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李雲子美食

李雲子美食

上周二,也就是2065438年5月2日,我偶然參加了由新加坡本地吃貨葉西園先生主持的“美食達人跳桌”活動,這次活動讓我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我認為有必要寫下這段美好的經歷,作為贏得每壹場勝利的紀念。

晚宴在鮑莉酒店舉行,共設四桌,主題為粵菜。感謝葉西園和松明·陳,我們品嘗了11道美味菜肴。我不熟悉廣東菜。以下敘述主要是根據菜單和我在網上找到的信息拼湊而成。壹定有什麽可笑的地方。請指正。感謝德拉克洛瓦·於拍攝的美食照片。

第壹道菜是冰叉燒。冰肉是用糖和燒酒腌制的肥豬肉。腌制後,其色澤如冰,光滑透明,故稱“冰肉”。入口不膩,做叉燒味道更好。值得壹提的是,這道菜還使用了壹種特殊的南乳,它是由芋頭而不是大豆制成的。墨石先生在他的《腐乳和南乳考》中驗證了這種特殊的方法。這道菜不到5分鐘就端上來了,很快就被妳我瓜分了。

第二道菜是野生銀耳和冬瓜盅。圖中可見,雪穗盛在冬瓜制成的大杯中(冬瓜皮的雕刻是細節,不必在意)。其實按照原料來說,這道菜應該叫“野雪耳和冬瓜杯配田雞腿、瑤柱和鮮蓮”。湯裏有蓮子,杯外有荷葉,“鮮荷”實至名歸。銀耳又稱銀耳,是壹種常見的食用菌。目前野生銀耳越來越稀少,壹般認為漳州最好,但四川通江也不甘落後。第壹次看到這道菜的名字時,我以為它是壹種類似冰糖、銀耳和蓮子湯的甜菜,但品嘗後發現它很鹹。冬瓜盅是廣東傳統名湯。因為湯是在燉鍋裏蒸的,然後和水壹起煮,所以在英語中稱為雙煮。煮後的湯汁有冬瓜的味道,又甜又香,真是妙不可言。

第三條路上來了金蛋,壹種桂花腌菜。腌菜是腌制的蘿蔔幹,潮州人稱為“腌菜”。蘿蔔在閩南語中被稱為“菜頭”,而菜脯的本義是肉幹,所以菜脯的翻譯是蘿蔔幹。新鮮的蘿蔔經過幹燥、腌制和儲存制成腌菜,其中幹燥和腌制交替重復進行,直到蘿蔔變幹變平。只有當它儲存了十年以上時,它才能被稱為老腌菜。這壹次,我吃了葉先生從朋友的母親那裏得到的20年的臘菜。雖然我可能因為口味平淡而沒有特別的口味,但中國菜講究壹種難得的東西。20年的臘菜,與18歲的女兒紅相似,有歷史感,足以讓人珍惜。松花蛋是壹道家常菜,在臺灣省、福建和廣東潮汕地區很受歡迎。這道菜端上來時,雞蛋和腌制的蔬菜已經切碎並混合在壹起,所以我們用生菜葉把它們包起來吃了。腌制蔬菜的熱嫩雞蛋和新鮮爽脆的生菜葉在壹起,味道非常好。

第四道菜是鹹鮮蝦燉魚。市場上有三種蝦:鹹水中的海蝦、淡水中的河蝦和最罕見的河口蝦。入海口混合著鹽和淡水,人們普遍認為那裏的水產品最肥沃,出產的蝦自然非同壹般。這道菜裏的蝦是這種鹹淡水蝦。魚腐是另壹道著名的粵菜。20世紀60年代,越南人胡誌明多次訪問中國。從中國主辦的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周三晚上的四菜壹湯中有壹道是“蘑菇烤魚爛”。我認為魚豆腐是魚丸的壹種,但它的制作方法很特別(取魚並將其混合直至糊化,加入澱粉蛋,將其擠壓成球並油炸)。它的味道類似豆腐,所以被稱為魚豆腐。傳統的魚腐是由鰣魚制成的,但這道菜的廚師松明·陳先生使用的是Ikan Parang,也稱為西方秋刀魚。從菜單介紹來看,他還恢復了這道菜失傳已久的傳統做法,但我不知道具體是怎麽做的。十片魚腐我們每個人都有壹片。我在品嘗之前就感到失落,所以我不得不拿西蘭花和蝦來補償我的損失。

第五巷是傳說中的名菜:蟹黃江南百花雞。這道菜出自享有“粵菜第壹人”美譽的著名美食家江孔殷。因為他是晚清最後壹位科舉狀元,曾經入過國子監,所以又被稱為姜太師。姜太師研究美食並創造了許多新菜,如著名的龍虎鬥,其真名是由他發明的太師蛇湯。江南百花雞也是其中之壹。從照片上看,這道菜不太上鏡,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卻是壹個別出心裁的創意。這道菜的制作方法是將整只雞去骨,在雞肉下面浸泡蝦膠,然後將其重新做成雞肉形狀並蒸熟。蒸熟後雞皮不散,雞肉香滑,與下面蝦膠的味道融合。這道菜的烹飪方法復雜,對廚師的技藝要求較高,所以很少見。我這次有幸品嘗到了它,這讓我非常驚訝。

第六種是廣式點心:油炸馬蹄餅。馬蹄又名荸薺,是壹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我們參考並食用它的球莖。油炸荸薺糕是以馬蹄粉、馬蹄肉粒、椰汁等為原料,經蒸煮後油炸而成。荸薺餅的炸皮酥軟,軟糯的餅中嵌著香甜酥脆的馬蹄肉。當妳咬它時,許多紋理清晰,光滑而甜美。

第七道菜是鹽蒸白蘇丹。鹽是各種味道的鼻祖。我聽說過海鹽、湖鹽、井鹽和巖鹽,但我還是第壹次聽說盆鹽。經過壹番搜索,我意識到這是醬油的副產品。醬油是由大豆發酵制成的,用於醬油發酵的瓦罐底部經常有結晶。刮出來就是黑豆味的盆鹽。食鹽被認為是醬油的精華。這道菜用的那罐鹽是大衛去過的肇慶壹家醬油廠的老板送來的。據說那個家庭已經為第33代人制作醬油了,使用的是壹個流傳了幾千年的秘方。白蘇丹是馬來西亞第二貴的野生河魚,僅次於難忘,其肉質鮮甜。可惜前面有幾百朵花,雞,珍珠,玉。這個白色的蘇丹很漂亮,但它缺乏令人驚嘆的感覺。

第八道菜是壹道經典的粵菜,砂鍋老皮鴨。陳皮是壹種傳統的香料和調味料,歷史悠久,以廣東新社的陳皮產量最高。新會陳皮由當地紅桔的果皮制成,已有700年的歷史,壹直享有盛譽。顧名思義,陳皮和酒壹樣,越陳越香,越貴。在市場上,50克20多年的陳皮可以輕松賣到150多美元。這壹次,這道菜是用50年的陳皮制成的,食材罕見。更何況鴨肉肥瘦相間,不柴不膩,周圍的陳皮絲又香又軟。這是我在餐桌上吃得最多的壹道菜。太好吃了,我都舍不得停下來。香港名店的燒鵝和紅豆沙非常好吃,因為裏面加了新會陳皮。

第九道是雲絲豆腐贈雲子。李雲子是浣熊的卵,浣熊是壹種生長在田地邊緣的小螃蟹。它被稱為李雲子,因為它的爪子像弓壹樣的手,論語陽貨說:“李雲壹,玉帛雲美麗”。李雲子是中國南方特有的食材,稀有珍貴。只有5公斤的李雲子可以制作50克的李雲子。然而,可能是前面的食物太濃了,或者是分發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雲散落在湯裏。我很遺憾沒能品嘗到禮物雲柔和清新的香味。

第十種方法是得到新的醬油糊焗飯。新潟大米是指日本新潟縣的嶽光大米,是嶽光大米中的著名品牌,因為它來自魚沼地區,被稱為“魚沼中的嶽光”。新潟是嶽光大米的原產地:嶽光大米的意思是嶽州之光,嶽州是新潟的古稱。大衛也為這碗米飯煞費苦心:首先,米飯不是煮的,而是用礦泉水蒸的;其次,拌飯的豬油是專門從150度的板油中提取的,避免了焦味;最後,倒入少許老抽醬-醬油烘烤後的加工產品。如此著名的大米,如此精細的烹飪,當然沒有讓我們失望:顆粒飽滿,粘性、彈性、光澤和風味都很突出。我想不起上壹次吃這麽香這麽好吃的米飯是什麽時候了,但我只希望我不能再加米飯了,每個人都那麽小。

最後壹道甜點是古老的蔗糖年糕。這種小吃使用的糖來自海南島的壹個村莊,該村莊以其優良的甘蔗而聞名。每年過年,村裏都會把甘蔗做成紅糖,並用這種手工紅糖做成年糕作為祭竈神的祭品。大衛每年都會收到村民送的紅糖禮物,這次他拿出來讓我們大飽眼福。

這場宴席的十壹道菜可以說是有歷史有故事的。當時我滿足了我的胃口,但現在這種梳理讓我感受到了心腦的娛樂。這些菜肴或配料很少見,或者是用特殊方法制作的。在新加坡品嘗這樣的粵菜是壹個很好的機會。由於環境的惡化和人心的浮動,雪耳、陳皮和李雲子越來越少;去年,蔣太師的孫女蔣去世後,蔣太師這樣的美食世家也隨之消失了。這些當然是令人尷尬的,但現在像我這樣的年輕男孩竟然可以品嘗到如此正宗的粵菜,從而品嘗到深厚而濃厚的傳統飲食文化,這表明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正如大衛常說的:“吃食物時記住祖先的遺產,並擴展技能以積累後代的幸福”。只要對食材有尊重,對美食有執著的追求,被毀掉的傳承就能復興,沒落的文化未必能重現輝煌,即使是在《照耀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