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能告訴我2月有哪些節日,以及節日的來歷習俗?

誰能告訴我2月有哪些節日,以及節日的來歷習俗?

2月14日情人節

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壹。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壹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壹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情人節的歷史

情人節是壹個屬於朋友的日子,屬於家人的日子,屬於情人的日子。正如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壹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壹個重要節日。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可能並不壹定為大多數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紹的,不過是眾多關於情人節的傳說中的壹個。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壹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壹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壹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壹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在西方,情人節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在這壹點上,情人節體現出的,不正是古羅馬人設計這個節日的本意嗎?

2月15日主進食節,又稱奉獻節--紀念聖母瑪利亞把兒子耶酥帶進教堂,獻給上帝的節日

農歷二月初二是昔日的“龍頭節”。

民間傳說龍王是主宰風雨的,它壹擡頭,天上就會撒下甘霖。農人們在春天將種子播下土地後,便於二月二日這個“龍擡頭日”對龍頂禮膜拜,希望這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婦女們是忌動針線的。因為擔心不小心刺傷了龍目。百姓對龍是極為崇敬的,甚至講究到連食物也多冠以龍的稱謂:餅呼為龍鱗,飯稱作龍子,面條謂之龍須,水餃則成了龍牙……

現在,祭祀龍擡的習俗早已廢止,而謂之“龍須面”的美食卻傳了下來,證明著昔日我們的先人對龍的無限的崇敬。

花朝節

相傳,農歷二月初二是花王的生日(或謂百花生日)。此俗由來已久,至遲在唐朝就有這個節日,只是局限於文人學士之中。宋代流行範圍漸廣,當時的東都汴京(今開封)還舉行民間的“撲蝶會”。二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親朋好友聚會,飲酒賦詩,踏表賞花,皆富情致。成都、廣州等地,至今仍有趕花會的習俗。

中和節

農歷二月初壹是昔日所謂的“中和節”。這個節日現在雖已淹沒,但在唐宋時代卻是異常鬧熱的。當時,人們把這壹天作為太陽星君的生日來祭祀。在古人眼裏,太陽主宰萬物,地位崇高,要想祈禱豐年,必須舉行隆重的祭日活動,祭祀的主要物品是“太陽米糕”和“太陽雞糕”。二物均以米面為料,團成餅狀,中間夾上糖心子。表面或用彩面塑出雞形,或模壓出金烏圓光。人們還往往把它作為互相饋贈的禮品。二月初壹,人們擺上這些糕點,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人們便壹邊吟誦《太陽星君聖經》,壹邊品嘗這種精美的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