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明珠,璀璨環太!”對小島的情懷由來已久:這是壹個像花園壹樣的美麗、夢幻般的城市。從花團錦簇中,緩緩飄來的是清新之風,待它輕輕散開後,滌蕩在心間,瞬間讓我感到由衷的愜意和滿足。
幾十年風雨飄零,在塵世中顛沛流離,總想尋覓壹處心靈的棲息地。於是想到了江南,要到江南去,把煩躁的心擱置在春天裏。誰知,壹場空前的旅行定格在江洲大地。
人生的行程很遠,但揚中在我心裏,很近很近。4月4日,因朋友之邀,我從蘇州出發,經常州、過鎮江、跨越壹條江中大橋,來到了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中下遊、讓我夢魂牽饒的島城——揚中。
到揚中,途中目睹了許多絢麗的風景,但我無心留戀。我的心在揚中那江水,我的心在揚中那江鮮!
揚中到了,尚沒走進市區,便見壹片清澈的江水映入眼簾。
那就是長江麽?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巴顏喀拉山出發,壹路歡歌,不息奔流,流到千年古城鎮江的江東鄉約六十華裏處,江面陡然遼闊,水天相連,茫茫無際。其中的壹條支流轉道南去,當地人稱之為“三江營”,而妳,就隱藏於這江營邊。
進入小城,朋友帶我逛了壹圈,後又陪我漫無邊際地走了壹程。那大理石鋪就的小巷,那巷道兩旁的古屋,還有那水鄉漢子敲打生活的叮當之聲……那小橋流水旁,歌聲悠悠,令人遐想無限。
人們都說,揚中是個夢境般的島城,亦是壹個讓人留戀往返之地。不知道有多少遊客奔她而來,小城也曾演繹著多少浪漫而迷幻的人間故事。
是夜,揚中霓虹閃爍,那歡快的音樂之聲不斷襲來,讓所有的人心情沈醉……
島城因“江鮮美食文化節”的到來而沸騰了,島城的人們踏著熱情激昂的音樂節拍,翩翩起舞——歡度自己舉辦的節日!
那夜,我醉了,醉在島城的節日氣氛裏,醉在島城的江鮮前 ……
那回味無窮的河豚,似壹雙大手,緊緊抓住了我的靈魂。
河豚我沒見過也沒嘗過,據說是有劇毒的,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柔和細膩。自古就有“食得壹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的說法。因此,有眾多貪食者拼死也要吃河豚,我自然也不例外。生長在湖畔的我,更想知道這河豚與湖魚的區別!
朋友如了我的心願。那河豚更是名不虛傳!有壹日,朋友來看我時,我都不知道拿什麽來款待人家了?
揚中景美人熱情,但我也不能因此而在這長久駐足的。
返回的途中,朋友再次給我驚喜:他指著右前方,告訴我說,這座雄踞江邊的大山,形似壹條騰飛的巨龍,它就是遠近聞名與揚中遙相呼應的圌山。
妳看:山在巍然聳立,水在歡暢流淌;妳再看:那藍天,那白雲,猶如清洗過壹般,幹凈、晶瑩,沒有壹絲雜質。
是呀,主峰高達298米的圌山以其雄偉險要著稱,同時也以秀麗旖旎出奇。據說,走進圌山,滿山茂林修竹,芳草萋萋,山花爛漫,泉水叮咚,鳥鳴婉轉,雲煙彌漫,使人忘返流連。
我隱約記得,清代詩人冷士嵋遊覽了圌山後,就曾寫下《圌山》詩:
壹首五言八句,道出圌山的磅礴氣勢,道出圌山的神韻。
我擡頭仰望,在蔚藍的天幕襯托下,圌山宛如壹條玉龍直插雲端 ……
可惜我沒能去登山。要不是趕路,我壹定會用心去感受圌山的博大情懷的。
在揚中,我又醉在了圌山,她如神靈壹樣矗立於心。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圌山,有怡人的山水和豐厚的文化;圌山,將以博大的情懷給妳快樂,讓妳體驗到人文和歷史的心靈感受。
朋友還告訴我說,黃梅日子裏圌山踏青場面更為壯觀。
在每年的清明節後壹天,圌山周圍壹帶的老百姓都稱這天是黃梅日子。黃梅,亡命的諧音。亡命者,孤魂野鬼也。清明節這天是給家中故去的親人掃墓,第二天,就要上山給那些孤魂野鬼燒些紙錢,讓野鬼們照應壹下自己故去的親人,同時也好保佑陽間壹方平安。
於是,人們便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去爬山、去趕集……從遠處看,山背上的登山人群,宛如壹條遊動著的長龍,蔚為壯觀。
節日的盛況還表現在圌山腳下的集市上。黃梅日子既是老百姓踏青遊玩的節日,又是商品交易的好時機。直到夕陽落下,人群滿懷盡興的歡樂後,帶著滿足的微笑,才能漸漸散去。
“窮奔沙灘富奔城。”從來沒有走出去的揚中人,從來也沒想走出去的揚中人,因為四面都被江水環抱著,他們在壹個酷似“澡盆”壹樣的沙灘上日復壹日地重復著自己的勞作……為了生計而跨出去的就再也不想回來了,沒想到今天的外鄉人已經在此悄悄落戶安家!
此時,我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我雙手合十,頂禮膜拜。
揚中,什麽時候我再見妳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