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妳喜歡壹個人旅行嗎?

妳喜歡壹個人旅行嗎?

我曾經想騎自行車旅行全國,那時年輕氣盛(還是學生),居然還懂“商業運作 ”,準備和自行車廠“合作”,由他們特供我自行車。在旅行全國之前,我先適應性來個短途旅行,就是從沈陽騎行到丹東再到大連。

原本是有夥伴的,可是動真格時都打了退堂鼓,只好壹個人旅行。沈丹公路沈陽到本溪壹段道路平坦,從本溪到丹東壹多半盤山公路,騎車旅行差不多變成徒步旅行。

壹個人旅行缺少同伴的配合,很孤單,有時候不得不夜行有點害怕,但是也鍛煉獨立思考和果斷覺策的能力。沒有人可依靠,事事自己計劃安排,稍不周全就可能挨餓和斷水,沒有夥伴就無法推卸責任,真是從這個單獨旅行開始,我養成了“不賴人”的好習慣,問題出現第壹時間找自己毛病。

孤旅讓我第壹次感受到“萬家燈火”的震撼,由於路線計劃有誤,夜裏十點多才接近城市。當我來到壹個山路的埡口,幾公裏外的城市(嚴格說是縣城)忽然出現在眼前,望見壹片意味著家的溫馨燈火,饑腸轆轆體力透支的我瞬間淚濕衣衫。

沿途沒有夥伴嬉戲打鬧,我便有時間考察了農事和鄉村小店經濟,以及鄉村的風土人情。有時候大段騎行,沒有說話的伴兒,卻刺激人更愛說話了;夜宿鄉村小客店(也叫大車店),我便跟那些各路宿客交談,聽到了不少在城裏聽不到的故事。

壹個人旅行鍛煉毅力,遇事不即刻解決(還治拖延癥),在大山裏哭都沒人聽見。在鳳凰山腳下時,遇到暴風雨,憑著壹點地理知識躲過山洪;在莊河壹段遇到頂頭大海風,面前像壹堵厚墻,走壹步都吃力,差不點放棄(走回頭路),硬是咬牙挺過去了。(旅行有風險,不建議學生單獨旅行)

壹周後到達大連,沒怎麽激動,我原以為會很激動。豈不知壹路艱辛走過來,居然成熟許多,看淡了走進大城市時,那點自以為是的儀式感。

當壹個人厭倦了兩點壹線的忙碌,當壹個人的 情感 受到挫折,當碌碌無為消沈了壹個人的意誌,總是想壹個人出去走走,踏上前往遠方的火車,就是喜歡壹個人旅行的自由自在,不受行程的約束,壹個人旅行,是因為向往那風壹樣的自由。

我第壹次壹個人旅行是在大學,那是在失戀之後,傷感的心情無處釋放,決定踏上前往長白山的火車,那時去長白山還是綠皮火車,火車咣當了壹晚上,當我見到長白山天池時,覺得壹切都會過去,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

還有壹次是我在看完電視劇《似水年華》時,瘋狂地迷上了烏鎮,終於等到了假期,於是踏上了前往杭州的火車,下了火車西湖都沒去,直奔烏鎮,非常喜歡烏鎮的夜景,旖旎的水鄉,不過後來去了西湖,還去了紹興。

壹直喜歡徽州的徽派建築,於是壹場徽州之旅啟程了,這次也是,到了黃山市之後,黃山都沒去,直奔黟縣宏村,在那裏住了兩晚,還去了塔川,徽州古城和婺源篁嶺,我想這不是我最後壹次去徽州,終究還是會去的。

誌同道合壹起多人出去和壹個人出去並不矛盾,我兩種都喜歡。

未成家的時候喜歡壹個人,那本是激情四射的年紀,更多的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後來發現了壹些誌同道合的就壹起出去玩,發展成了壹個戶外團隊,慢慢狀大會員壹兩百人,只是有活動招呼壹聲總有人能有時間參加,壹起露營野炊攝影談笑風聲,很爽的感覺。

工作變動,成員結婚生子,活動減少,慢慢又變成了壹個家庭的旅行,幾個家庭的旅行,與家人壹起感覺旅行帶來的快樂更是美好的。偶爾搞壹些強度大的爬山,或者自駕遠遊,感覺相當不錯。

等有條件了,計劃房車旅行,把後半生放到路上,不玩夠決不回來。

旅遊 本身就是放松放縱身心的過程,能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壹起旅行那是在好不過事了。我曾經和朋友壹起旅行過幾次,感覺五味雜陳,相約時雄心勃勃,喜出往外;出發時個個精神飽滿、誇誇起談,旅行中漸行漸遠,意見不壹,還沒旅行兩天就有返程的想法。所謂道不合不相為謀,旅行也壹樣不是壹路人很難壹同行。為此現在的我更喜歡壹個人旅行,說走就走,隨心所欲,所有的美景都屬於我個人,所有的困難都得自己去解決,是在和自己內心交流,和天地自然交流。當妳獨處獨行遇到困難時,仿佛耳邊就有壹個聲音對妳說,要有信心,妳壹定能走下去,當時自己都不明白這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冥冥之中有神靈的指引。戰勝困難繼續前行,美好的風景在等著妳。壹個人的旅行有苦有樂,但更多的還是快樂。

不喜歡。

因為平常已經夠孤獨了,旅行希望有人陪。

個性比較慢熱,沒有很喜歡交朋友,也很難在路上交到朋友。

我喜歡大家壹起出去,朋友,閨蜜,愛人,都可以,路上大家分享 美食 美景,如果興趣相投,還可以去探訪當地居民。

因為個性比較壹般,沒有特別大的魅力,反而喜歡依賴別人,感覺要和其他人壹起,旅行才會增色,我壹個人,應該特別枯燥吧。

還有就是,我很隨和,基本不會和別人有太大沖突,就是說,大概率都能合得來。

雖然如此,還是很欣賞壹個人旅行的人,他們是內心強大又豐富的人。

不管做什麽,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我個人觀點不喜歡壹個人 旅遊 ,原因以下幾點:

1、安全因素,如果報團就算了,要是自己出發或者自駕還是要考慮好的,做好充足準備。

2、成本增加,尤其體現在吃飯住宿上,多個人其實增加不了多少費用,壹個人吃飯好多都不方便去。

3、陪伴與分享的快樂無法獲得,當妳看到壹個美麗的景色,都不知道分享給誰。

我曾經壹個人坐高鐵從長春去錦州,本來打算住壹晚再回來,突然發現壹個人確實很無聊,結果就當天就返回來了。如果妳喜歡享受孤獨的感覺,壹個人出遊真的不錯,戴上耳機,妳就是全世界!

我不喜歡壹個人旅行,我喜歡帶著兒子壹起旅行。這樣在旅途中不僅我可以增長知識,兒子也會增長知識,擴大眼界。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只要壹有時間,我便帶著她四處遊玩, 在旅途中,我們母子的感情更加融洽,而他幼小的心靈也得到熏陶,更加睿智、懂事,凡事有見識,知識面也很廣,也增強了他求知的欲望。

在去壹個地方之前,我會提前給兒子普及這個地方的壹些知識,比如去紹興之前我將魯迅先生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壹遍遍的讀給兒子,兒子在心裏有了很深的印象。到了魯迅故居,我帶著兒子到百草園尋覓魯迅先生筆下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短短的泥墻根、以及按照閏土父親教的冬季捕鳥的地方,兒子開心的都找到了。雖然當時他還沒有學到這篇文章,但他已深深的把這篇文章的精髓裝進腦中。

遊覽三味書屋後的園子,先生原文說“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只折臘梅花 ,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兒子說:“我在這裏也可以捉蒼蠅餵螞蟻靜悄悄沒有聲音老師也聽不到。”兒子真是頑皮。

去過廈門之後,兒子上了四年級學習了《陳嘉庚的故事》,知道了廈門大學及集美的學校都是他捐助建的,集美隨處可見的“嘉庚精神”,就是指課文中的主人公陳嘉庚,於是對廈門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我們壹路旅行,兒子壹路成長,所以我喜歡帶兒子旅行,不喜歡壹個人旅行。

我知道壹個人旅行可能有許多不便,但在我的想象中,壹個人的旅行也挺讓人神往的。

首先壹個人出行挺便捷的,沒什麽要照顧的人,只把自己照顧好就行。

壹個人旅行不用遷就別人感受,自己想去哪裏都行,只要自己負責好自己的安全就好。

壹個人 旅遊 ,有挺多不可知的遇見。可能遇到有同樣愛好的遊者,那麽妳們有***同的話題,可以結伴而行。那樣的偶遇,不是不可能,妳還會多了壹個朋友,那樣旅途就不孤單。萬壹偶遇到了愛情,雖然就像中獎那麽罕見,但那也不是挺讓人向往的事嗎?

壹個人 旅遊 ,可以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想寫個 旅遊 感受也可以不用顧忌別人,隨時自我支配時間和空間,不用怕被別人打擾。

壹個人 旅遊 的好處很多,可能有的人怕孤單,愛熱鬧,不喜歡壹個人 旅遊 。但壹個人的風景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性呢?壹個人拿著相機對著風景那是什麽感受,是不是也挺獨特。

我壹直向往壹個人的 旅遊 ,等有機會壹定要嘗試壹下壹個人 旅遊 的滋味。

旅行可以欣賞美景、品嘗 美食 ,對於我們倆人來說,旅行巳經成為了壹種生活。 套用壹段流行世界的話:我不在壹個新的地方看風景,那就在 旅遊 的路上,而在這壹次出發前,或者已在安排好了更下壹段的旅程,如果不出行時間長了壹點,除了工作的需要,就是等待簽證了,這是現在和夫人的動態。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壹樣,有的人壹個人旅行是條件限制的原因,我們就遇上過很多人,家裏人因為工作等等原因請不了假或者出不了國,那麽只能壹個人出發了。

感覺這個問題這裏說的喜不喜歡壹個人旅行不是問有家庭的人的。 可能更多的是問單獨壹個人的吧。

壹個人出去旅行當然是自由和隨意,不用太多考慮別人的事,但是我個人建議還是能有人壹起去比較好。

和朋友結伴出去建議和比較熟悉、愛好比較壹致、性格隨和壹點人出去(起碼滿足兩條吧)。這樣旅行中的樂趣和發現多更多壹些。

當然最好的,是和妳的她(他)壹起出去,壹樣的景色,壹樣的旅程,壹定是更好的感受。

最不建議是和臨時認識的人出去 旅遊 (臨時壹起同包個車什麽的不算),特別是剛認識的異性朋友。大概率的是會讓派行變味,那樣真的是不如壹個人去旅行……

我想玩來壹次自己壹個人的旅行。

1.這次旅行是完全自我的,不用遷就其他人的想法和時間安排。

想吃什麽就吃什麽,累了就多些幾天。想挑戰可以做壹些自己能力允許的極限運動。

2.旅行追求身心放松,可以 探索 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有人就喜歡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可以去很多xing 合法化的國家去體驗生活。有人就喜歡原生態的生活,他可以去中北 美食 人族部落。

有人喜歡小賭怡情,可以去vegas 住上幾天試試手氣。

3.每個人身心放松的方式不同,只要不傷害自身不影響他人自己可以得到身心的愉悅就是壹場好的 旅遊 。

說個朋友,這哥們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他就喜歡野外拉練,孩子4歲已經穿越過沙漠了。他的帶娃很多都是野外生存訓練相關。

有時候帶娃訓練不過癮,自己請假半個月在貴州人跡罕至沒有信號的大山裏過了壹周。

今年5.1已經獨自走了壹圈川藏線。

我很不解的問他為啥不壹家老小休閑親子遊。

他說他就想挑戰自己,平時帶娃挺累的,他想有些獨處的時間。在大自然裏和自己對話,面對艱難險阻只有自己的情況下如何生存。

我說妳就是喜歡受虐,他反問,帶娃也是壹種受虐,這種探險妳怎麽不認為是壹種享受?

的確每個人側重不同。我相信他妳能夠從獨自 旅遊 中得到內心的滿足。

@露娜與二寶 是壹個高管爸爸在家帶娃的vlog 裏面有露娜和二寶生活中眾多 搞笑 時刻,也有我關於他倆教育的壹些思考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