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能告訴我水滸中林沖逼上梁山的故事嗎?

誰能告訴我水滸中林沖逼上梁山的故事嗎?

淺談林沖“逼上梁山”的原因壹部《水滸傳》,有的人主動犯罪上了梁山,有的人被俘上粱山,有的人殺人越貨避難梁山,為什麽說“豹子頭”林沖是“逼上梁山”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什麽說壹忍再忍的林沖不再選擇繼續忍下去了?林沖的被逼,粗略的看是高俅父子壹路陷害,林沖走投無路,夜奔梁山;具體說來,我認為有三個客觀原因和壹個主觀原因:壹、從壹個到壹群——陷害的人數在增多陷害林沖的最高主謀是高俅,之所以壹而再再而三地陷害林沖,原因只是為了滿足義子高衙內“淫垢”林娘子的欲望。如果說,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時並非有心羞辱林沖,尚屬巧合,那麽自此以後高俅父子的種種行徑都是主動的、有預謀的,是有意識地欲置林沖於死地而後快。在陷害林沖的整個過程中,除了主謀高俅,還有壹系列分工明確的謀劃者、執行者、參與者。具體梳理如下:第壹次,高衙內得了心病,富安推薦“和林沖最好”的陸虞候,合謀賺得林沖至樊樓飲酒,好讓高衙內趁虛而入,結果未得逞;第二次,高俅親自參與,以“誤闖白虎堂”之名加罪林沖,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具體的“棋子”,壹個是賣刀大漢,另兩個是白虎節堂門首的兩個承局,壹路引林沖進入軍機要地;第三次,刺配滄州途中,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收了高俅錢財,壹路百般折磨林沖,野豬林中要結果其性命,是具體的執行者;第四次,牢城營官營、差撥被富安、陸虞候買通,獻火燒草料場之毒計。我們看到,陷害林沖的人數在逐步遞增,涉及範圍越來越大。這些人與林沖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更有陸虞候這樣的昔日“兄弟”,但在高俅父子權利的壓迫和金錢的誘惑下,紛紛將黑手伸向了林沖,雖然很多人主觀上不是主動,客觀上卻都是幫兇。二、從東京到山神廟——生存的空間在縮小《水滸傳》中,林沖這個人物的出場雖是在大相國寺與魯智深相遇,但林沖的正傳卻是從嶽廟狹路相逢高衙內開始。作者施耐庵似乎是有意安排林沖命運轉折的場所——從嶽廟隱忍開始,到山神廟爆發終了。在壹切都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林沖有四個生存空間:壹是事業空間,身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高強,江湖上頗有名聲;二是愛情空間,與妻子“未曾紅面赤,半點相爭”,相敬如賓,家庭美滿;三是親情空間,丈人張教頭是林沖唯壹的長輩,即便後來林沖堅決要休了自己女兒,他也堅稱“只不把女兒嫁人”,可見張教頭非常賞識、信任自己的這個女婿;四是友情空間,眾人皆知林沖與陸虞候交厚,林沖起初也把心中苦水訴於陸虞候,可見其有壹個至少在他看來值得信賴的朋友圈,這恰恰成為後來陷害林沖的突破口。此時的林沖,身在繁華的東京城,個人生存空間頗大,可進可退。雖然不知他與妻子女仆到“嶽廟裏還香願”的具體原因,但起碼可以猜想是為了某事祈福或感恩,可揣測林沖對自身生存現狀頗為滿足,而且非常珍惜。從嶽廟林娘子被調戲開始,林沖後來主要的活動場所依次是與陸虞候飲酒的樊樓,誤闖的白虎節堂,備受折磨的旅途客店,險丟性命的野豬林,服刑的牢城營,看管的草料場以及痛下殺手的山神廟,雖然其間也曾在柴大官人的府上頗受禮遇,但也遭洪教頭壹番奚落。在這個過程中,林沖原先的四個生存空間壹壹丟失,從禁軍教頭淪為階下囚,喪失了事業空間;主動休妻,喪失了愛情空間;因陸虞候出賣,喪失了友情空間(魯智深對林沖是真的熱心腸,這裏的友情空間指魯智深出現之前的朋友圈);因主動休妻自然斷絕了與唯壹的長輩張教頭的關系,喪失了親情空間。林沖此時僅有的,只是作為囚徒的有限空間,因此,他只想著能在這樣壹個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的忍耐,以求平安,以求保存這個僅有的空間。而且在林沖看來,之前的空間失去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推移,最終還會爭取回來。所以雖然魯智深多次提議幫他“廝打”,殺了這幫“撮鳥”,他百般勸阻;雖然發配臨行前執意休掉愛妻,他只想著好好服刑,日後家人團聚,官復原職,東山再起。事實上,林沖的生存空間壹路從東京壓縮到了滄州,又從滄州壓縮至草料場;有意味的是,就連這個草料場的草廳也因風雪之故被壓塌,天地之大,風雪交加,卻無磊落英雄立錐之地,不得已,空間再被壓縮到了小的不能再小的破落山神廟,可悲可嘆!同時,從東京到山神廟,還是林沖逐漸被邊緣化的過程,也即身邊能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少。在東京時,林沖是壹個正常的社會人,身邊有著各色人等;發配路上,雖有董超、薛霸之流,也有柴進、魯智深相助;到了牢城營,林沖身邊是官營、差撥和壹群囚犯,也有李小二夫婦這樣的好人;到了草料場,林沖只與老軍交接完畢,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孤家寡人”。三、從算計到毀屍滅跡——手段的殘忍在升級陸虞候等人設計火燒草料場是最後激發林沖奮起反抗的直接誘因,而在此之前,可以看到高俅父子陷害林沖的手段是壹個不斷升級、愈發殘忍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此時還不是有心挑釁林沖;陸虞候調虎離山,約林沖飲酒,為高衙內贏得空間,只為欺侮林娘子,並不要林沖性命;高俅設計林沖“誤闖白虎堂”,雖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起碼還要給林沖尋得壹個罪名,顯得冠冕堂皇壹些。對此,高俅自己也底氣不足,雖“喝叫左右排列軍校拿下林沖要_”,但林沖極力申辯,也就將其“解去開封府”,開封府尹和孔目孫定情知林沖遭陷,“再三稟說林沖口詞”,高俅“情知理短,又礙府尹,只得準了”;野豬林內,董超薛霸執行殺人計劃,此時已經是不由分說,必要取林沖性命後,“揭取林沖臉上金印回來做表證”;到了草料場,壹把大火,為取林沖性命,甚至連全屍都不留,只要他死!“拾得他兩塊骨頭回京,府裏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這壹路陷害的軌跡是:只要林娘子,不要林沖命——降罪林沖,刺配滄州——結果性命,留得全屍——縱火加害,毀屍滅跡。高俅父子對待林沖,正可謂不擇手段,愈發殘忍,無所不用其極了。來源: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