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閩南的粽子分堿粽、肉粽和豆粽。堿粽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幹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壹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也有人蘸白糖來吃。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堿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壹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兩湖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蘇北的鹹蛋粽。
上海地區粽子種類多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壹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範,粽殼略青,棱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喱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壹只,而迷妳粽每只僅25克。
蜜棗粽子
類別:甜品/點心 自汗盜汗食譜 補虛養身食譜 夜尿多食譜
工藝:煮 口味:清香味 食用: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口感:此粽子口感舒適,營養豐富。
主料:糯米1000克
輔料:葡萄幹50克 蜜棗100克
烹飪方法
1. 將粽葉400克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
2.將糯米淘洗幹凈,瀝水,備用。
3.將蜜棗裝入碗內,蒸軟取出,趁熱去核,葡萄幹洗凈,瀝水。
4.取3張粽葉,毛面相對,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幹,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繩子紮緊。
5.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約2小時,再用小火燜約3上時,即可食用。
綠豆鴨蛋粽(很多人說好吃)
烹飪方法: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鹹鴨蛋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漏鬥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放入鍋內排緊,加入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陳皮牛肉粽
烹飪方法: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姜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鐘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幹、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幹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即成。
健康素粽材料:三寶米(煮熟)3碗、棉繩1米、蘿蔔幹1/2杯、香菇(中型)6朵、粉葉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黃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調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醬油1/4小匙。
2、鹽、白胡椒粉、素蠔油各少許。
做法:
1、將粽葉以熱水煮8分鐘,洗凈擦幹水分備用。
2、蘿蔔幹泡水10分鐘後切碎並擠幹水分;香菇泡軟切塊;栗子泡水2小時,香菇、栗子蒸熟(約15~20分鐘)。
3、先將碎蘿蔔幹、香菇丁及調味料(1)炒香備用。
4、煮好的三寶米加入調味料(2)拌勻。
5、粽葉2片重叠,卷成尖桶狀,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寶米,再放入1小匙碎蘿蔔幹、香菇丁、栗子、素蛋黃、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寶米,稍壓壹下,包成粽狀,用棉繩捆緊。
6、置入蒸籠蒸10分鐘即可。
五豆粽
6月8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雖然中國人壹直有吃粽子的習俗,但甜粽子糖多熱量大、鹹粽子油多脂肪高,又讓人們對此敬而遠之。現在,我們就教大家做壹種“五豆粽”,既滿足人們的食欲,又保證了營養健康。
“五豆粽”以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健脾和胃的綠豆、紅豆、花生、眉豆和糯米等豆類、粗糧為原料;又以性味清涼、兼有治病功效的粽葉包裹,不僅美味,還非常適合夏天作食療用,老幼鹹宜。
材料:白糯米360克、紅豆60克、綠豆60克、眉豆60克、花生60克、玉米80克、粽葉24片。
做法:
1.將糯米、紅豆、綠豆及花生分別洗凈放在冷水中泡2小時,眉豆洗凈在冷水中泡1小時;
2.瀝幹水分,拌勻糯米、紅豆、綠豆、花生、眉豆及玉米,加糖調味;
3.粽葉洗幹凈,在熱水中泡2小時後,擦幹。
4.取出2片粽葉,交叉疊起折成三角頂部,加入適量糯米混合物,將頭尾折好。兩邊再包裹上另2片粽葉,折好後用細繩包紮,即成五豆粽。
5.上籠蒸20分鐘即可食用。
海南五色粽
吃過海南苗族同胞五色飯的人,都覺得味道芳香可口。然而,倘若妳嘗上海南苗胞制作的五色粽,那定叫妳念念不忘!
五色粽是海南島苗族同胞家庭團圓吉祥的象征。據民間傳說,很久以前,苗族祖先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苗族頭人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五兄弟無法忍受被迫逃難。在逃難時約定於農歷三月初三到海南島五指山相會。五兄弟歷盡艱險,漂洋過海,爬山涉水,按時到了五指山。於是,他們高高興興地點起篝火制作五色粽,以慶祝兄弟團聚。從此,他們就在海南島居住繁衍,五兄弟改為五姓,故現在海南島的苗族只有李、鄧、金、蔣、馬五姓。為此,每當農歷“三月三”苗族同胞家家戶戶都制作五色粽,以示對先祖的懷念和家庭團圓。
五色粽的制作方法簡單。先把糯主用豬油或花生油炒至聞有香味,就取出分別裝進五個盒子裏。然後用野生植物的葉液壹盒染成壹種顏色,分別染成紅、黃、藍、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豬肉、黃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著就用樹葉或芭蕉葉包裹,每種顏色的糯米包壹種,再用麻繩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圓柱形,大小隨意。煮粽子時,水要浸沒粽子,如果分多鍋煮,五種顏色的粽子每鍋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約兩小時,粽子發出濃厚的芳香味時就可取出食用了。
吃五色粽分熱吃和冷吃兩種。初出熱鍋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誘人口水欲流。拆開葉子咬上壹口,只覺得軟滑粘牙舌頭甜暢,滿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漸漸變硬,慢慢吃可給人壹種醇香的味道,吃過後嘴裏還久久留有吞不進肚,吐不出口的余味。
魚香荷葉粽
材料:三寶米1杯、糯米1/2杯、魚肉80克、蘿蔔幹末20克、香菇2朵、蝦米5克、姜片3片。
調味料: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寶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電飯鍋中蒸熟(非電子鍋,外鍋加水1/2);荷葉泡水備
用。
2、魚肉洗凈,切片;蘿蔔幹末洗凈,瀝幹水分;香菇對切泡水至軟;蝦米洗凈備用。
3、鍋燒熱,入油將蝦米炒香後,加入香菇炒香後取出備用。
4、鍋燒熱,入油將姜片炒香後,加入魚片及調味料以小火煮100分鐘。
5、取小蒸籠鋪上荷葉,放入煮熟的三寶糯米飯,再放入做法(3)與(4)之材料,續加入三寶糯米飯,將荷葉包好,置電飯鍋蒸熟(外鍋加1/2杯水)即可。
八寶粽子
葦葉500克,糯米1000克,小棗50克,薏仁50克,紅豆50克,綠豆50克,金橘75克,青梅50克。
1.葦葉用開水焯壹下冷卻待用,糯米洗凈用冷水泡24小時後待用。
2.將水棗、薏仁、紅豆、綠豆用水泡開;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葦葉中,用水煮2小時即可食用。
鮮果粽子
原料:紅棗或者栗子、白糯米
做法:首先將紅棗或者栗子切成粒,白糯米泡在冷水裏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壹層米、壹層餡的順序,壹***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豆沙粽
原料:豆沙、白糯米
做法:白糯米泡在冷水裏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壹層米、壹層餡的順序,壹***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做法和鮮果粽子相同。
古味肉粽
原料: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壹個小時,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將五花豬肉先過油炸壹下,然後撈出來用醬油和香料鹵制。蝦也是過油炒制壹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時,要將白糯米泡在水裏大約3~4個小時,泡軟備用。
將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後的原料放在壹起,具體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愛好,糅合在壹起後,加醬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後包在粽葉裏頭。
提示:水壹定要淹過所有的粽子,然後煮壹個半小時左右即可。
瑤柱肉粽
原料:和古味肉粽差不多,只是再加壹項原料,即瑤柱。(瑤柱是什麽: /view/502.htm)
做法和古味肉粽壹樣。
頂級養身粽
原料:紫米、銀杏、瑤柱、鮑魚、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第壹步,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熱水裏,時間需要6個小時左右。泡好以後,將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軟。瑤柱和銀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鮑魚最好用幹鮑魚,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裏泡。第二步,將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壹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臺灣竹葉包裹成4個角,放入水裏煮壹個半小時。
拉沙沙央粽
用料:糯米600克香葉4片黃梨即煮料1包蔥頭仔3湯匙蒜米1湯匙白蘭她油3湯匙生抽半湯匙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餡料:雞800克薯仔400克大蔥頭3粒蝦米80克
香辣炒飯即煮料2湯匙雞精1茶匙
生粉3茶匙馬拉棧1茶匙
做法:將雞肉斬件,薯仔和大蔥頭粒,加入其他餡料拌勻。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香葉切6公分長,蔥頭仔和蒜米切碎。燒熱鍋,放入白蘭她油,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糯米和黃姜即煮料和生抽,炒均。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餡料、香葉,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氣壓煲中煮30分鐘,即可趁熱食。*普通煲須2小時。
檳城娘惹粽
用料:糯米600克豬肉/雞肉碎250克蝦肉150克蔥頭仔120克糖冬瓜120克蒜米2茶匙花生碎4湯匙芝麻3湯匙香葉4片粽繩適量粽葉適量
調味料:芫茜仔粉2湯匙胡椒粉1湯匙雞晶1茶匙沙姜粉2茶匙生抽11/4湯匙糖半湯匙鹽1茶匙黃姜1茶匙水半杯紅鷹油4湯匙
做法:
將糯米洗凈,凈,浸水2小時,瀝幹水分,加4湯匙油和2茶匙鹽,攪勻。燒熱4湯匙在鍋中,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豬肉、蝦肉糖冬瓜和調味料,炒好待冷。把粽葉折成鬥形,加入糯米和餡料,用繩裹緊。把粽子放入沸水中煮約2小時取出供食。
香芋肉粽
用料:糯米450克芋頭550克眉豆150克芋頭飯即煮料1包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蔥頭仔(切碎)2湯匙蒜頭(切碎)1湯匙粽葉適量紅鷹油適量
餡料:雞豬肉切塊600克粟子100克蝦米50克冬菇20朵鹹蛋黃10粒調味料:五香粉1茶匙壕油1湯匙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
生抽1湯匙酒1湯匙曬油半茶匙雞晶半茶匙糖半茶匙鹽1茶匙
做法:糯米和眉豆洗凈,浸水半小時。芋頭去皮,洗凈,切粒,包油。燒熱油在鍋中,爆香蔥頭和蒜米,倒入A料,炒香,待用。把豬雞肉(加2茶匙生粉)粟子,蝦米,冬菇和調味料抖勻。用粽葉折成筒狀,放入炒好的糯米,加入餡料,再蓋米,折成三角形,用粽繩紮好,放入燒滾水的氣壓煲中煮30分鐘即熱普通煲須2小時。
原料:豬前臀尖,糯米
肉和米的比例是3:5左右(即3斤肉,5斤米的樣子),醬油,鹽,白糖,雞精,料酒
嘉興肉棕
準備工作:
粽葉:如果是新鮮的粽葉洗凈,把根部(有兩個小尖尖)煎掉壹點,煮開水,把粽葉放進去煮3、5分鐘就可以了;如果是幹的粽葉就先要泡壹天,把粽葉泡軟,剪掉根部後和新鮮的壹樣處理
米:淘米要快,盡量不要讓米吃水。用蘿把米控幹,稍微放壹會兒(米裏會吃進去壹點水)。加醬油、鹽(醬油稍多)。
肉:把皮去掉,肥瘦肉分開,切成大約3到4cm見方的肉塊,肥瘦肉塊數的比例在1:2比較合適。往肉裏倒料酒、醬油、鹽和壹點糖,雞精。酒多壹點好吃,醬油少放壹點。用手搓直至肉泛出白沫,說明味道已經完全吃到肉裏面去了。
下面就是包粽子了:
粽葉分清楚正反面(毛的壹面是反面,可以看葉徑區分,徑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裏,包枕頭粽。這個不好描述阿。用棉線或者草繩系緊。粽子包出來好不好吃和系的緊不緊很有關系。每個粽子都壹定要放肥肉哦,不然不好吃的。
煮粽子:壹口大鍋,壹定要夠深。把粽子放進去,加水,水要沒過粽子大火煮,3個小時如果像上次我給t版包的那麽大的粽子,再中火1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再大的粽子就得小火2~3小時了。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停火,壹定要保持水大開。吃粽子不用我講了吧?
如果發現粽子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裏加鹽和醬油,煮壹段時間味道可以進去。
臺式粽子
材料:長糯米、豬肉、香菇、鹹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壹處折成漏鬥狀,在漏鬥中舀入壹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鬥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紮緊打結,做好後放
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具體做法,詳細介紹以下:
1、肉棕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幹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幹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裏煮,水開10分鐘後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余後濾幹。
E、把棉線剪若幹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壹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壹頭壹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壹小碗(125克) 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壹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裏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壹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壹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壹次後才從壹端逐壹綁向壹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壹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粽子對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2、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幹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3、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鹹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鬥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4、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姜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鐘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幹、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幹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即成。
6、鹹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薯仔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幹、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做法:
(1)將雞肉、薯仔和大蔥頭剁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等調料拌勻。
(2)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燒熱鍋,用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做法1中扮勻的餡料,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高壓煲中煮30分鐘,即可趁熱食。如果是普通煲須煮2小時左右。
7、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幹香菇1朵、蓮子4粒、蝦米10克、綠豆仁50克、栗子2粒、幹荷葉1張、幹竹葉6片、幹堿草2條。
(2)鹹蛋黃1粒、胡椒粉少許、芋頭30克、排骨、肥肉約100克;五香粉、蔥油、味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發起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個半小時以上,然後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來腌味。芋頭切塊炸過,備用。
(2)將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味約30分鐘。排骨切塊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面粉腌過備用。
(3)將荷葉對撕,粗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壹半的糯米。然後放入香菇、蓮子、蝦米、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再放上另壹半糯米,將另外3片竹葉蓋上。
(4)將荷葉左右兩側對摺抓緊,再前後對摺抓緊包成四角形,用堿草包緊打結即可。5、用水煮粽子四小時即可上桌。 註意,不要多吃,吃多了會拉肚子。 包粽子請留心以下幾點 粽葉的選用: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
粽餡的調味:鹹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揉擦 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粽子的捆紮: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紮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紮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壹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梘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壹同煮。煮好以後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鹹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註意事項 吃粽子時,可以適當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於消化。最好,配壹些蔬菜水果壹起吃,更有營養。
哪些人不宜吃粽子?
粽子清香淡雅,軟糯滑膩,口味多樣,頗受人們喜愛。然而,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所以不可貪食。
粽子的品種很多,肉粽及豬油豆沙粽含有較多脂肪,屬油膩食品,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食用後,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 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而不宜食用。
粽子蒸或煮熟後,能釋放出壹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兼之其性溫滯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另外,老年人和兒童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也應慎食,以免影響消化及正常飲食。
挑選粽子
要做到五小心:
壹要看看粽子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別買變質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變化,如果嘗到粽子餡有點酸、有點發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質量,壹定要買商場、餐飲企業、超市的正規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裝,買安全、衛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對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和太油膩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成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 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別具壹格。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壹,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壹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國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叫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壹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用壹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壹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 拉丁美洲也流行壹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壹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幹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秘魯的粽子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壹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