉,但壹上餐桌卻變得清麗淡雅。在宜興,壹般的酒店都有賣,可我還是覺得外婆做得最好吃。碰巧,今天鄰居阿姨送來壹包新鮮的馬蘭,我壹見臉上就笑開了花,哈哈,又到外婆大展廚藝的時候了。只見外婆拿著剪刀哢嚓幾下,仿佛是過鏡頭似的,馬蘭的老根就被剪掉了。快速地沖好後,就該煮了。外婆升好火,蓋上鍋蓋,過了壹會兒,蒸汽溢了出來,我的眼睛隨著蒸汽壹點點升高,壹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彌漫開來,我貪婪地嗅著,像壹只聞到了肉骨頭味的小狗,香味把妹妹吊了過來,看得出,雖然她不會說話,但也覺得非常香。終於煮好了,外婆打開了鍋蓋,馬蘭看起來更綠了。霧氣繚繞中,馬蘭竟然縮小了許多,在水中舒展開來,像壹朵朵翠綠的小花。外婆熟練地撈起馬蘭,用壹雙蒼老的手攥幹,就這樣,原來看起來挺多的馬蘭緊密地纏在壹起,像壹只綠色的拳頭。外婆又把“拳頭”放到碗裏,撒上少許鹽,撒上又壹樣家鄉的特產——早已切成丁的龍泉豆腐幹,再澆上壹勺香油,拌幾下,人間美味——涼拌馬蘭就出爐了。
剛端上桌,壹雙筷子和壹只勺子迫不及待地伸進了碗裏,我和妹妹都等了半天了。我細細地品嘗著,沒有西安羊肉泡饃的滄桑,沒有蘇州松鼠桂魚的酸甜,也沒有烤肉的異域風味,有的只是壹陣壹陣清香纏繞在唇齒間,是那樣的淳樸,嘴裏的每壹顆味蕾都在愜意地深呼吸,好像吃到嘴裏就會看到明麗的田園風光,聽到春天悅耳的鳥啼。並不止我壹個人陶醉在這樣的美味中,妹妹吃得滿臉馬蘭,正在幸福地敲著碗邊,外婆看著我們的壹臉饞樣,開心地笑了。
如果妳到我的家鄉宜興來,壹定要品嘗我的家鄉菜——馬蘭。
家鄉菜作文7記憶中有壹縷清香,那是思念的味道。
心中對家鄉菜的掛念深極了,也曾多次嘗試過烹制,可終究模擬不出那種味道啊!多年的異地生活似乎已有幾分淡忘,但也更增加了幾分懷念。朦朧中,那股熟悉的味道又仿佛縈繞在心頭。
“奶奶,再給我嘗壹口,還有沒有?”“怎麽不多弄壹些呢?”這是兒時逢年過節時最熟悉不過的生活鏡頭。幾個孩子圍著奶奶手中的那碗魚糕轉,目不轉睛的盯著又吵著嚷著讓奶奶塞壹口在自己嘴裏。每逢喜宴上這也成了宴席上的主菜,無論大人小孩對此都情有獨鐘,百吃不厭。魚糕是家鄉盛行的壹道菜,無論是色香味都是無可挑剔的。它的主要材料來源與新鮮的魚肉,奶奶說過:“魚肉的精華成就了魚糕的鮮美。”可見的選材的謹慎性。這燉的火候可也是壹門高深的學問,“鮮美之本可就靠這火候了!”這也是奶奶多年制作的老經驗了。
如今,奶奶依然硬朗,制作魚糕的技術更是不在話下。逢年過節,她老人家總是親手做魚糕,甚至堆滿整個保鮮箱,就盼望著哪天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回來能馬上嘗嘗家鄉菜,過足食癮。奶奶是上個世紀走過來的人,經歷了社會的動蕩局面,對於每次的烹飪食肴的機會總是倍加珍惜,這也許是來源於老人家那不尋常的經歷吧!
隨著家人在異地生活多年,卻依然無法忘卻這道家鄉菜,縱使再多的美味佳肴也比不上它,也許源於內心深處那份獨特的情感。所以每壹有機會回老家時就總會抓緊吃的機會,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周,也依然樂在其中,美在心裏。今年春節爸爸回老家了,來時奶奶硬是將家鄉小菜塞滿了三個大包,足有百斤,但爸爸依然是鼓足勁兒把它們帶了過來,心裏洋溢著壹種溫暖。吃著新鮮的魚糕,心裏美滋滋的,“在異地依然能嘗上家鄉菜是壹種福氣”這是我最深的感慨,心中那幾分幸福的暖意在血液中奔騰,在鮮美的魚糕中仿佛看到了老人那壹顆欣慰而又滿足的心。
香味繚繞的空氣中,彌漫著壹股奇特的味道,那叫思念。
家鄉菜作文8昨天,老師布置了壹個比種植物還特殊的任務。什麽任務啊?這個妳就猜不到了,是學做家鄉菜呢!
今早,我就和爸爸媽媽商量做什麽,幾乎過了壹整天,我們才定下菜單——蔥油餅!因為其他菜都太難做了。我之前以為把面粉和成大餅的形狀,撒上蔥花,然後放在鍋裏煎壹下,蔥油餅就好了。可我的想法和實際做法差了十萬八千裏,因為並不是這麽簡單的,而是要分成好多個步驟。
做餅之前,我和爸爸先把材料準備好。壹看材料,我驚呆了:水、面粉、豬油、蔥花等,擺了壹大桌。爸爸先將壹點水和壹堆面粉倒入壹個大盆裏,挽起衣袖,壹搓壹搓地開始和面。漸漸地,壹大塊面糊被和成了壹個圓球。這時,盆裏沒有壹滴水,面粉更不用說了。爸爸說:“和面就這麽簡單,妳試試?”我擺著手連連後退。等我再回到桌前,只見那個大面球被放在了案板上,爸爸正用搟面杖將它碾成壹塊大餅,平平的、白白的、圓圓的,像壹輪白色的月亮。“‘月亮’成形了,下壹步幹什麽呢?”我心想。只見爸爸用壹只手抓了很多蔥花,撒在了“月亮”上。月亮的臉立馬變成了壹塊“圓草坪”。當我做著吃大餅的美夢時,發現爸爸又把豬油均勻地抹在餅上,鹽巴也撒了壹些在上面,然後把餅卷起來,分成了三份。我迷惑不解,看著爸爸把分成三份的“大卷餅”拍成橢圓形的面團。“這是幹什麽?”我問。“壹大塊餅下鍋肯定煎不熟,所以要分開煎。來,用搟面杖把它們碾扁吧!”爸爸招呼道。我拿起搟面杖,把那幾個面團碾成了扁的,如果碾的時候面團粘在了搟面杖上,就撒些面粉繼續碾。在我的手下,壹個個面團又變回了壹塊塊圓溜溜的面餅。原先加入的蔥花透過薄薄的面皮隱約可見。“幹得不錯,兒子,接下來看我的!”爸爸笑道。
接下來就是煎餅了。爸爸選了不粘鍋,將鍋洗好、燒幹、加入油,再把餅放進鍋裏,開煎嘍!壹塊塊面餅逐漸變成金黃色,散發出誘人的蔥香味,直沖我們的鼻孔……煎好後,我不顧燙手,抓起壹塊,咬了壹大口——哇,真香!
家鄉菜作文9回想起來,來到太原求學已經有壹年了,每每想到家鄉的時候,總是會憶起奶奶,和奶奶做過的那些飯菜,那些平淡卻沁人心脾的飯菜,想到此,我的思緒便同淚花壹起漂浮,長久留轉……
從小我們便跟奶奶壹起生活,想想我剛出生的時候,奶奶應該剛過半百,而今,奶奶該有63歲了吧。無數個晨昏,奶奶就抱著我、推著我、牽著我,在家門口的廣場上玩,教我說話,帶我學步。現在啊,我也長大了些,奶奶呢,也衰老了不少,歲月,這把無情的刀,在奶奶的臉上劃下斑斑皺紋,鬢角的白發壹定是為我而生的吧?她,還好嗎?……
那是20xx年的春節,天還沒亮,奶奶就悄悄地邁進廚房,為了不吵醒還在熟睡的鄰居,奶奶輕輕地從冰箱裏端出前壹天就拌好的肉餡兒,費力地取出盛面的瓷盔子,開始了悄無聲息的忙碌。她用樹皮壹般粗糙的手,使勁和著那團不聽話的面團,她用了好大的功夫才將面團揉成壹條,然後,又嫻熟地撚成壹個個白白胖胖的小面團,接著,那雙粗糙的手在面團上壓了壹下,面團就乖乖地變扁了,那雙沾滿了面粉的手,幾經靈巧地擺弄,壹個個胖鼓鼓、俏靈靈的餃子,就誕生了……
那頓飯,我們吃得特別香,壹家人圍著大餐桌,壹團團熱氣騰騰繚繞,宛如壹片白色的雲朵盤旋在上空,壹雙雙筷子仿佛是家庭和睦的象征,融融的歡笑仿佛可以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頓時覺得:我真的很幸福!
在來到太原學習的日子裏,思鄉是經常的事,每當想到家鄉,奶奶在廚房弓著腰,握著搟面杖,銀發飄飄,汗水涔涔的滄桑畫面,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奶奶,妳是壹座屹立不倒的山峰,而我就是在妳山腳下的壹棵小樹,即使我不能時刻擁在妳懷裏,也能時刻感受到,家鄉飯菜裏,那股具體的沁人心脾的溫暖和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