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

翻譯: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

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麽華麗;壹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壹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墻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墻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壹起。

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裏面裝滿東西的器具壹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壹樣,不可以隨便。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裏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屋裏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原文: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擴展資料: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壹章為總綱,內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紐冠、行為儀止、道德品性、處世之道等,詳於道德教育。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