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 官方劇情是“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天才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探案,讓長安轉危為安的故事”。
全篇以時間為單元步步推進,從主線來看就是“張小敬通勤24小時”。
如果說要總結張小敬這壹天的通勤經歷,可能表面看上去無薪007,慘到姥姥家了, 但是用另外壹種方式打開,感覺更像是“正正經經吃飯,順便查個案”。
在吃貨眼中看,張小敬這壹天簡直就是長安城 美食 壹日遊!走遍大街小巷,吃完西街吃東市,隔三差五就要坐下來飽餐壹頓,查案不停,吃貨不止。
本來只抱著看看破案冒險的期待,誰能想到還加碼享受了壹場“舌尖上的長安”呢?看個《長安十二時辰》,隔壁家的熊孩子都被饞哭了!
不用說,觀眾老爺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小敬套餐”——
自帶《中華小當家》光芒的熱氣騰騰的水盆羊肉加上晶瑩剔透的 火晶柿子 ,配合張小敬 大碗蓋面 呼嚕呼嚕杜比環繞聲的吃播,立馬讓外賣平臺上的西安 美食 訂單量環比暴增,壹時之間擡身成網紅。
查了壹會案子,剛坐下來,李必就賄賂上滿滿壹盆 手抓羊肉 ;
從右驍衛官署出來,檀棋端來壹盤 麻油果子 壓驚;
到守捉郎據點查案,又是壹頓專業吃貨丁老三的 餅和肉 ;
晚上和伊斯小哥哥逛街看燈會,壹海碗 面片 ,簡直應時應景,讓觀眾打開長安就會被猝不及防的餓意擊中:
滿打滿算下來, 張都尉這壹天已經吃了五頓飯了! 張小敬吃飯時的鏡頭感,不當“長安第壹吃播”可惜了。
雷佳音拍完這部戲沒有明顯爆肥,可能也是因為張小敬的魔鬼動作戲救了場。
也許因為壹番劇情折騰加上長安 美食 真的讓人無法抗拒,連之前“辟谷”的小李必最後都忍不住暴風吸入, 美食 穿腸過,飛升去那啥。
吃完飯,再來兩片 曬幹的薄荷葉 清口提神,角色們臉上的表情,都是兩個字,舒服!
面對這種未曾嘗試過的有機體,中國觀眾腦子裏想的第壹件事基本上都是“能?怎?好?”
然而已經有大V身先士卒,苦澀的教訓告訴我們,文藝作品中的新設定,看看就好了,千萬別隨意嘗試。
不過,原著和劇集專門對薄荷葉專屬當過兵、作過戰的角色進行了設定,如龍波、張小敬、崔器、丁老三等人不約而同愛嚼薄荷葉。角色魅力、前塵往事,由小見大,人物從小小的吃上立了起來。
面對這部有點像“ 長安 美食 地圖 ”的網絡劇,而且劇中每個人都能瞬間變成老饕勾得觀眾瘋狂下飯的情況下,“程參這集吃上飯了嗎”也成為劇集前半段的壹個熱梗,經久不衰。
幸好程參中途已經成功蹭到了姚汝能的壹頓羊肉,不然觀眾們看著這個超有代入感的 搞笑 角色,每逢播出日,外賣平臺上的夜宵訂單量又要環比暴漲。
當然,演員們演得“真香”、讓人食指大動是壹回事,而比起某些影視劇中的塑料模型菜、假吃、特效蛋,《長安》中的 美食 道具都是實打實認真做出來的美味佳肴。
畢竟 《長安十二時辰》的廚師組 占據了片尾滾動字幕的小半壁江山, 整整24個廚師每天專屬供應 ,還有演員都“胖得不接戲”而被內部吐槽,導演工作室微博除了正常營業,就是想念廚師娟姐在劇組親手做的西安 美食 。
這是什麽神仙劇組,太幸福了吧!
讓人不禁想說,導演,要不,“長安劇組廚師天團”也出道營業吧?全城配送的那種?
而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情推進,“ 長安十二時辰宮宴 ”又火了,沒想到長安的 美食 不僅好吃,而且還這麽好看!視覺盛宴,名副其實!
開宴之後,視覺和味覺達到了壹種高度統壹,華麗大氣的配色,鱗次櫛比的擺盤,種類繁多冷熱相宜的 美食 ,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了什麽是真正的大唐宮宴。
整只烤羊 配上綢緞裝飾,色澤肥而不膩的同時,自帶天然表情包。
連太子都當場開啟宮宴小吃播,“ 油配熱餅,人間美味 ”,朝堂劇情緊張感瞬間消失壹半,觀眾的理智被另壹種原始沖動淹沒。
這周上桌的頂級豪華主菜“江山”,204個金器皿以金字塔狀層層堆疊,不同的菜肴分門別類,漸變的配色也令人無比舒適,金字塔頂端的壹個太極盤既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也代表著大唐道家為重的信仰。
劇情雖然劍拔弩張、波雲詭譎,觀眾在腦子裏依然出現“能怎好”三連的同時,也不得不為這道菜的繁復設計與磅礴氣勢而驚嘆。
據了解,之前因為#長安十二時辰仙燈#、#長安十二時辰美術概念圖#、花車花燈、望樓密令等掀起壹陣熱議的幕後美術組北鬥北工作室在宮宴上又擔任起了設計菜肴的重任。
菜都能美術設計?實在是沒有膝蓋可以碎了……
金字塔形狀的層疊漸變“江山”,鋒利而整齊、加上拿走壹個便是破壞了整體美觀度的擺盤,符合朝堂上嚴絲合縫的緊張氣氛和皇權平衡、穩定與秩序感,和劇情十分貼合。
不過,能文能理能搞建築,還能設計佳肴擺盤, 想問問長安美術組,還有什麽是妳們做不到的嗎?
中國自古都是“民以食為天”,從前,人們遷徙之後第壹件事就是要和土地打交道;文化更替,人們見面後最常問的壹句話還是“吃了嗎?”
中國人對飲食的在乎與自豪,對味覺的開發,深埋在每壹條血脈之中。食物與文化同宗同源,代表民生、代表每壹個人的細枝末節,代表著真實的我和妳。
曹盾導演曾表示,“只想還原長安的壹天,真實是對這個戲的基本要求”。《長安十二時辰》從立項到制作,恪守真實,對長安盡可能真實的還原,對群像百態真實的演繹,細節深入人心。
長安相對非常嚴謹的文化、史料考據讓人敬畏,然而連劇中的吃喝飲食,在做到視覺和味覺與觀眾通感的同時,也能作為壹個個涵義豐沛的意象,與角色和故事情節嚴絲合縫,邏輯統治。
這部戲在小小的飲食上,都匠心備至,做到了教科書般的示範,可以說帶著是劃時代的意義。
《長安十二時辰》臨近收官,觀眾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希望大唐盛景永不完結,張小敬、李必、檀棋、龍波,還有長安無數個驚鴻壹面的角色的故事,可以繼續講下去。
雖然對劇情依依不舍,身為觀眾也想問:劇組要不再上線壹個“長安吃播版泡面番”, 每個角色輪流吃飯,不停更、特下飯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