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遲鈍,昨天晚上才在網上看了意大利電影《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The Great Beauty”,直譯“絕美”。這是壹部標準的文藝片,文藝得壹塌糊塗。
影片描述壹個叫捷普的貴族作家65歲時的生活情境,但他不是壹個普通的作家,也不是壹個普通的貴族,而是壹個上流社會之王,各界名流都非常尊敬他。他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天天美食、派對,天天美女相隨。但顯然他又是壹個有才華、有思想的人。影片采取片段疊加不過渡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用自己的邏輯去連貫、去揣測,恢宏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索倫蒂諾本來就是壹個非常擅長視覺構造的導演,它展示了各類藝術之華美,文學、建築、繪畫、雕塑、音樂、抽象畫、舞臺劇、裸體,還有宗教、狂歡派對、馬戲團、美食等場景貫穿其中,充滿了令人著迷的混亂與不知所雲。
男主人公40多年前寫了壹部中篇小說,之後就再也沒有新作品了。影片中描述104歲聖女瑪利亞與他的壹段對話:瑪利亞:“妳為什麽沒有再寫小說?”捷普:“我沒有找到絕美!”正如捷普自己說的那樣:“我這個年齡,女人僅僅美麗已經遠遠不夠了。”壹段回憶他初戀的蒙太奇:在海邊,當捷普在海裏遊泳的時候,壹輛快艇向他駛來,岸邊朋友高呼他的名字,他迅即潛入海底,避過了臨頭大難。當他的頭露出水面的時候,壹剎那間是那麽帥氣,岸邊壹個花兒壹般的姑娘嘴角露出欣賞和贊嘆的微笑!看到這裏的時候,姑娘那種微笑壹瞬間打動了我的心,好熟悉!好溫柔!好默契!這是影片第壹次打動我的地方。影片中最搞笑的對話是,壹個邪教的教主問壹個婦女:“妳最大的願望是什麽?”那婦女回答:“我希望中東戰爭早點結束!”教主說:“好,我盡力!”結束,收取700歐元。場面之滑稽,笑噴。最讓我敬佩的場景是,當捷普的初戀女友去世,她的丈夫來告訴捷普這個消息的時候,兩個60多歲的老男人對自己深愛的女人的對話充分體現了紳士風度,讓人好生羨慕。回到剛才那個話題,捷普說沒有找到絕美。瑪利亞的回答是:“妳知道我為什麽只吃植物的根嘛?----因為根很重要”。這個“根”到底是指什麽?是羅馬?是藝術?是性?還是其他?
可以說捷普是閱盡繁華,但壹直沒有再創作,就是因為苦苦思索而不得。他可以毫不留情地當眾揭露裝逼的女作家年輕時的醜事,談責任,談高尚,談追求,都是扯淡!外表華麗的貴族頭銜掩飾不了內心的醜惡骯臟。他可以和60歲的侏羅女經紀人交流思想,他也和50多歲的東方大媽仆人說心裏話。完全形而上了。壹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小細節帶給人快感——故弄玄虛撞墻的行為藝術家把私處的毛發染紅還留著壹個鐮刀錘子的圖樣,所含之意令人忍俊不禁!“我們都在絕望的邊緣,能做的就是照看彼此,陪伴彼此,開開玩笑。”這是捷普壹直以來的想法。
回到主題,根到底是什麽?當然不是男人的陽具!那麽是羅馬嗎?去年夏天我剛剛去了羅馬,影片中捷普的豪宅就在古羅馬角鬥場旁邊,我也去看了角鬥場,的確讓妳驚爆眼球,但我以為那不是根,因為沒有去過羅馬的人多了去了,即使捷普壹直生活在羅馬,也迷茫失落。是藝術麽?藝術可以影響人類,但個體的根在哪裏,似乎也不是藝術可以擔當。是性嗎?我看過湯姆克魯斯演的《眼界大開》,貴族帶上面具群交的場面確實令人大開眼界。而捷普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性的滿足,但他依然困惑,因而也不是。那麽是什麽呢?
這是壹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影片也沒有明示。以我的淺薄度之,我以為,根是指心靈。皮囊易朽,心靈何處安放?這是壹個現實問題,也是壹個哲學問題。絕美是指我們的心靈最終的歸宿要擺放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舒坦了,愉悅了,就是絕美!
影片結尾瑪利亞以104歲高齡用膝蓋、雙手、甚至頭部攀爬100多級臺階的姿勢隱喻了什麽?她是想把自己的心靈擺放在上帝那裏,那樣她就舒坦了。
這也使我想起9月23日我為父親做的壹件事。父親年近九旬,身體尚好,是壹個抗戰老兵,現已離休。他委托我辦壹件事,帶四萬元去他父母(我爺爺奶奶)曾經生活過的丹陽農村,把錢分給當地村民。1962年到1972年期間,我父親被打倒,父母無人照看,從山東老家遷到丹陽。那是可以餓死人的年代,是當地村長和10多戶村民節約了自己的口糧,才沒有讓他們餓死。現在條件好了,我父親想感恩這些老鄉,所以讓我這麽辦。聯想到這部影片,父親也許是想把自己的心靈安置妥當吧。我必須完成這樣的“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