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地處珠海,離本校區較遠,目前師資還可以說是很好的,但教師們總來回廣珠間也很吃力,所以據說以後可能會改革成珠海分校,性質類似於北師大,當然現在這些與妳沒關系。
也因為新校區又較遠,所以學習氛圍的話肯定是比不上南校區或北校區的,最好多去圖書館或教學樓自習,在宿舍是很容易變得懶散的。
有位老師說過壹句話,來珠海就是度假的。不過還是有壹點不錯的,珠海的學生社團是最多的,妳壹來就知道了,連自行車協會都有……鍛煉的機會非常多。
2.東校區和珠海校區,這兩個校區相對於歷史悠久的中山大學南校區,真屬於文化邊緣地區。但畢竟都是我生活過的地方,小地方也總有小地方的特點呀,細品這些特點也未嘗沒有可愛的地方呢。
譬如,我曾聽過壹位珠海校區的同學抱怨,說是珠海校區商業氣息太重了,不利於學術氛圍的培養。我聽了掩嘴啞然:不過是壹群學生自己瞎折騰而已,哪來的商業氣息了!倒是我離開東校區後,每次回去那裏,都能從空氣中聞出愈來愈濃的銅臭味來。
的確,東校區壹直都在變化,每次經過都能感同身受:體育館建起來了,新的樓房拔地而起,原本的壹些空樓房都住滿了學生,運動場所也略有整修,原本壹些罕有人至的建築都有了些人影,公***教學樓對面又新開了食堂裏邊環境還不錯,宿舍樓對面的小土坡被轟平了……但仔細想想其實珠海校區也壹直在變化,偶爾有壹大排的卡車在校園裏揚起陣陣塵土讓行人掩鼻不及,工地上新的宿舍樓也在日夜趕工。不過兩相比較起來,東校區的變化都是能感受得到的,生活在那裏的人們都有壹種親身參與感;而在珠海校區,那些變化雖然也在發生,不過似乎總和中大學子關系不大,學子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發生什麽改變。
就自然環境而言,珠海校區顯然是優於東校區的。珠海校區有山有海,雖然那所謂山的高度是樹撐出來的,海的顏色是黃黃的海邊還漂浮著垃圾,但總體上還是有壹種幽靜感,讓壹心向學的部分學子可以有壹種隱居苦讀的決心。若海、隱湖、歲月湖、秘水,這些珠海校區的小水潭的名稱還是頗有雅意。秘水是個不錯的去處,沿著秘水走到山溝溝裏,可以看到壹群山羊在吃草,也不怎麽怕人;隔著秘水,偶爾可以聽到對岸的樹林中有人在吹笛;秘水邊系著小鐵船,據說還真有人有雅興月夜泛舟雖然後來不幸落水遊泳回來了;秘水那壹帶晚上經常有壹對對美好憧憬的小男女趁著夜色發展親密關系。
相比起來,東校區顯然就缺少這樣壹種閑雅的地方,可以讓小男女們的熱情自然地揮灑出來。在東校區,壹條條柏油大道上,路邊連壹個凳子都沒有。路邊的樹都還沒長大,大太陽的,常常讓人無形中心情煩躁起來。東校區也有山,有水。可那山全是土坡,土坡,土坡,荒涼的土坡上野草長勢喜人,還曾慘遭火災,幸好最近宿舍樓對面的突破被炸平了據說要改建商業中心,也讓學子們多了點盼頭。大學城雖被珠江環繞著,不過學子們越過重重馬路來到珠江邊恐怕也失去了原有的興頭。不過無形中兩個校區的自然環境倒有點相似,壹個是被水環繞的荒島,壹個是山海包圍的山溝溝,壹樣的交通不便,同病相憐。
就單純社會生活,東校區似乎還是不如珠海校區。宿舍生活區和教學活動區分得太開,大馬路隔開的簡單化的功能大分區讓路上少了悠閑的行人,而到處是背著書包行色匆匆煞有介事的人。就住宿條件,東校區可以說是超高密度。宿舍樓的外型設計讓人想起金魚缸,學子就像被圈養的金魚。大學城還總***有十幾個這樣的大學,在大巴上繞大學城轉壹圈總難免會有參動物園的悲涼感——我自己也曾是這其中的壹員。東校區的宿舍內部也較珠海校區更為緊迫,手長的同學往後伸直手差不多就可以碰到自己對面同學的座位了。這樣高密度的緊迫生活無疑增長了東校區同學的壓力。相對來說,珠海校區就稍顯寬松壹點,加上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氣候,也更適合養生。
不過社會生活並不以生活舒適度為指標。在其他方面,東校區都要比珠海校區好得太多。因為處在大學城,就有許多不同的大學存在,每個大學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氣質,在如此近的地理距離上短兵相接,對於每個大學來講無疑都有很好的影響。大學城的學術資源***享,對於任何壹個大學的學子來說都是極好的條件。雖然因為歷史短淺,整個大學城的文化、學術根基都淺薄得可憐,但前途確實是不可限量的。高密度的緊湊空間固然增加了壓力,但也給不同學校的學子以相互交流的機會,“他者”的景觀可以直接碰撞,無形中也就豐富了生活,增加了生活的質感。
此外,所謂“大學城”另外壹個優點是,它確實向西歐的“大學城”學習了,不僅僅是大學生居住,還存在其他非大學生的居民。譬如我在東校區住的“至善園”旁邊就是島上的原住民居住的“貝崗村”。村民的存在壹下子增加了大學生的生活氣息,讓大學生活不再“象牙塔”,而是更平易近人。而大學生的生活顯然也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有利的促進。這又是壹個雙贏的策略。
我在東校區生活的時候,就喜歡在傍晚吃完飯後沿著馬路閑逛,看看路邊攤販有什麽新奇貨色,往往買上壹大堆水果回宿舍,因為實在很便宜。傍晚時分常常有很多廣外的同學取道貝崗村湧到中大這邊,據說是因為廣外的飯堂飯菜質量難以恭維的緣故。許多村民也會在傍晚散散步,小孩子也放學了。大學城外環是車輛流動,中環是人流湧動,內環則安靜壹點,有勤奮的同學在環島慢跑。入夜了則可以去所謂的貝崗村燒烤壹條街轉壹轉,滿足壹下味蕾。我在珠海校區就從來沒有這樣的經歷了,雖然生活更悠閑,但每天在學校裏走來走去的,都是那些同樣的臉孔,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動作,想不生厭都不行。我多麽希望路邊有個什麽小攤販。在珠海校區待久了,我就覺得大學生“天真”的面孔令人生厭,那些要討生活的人們更加親切。
話說回來,這次回東校區,看到曾經的貝崗村燒烤壹條街已經被整治得面目全非,燒烤全沒了,取代的是壹條門面上還看得過去的街道。這些小店面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是和吃有關,大多是大排擋或冠以某某地區美食之名,偶爾也可以看見壹些稍有格調的小店,給學子壹些不壹樣的選擇。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門面上的這壹排店被整治得變了樣,但貝崗村的內部還是沒有變,依然是五花八門、臭水橫流、豐富多彩、五毒俱全,禾午旅館歷經公安打擊,還是屹立不倒,成為物欲男女的心靈棲所,捍衛著它享樂先行的旗幟性地位。
而在珠海校區,哎,真是不提也罷,我居然可以把每天到飯堂吃飯當作超級瑪利奧壹樣的冒險記。生活單調,沒有質感,缺少他者景觀,清壹色的學生仔,還被隔離在山溝裏,珠海校區唯壹適合的是中小學生的半日遊——這裏確實有很多中小學生來參觀。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才,在不壹樣的環境下,東校區和珠海校區的人們自然也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珠海校區的學生們大多只在珠海待兩年,珠海校區正是他們考上大學暫時的緩息地,剛剛逃離升學的壓力,工作就業的壓力也尚早,所以人們普遍都比較放松,有壹種單純的快樂的氣息,所以珠海校區雖然僻靜,學習的氛圍也並不濃。而東校區因為有高年級同學的存在,面對的社會的壓力感自然要更多壹些,而且就在廣州市區這個物欲中心的旁邊,空氣中多點銅臭味自然也難免。至於東校區的課室裏自習生比珠海校區多,我想大概是因為東校區的課室裏桌椅較之珠海校區更寬闊更舒服,而且課室大多有空調的緣故。
就這麽總體上來看,珠海校區的學生聰明,東校區的學生精明。男生吧,給我的感覺都有點糙,區分度不大。女生則有點意思,因為女生總是喜歡打扮自己的。珠海校區的女生的妝扮都有壹點高貴的氣質,看得出她是個青春/清純的大學生,東校區的女生則要俗氣壹點,走在路上,往往難以判斷哪個是大學生,哪個不是。不過再貴族氣,終究是鄉下的孩子;而雖然有點庸脂俗粉的味道,說到底還是城裏人。兩者的差別就在這裏了。所以,雖然珠海校區的女孩子要漂亮壹點點,但是東校區的女孩子的誘惑力要更勝壹許許。以上都是過來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