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新豐鎮的文化藝術

新豐鎮的文化藝術

客家土樓

在整個饒平縣境內,存在著形式各異的客家土樓655座,基本上都建於明萬歷到清乾嘉年間。客家土樓也是新豐客家人傳統建築的壹大特色。新豐比較出名的土樓有紅樓,潤豐樓,五全樓,慶豐樓等。

潤豐樓: 潤豐樓於2002年7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潤豐樓位於饒平縣新豐鎮豐聯區,處在新豐鎮往饒洋鎮的公路壹側,也是目前規模較大、較有特色的饒平客家土樓之壹。潤豐樓始建於清道光年間,以二進二環圍為建築布局,呈圓形,結構緊湊,小巧玲瓏,樓外還建有司馬第、儒林第、調琴齋、廣業軒,是我縣眾多客家土樓較有影響的壹座,該樓歷經滄桑,現保護較為完好,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

作為典型的客家民間建築,潤豐樓見證了客家人在饒北的艱苦奮鬥史。潤豐樓是最富於書香氣息的饒北客家土樓,它深深滲透著饒北客家人為改變命運而努力讀書的傳統。潤豐樓歷代人才輩出,清代出了兩位秀才。

現代潤豐樓更是人才薈萃,有知名教授詹安泰、詹伯慧父子,有醫學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是當代詞人中的“四大家”之壹,有“南詹北夏(承燾),壹代詞宗”的評譽。詹伯慧是詹安泰的長子、語言學大師王力先生的入室弟子,他撰寫的《現代漢語方言》和《潮州方言》都是方言研究領域的代表性著作。

紅樓 : 紅樓大約建成於350年前,占地十余畝,是壹座裏外三層的圓形客家土樓。

弘法寺

饒平縣新豐鎮溁溪鄉三滴水山的弘法寺,1997年至2000年建,2001年11月24日(農歷十月初十)舉行落成暨諸佛菩薩聖像開光大典。弘法寺位於大山谷之間,清泉奔流,風景秀麗,令人神往。2007年11月19日農歷(十月初十)舉行十周年慶典! 此次慶典把創建和諧社會擺在重要位置,努力挖掘並充分調動宗教中的積極因素,調節情緒凈化心靈,倡導佛教的和諧思想熱爰和平的理念。彰顯佛法願力,祉估國秦民安,弘揚佛教藝術。該寺氣勢雄偉壯觀,坐西北向東南,建築面積約1千平方米。建前後二座,後座前面闊埕兩側各建壹座二層樓。前座天王殿,門額掛著2000年春省佛協副會長釋本煥所題“弘法寺”三大楷書。殿後約百米遠高處所辟平地,聳立著後座大雄寶殿。殿內主奉三如來,是緬甸白玉刻制巨像,高度為潮汕罕見。釋伽牟尼佛高3.2米,重10噸。阿彌陀佛、藥師佛各高3米、重8噸。兩位尊者各高約2米、重噸半。大雄寶殿前兩側分別是觀音菩薩殿、地藏菩薩殿、鐘樓、鼓樓。

霖田廟

霖田廟位於新豐鎮豐聯丁坑山,廟內祭祀的神靈為“三山國王”。廟內存壹古碑,字跡模糊難辨,依稀可識“嘉慶六年歲次辛酉(1801)”,系眾信士捐資修廟之碑。現今規模為近年重建。香泉寺

位於新豐鎮豐聯村後桂山,據說始建於明朝,清嘉慶庚申年(1800年)重修,石門匾尚在。寺左曾有桂山書院,現已廢,余壹石門匾(已斷缺)和壹塊古碑,為鹹豐庚申年(1860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