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閱讀“魔杖”
在現在這個網絡知識時代,閱讀再壹次掀起高潮,各種“閱讀社團”層出不群。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心裏“咯噔”壹下,原來閱讀的影響力對孩子那麽大。那閱讀為什麽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能力有很大影響呢?
?看到這樣的話的時候,我驚喜極了,那麽多早教,那麽多啟蒙,原來最簡單但是又最有深遠意義的教育啟蒙就是: 閱讀!而這事我已經做了兩年多。冥冥之中,在歪打誤撞的情況下,原來做了件很正確的事情。而且,我是深深感受到了這種啟蒙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智利啟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它是壹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孩子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書籍就是壹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壹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麽地幸運!
? 文章中作者除了以自己的女兒為例,使她不但完成小學跳級等優異的成績以外,還跟蹤對比了四個孩子的課外閱讀與學習成績的關系,都能很好的扶正這壹觀點。但凡課外閱讀做得多的孩子,越能在高年級凸顯優勢。那如果閱讀真的有這麽大作用,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誦讀經典; 既然想讓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熏陶,經典壹定是最好的,比如唐詩三百首。想想我們的祖輩們不是從誦讀裏悟出了那麽多道理嗎?所以嘗試和孩子壹起再背壹次唐詩,並記得關閉妳想多解釋的念頭,別讓妳幾十年的“成見”毀掉孩子的“無限想象力”和“解讀能力”。試著讓孩子來負責“解讀”唐詩,也許能帶給妳更多驚喜。目前市面上所奉行的不少“國學”教育其實就是這樣的思路。
用手“指讀”: 這個方法就是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壹邊讀,壹邊用手“指”字,這個方法自然比單純的讀書要稍“累”些,但是看看作者的女兒,正是作者使用了這個方法,等到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識字量突飛猛進。這是壹個 量變到質變的累積過程 .這個方法,比單純的識字有效得多。不僅沒有“刻意”的練習,還能將字放在語境中體會,絕對是個壹舉多得的好方法。
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非常寶貴的。然而這點最容易被家長“抹殺”。但凡期待孩子出成績的事情,我們家長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希望我們的“作品“——(孩子)能夠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希望他們很快出成績。但是孩子正如壹塊”美玉“,需要我們壹點點細心打磨,急功近利的做法就猶如懷揣著壹把”鋤頭“ 去刻美玉,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這壹過程最考驗我們家長能不能時時放棄評價,放棄比較,放棄功利。最簡單的原則是但凡能從正規書店購買的書籍,只要孩子喜歡就讓他去暢快得閱讀吧。在這個連直播“吃飯”都能成熱點的社會,妳怎麽知道孩子能從哪本書裏發展出什麽超乎妳想象的能力呢?相反,放長自己的眼光,去鏈接未來的世界才是當下我們這些家長該做的事情。
大膽嘗試:
看到這裏有沒有很驚嘆,作者的女兒圓圓閱讀量非常大,內容非常廣。作者在自己女兒圓圓二年級的暑假,便誘使她以兩天壹本的速度讀了金庸的武俠小說。閱讀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看到這裏,妳有沒有想去修正自己的做法。突然覺得是我們太過相信自己的判斷,將我們的認知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常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有力於學習而不讓孩子去讀,實際上每本正常的書裏都有壹定的認知去開闊孩子的眼界。他愛看烘焙,將來即使不能成為美食家,他也能做點好吃的餵飽自己。她愛看醫學書,將來他做不了醫生,也能照顧好自己吧。所以,我們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無限可能,不是限制各種現象。
喜:管教方式
?這點在平時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用反的。我在和孩子溝通無果,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也容易犯錯。比如孩子不喜歡閱讀,喜歡看電視。壹般家長的做法是各種威逼利誘都無果後,來壹句那我們這幾頁看完獎勵妳看電視好嗎?結局雖然是皆大歡喜,然而呢?在這壹溝通過程中,其實是在給孩子強化看電視是好的,表現好了獎勵妳看電視。久而久之,孩子更會迷戀看電視。而僅有的那點讀書時間多半是心猿意馬。相反,如果今天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告訴他現在就去看電視,不看夠多長時間不能停,讓看電視成為壹件“難過”的事情,才有可能戒掉看電視這壹行為。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並沒有說不給孩子看壹點電視。讓他學會自己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將看電視的權利給孩子,限制看電視的節目是相對可取的方法。
雖然這兩大喜讓我如獲至寶,但是書裏看到的和現實教育之間的差異讓我產生是更大的憂愁。
憂: ?教育方法
在通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隨著作者的壹步步引導,以及自己學習的過程,想想小學我們學習的那點知識,小學階段確實不需要花太大力氣,可是現實呢?現在在大城市幼升小是個多麽“沈重”的話題,更有擇校標準是: 識字兩千,會什麽程度的運算,英文能夠溝通,還要有特長。結合這幾年帶孩子的體會,學前我們看到的大都是蒙氏教育,啟發引導,但是隨著要升小學就會不斷地“摧毀”原來的積累,在我這個家長心裏感覺到的是好像是壹種“斷層”。作為家長可以去聽聽現在教育上主流媒體的意見: 如果兒童在學習中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壹些問題,體會不到克服困難的樂趣,只是反復咀嚼已熟知的東西,就會引起對知識的冷淡和輕蔑態度。 可是現在的做法呢?面對升學的壓力,我們只能讓孩子在不到學齡的年齡做著超出年齡的事情。主流媒體與實際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馳!
另外,據說現在有學校面試透露的是希望家裏有個高學歷的全職家長陪伴孩子完成學業。暫且不這討論件事情對家長或者壹個家庭的影響。從壹個人的成長來講, 最大因素應該是“自我驅動力” 。這種驅動力能伴隨壹個人成長的壹身,陪伴他在以後的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從自身去尋找動力,而不用依靠任何外在的壓力。現在經常有家長抱怨,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哪有花這麽多心思在我們身上,現在孩子我們花了這麽多時間和心思,怎麽壹點都不自覺。呵呵,問題就是出在這裏。可能正是我們利用我們現有的思維,行為,時間,精力對孩子“過多”的幹涉,阻礙了他們自由發展的方向,依賴性反而更強。就以最簡單的是不是需要家長陪寫作業的問題說起,看看作者是怎麽說的?
? 這壹點我是非常贊同,將來我可能不會也不支持任何家人坐在孩子旁邊陪她做作業,不做壹個”監工“。我可能會選擇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壹旁做自己的學習,工作或者家務事。但是我想我會去檢查作業。雖然我覺得讓家長檢查作業這件事情上也不完全合理,但是我不能讓她帶著錯的作業去接受老師的指責。過大的指責摧毀的都是學習興趣。我們的孩子不就是要在犯錯中成長嗎,為什麽不肯讓他們自己在小時候承擔做錯作業的錯誤,而專門設計什麽挫折教育呢?
憂:暴力作業
說到暴力作業的時候,突然腦海中浮現裏好幾次自己學生時代為了“暴力作業”抓狂的畫面,可是在此之前我都沒意識到這就是“暴力作業”,只是覺得寫得完全無味而已。不知道現在的學生還會不會被“抄書”,我們小時候為了快點做完作業,壹只手同時“握”兩支筆,用復寫紙等情況不是沒被創造過.....除了多以外,我想現在的“暴力作業”在現實教育中可能是另壹種”變形“。作業應該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家長壹起完成對我們家長來說絕對是願意的。但是超出小朋友力所能及的範圍,完全家長代勞, 只是為了學校“貼”出來好看這種作業,和所謂的”暴力作業“是有多大區別呢?
?最後,作為壹個家長,我能做什麽?大勢不可違! 現在我能做的是得努力為孩子積累,給他鋪路,讓他未來能選擇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我只能看更多的書,聽更多的參考意見,然後在不違背大趨勢的情況下讓我們的孩子不那麽辛苦又能幸運地多那麽壹點幸福。我只能在他小的時候抓住機會鍛煉我的情商,為將來在與教育體制發生碰撞的時候,做的自然那麽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