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古代春節吃什麽肉?

古代春節吃什麽肉?

古代春節吃牛肉

首先,牛羊肉在先秦時期是貴族食品。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知道如何馴化豬、馬、牛、羊、狗和雞等六種動物來獲得肉類。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羊無疑是最具貴族氣息的食物。《禮記·知望》曾記載:“君不無故殺牛,醫不無故殺羊,士不無故殺狗,庶人不無故吃珍寶。”從排名來看,牛羊是在豬之上的,那麽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與肉的珍貴有關。耕牛是農耕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很多朝代都不允許私自殺牛。到了漢朝的時候,牛已經受到了法律的保護。當時朝廷規定“幼牙不可宰”。如果他們被殺了呢?對不起,我得賠償這頭牛的生命。在唐宋時期,除非是自然死亡或疾病,否則可以剝皮出售或自己食用。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所以牛肉自然在當時的肉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2.唐宋時期,牛羊肉仍是主食。

這種形成於先秦時期的飲食習慣壹直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在唐代著名的燒烤店,菜單如下:花軟牛腸,明亮的光炒蝦,綿羊皮絲,雪寶寶(豆芽炒雞),仙女杯(牛奶燉雞),蒸春(烤鵪鶉)等。,其中有所有的牛、羊、雞和鵪鶉。

在宋代,由於牛肉的禁食,羊肉成為這壹時期皇家文人的主要肉類。宋代吃羊最早是從皇室開始流行的。在宋真宗,禦廚每天宰殺350只羊,仁宗宰殺280只羊,英宗宰殺40只羊。雖然豬肉是從宗申傳入的,但皇家廚師每年消耗的羊肉為“434,463斤4兩”,而豬肉為“465,438+0,365,438斤”,還不到羊肉的壹小部分。

俗話說,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羊肉開始成為當時餐桌上的上等肉食。

雖然當時豬肉仍然不是文人階層的主要肉類,或者說豬肉仍然是壹種低檔肉類,但它是普通人的主食。《東京之夢》中說,每天有數萬頭豬被人販子從四個鄉鎮買來送往東京。無數的豬肉商販和屠夫宰殺了這些豬,將肉送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真正接觸到貴族風味豬肉的是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為了治理西湖,解決農民工吃飯問題,他創造性地發明了“東坡肉”。

第三,明清時期,豬肉開始流行。

《明故宮史》記載,在皇家新年的食譜中有烤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饃等,這表明豬肉此時已經能夠登上優雅的殿堂。然而,在民間,豬肉的普及率仍然不如牛羊肉。根據北京的價格,萬歷五年,牛肉的價格為0.013兩/公斤,而豬肉的價格為0.018兩/公斤。萬歷二十年,豬肉漲到了0.02兩,而牛羊肉仍然只需要0.015兩。所以在這個時候,牛羊肉仍然比豬肉更受歡迎。

到了清朝,豬肉終於逆轉,成為漢族最主要的肉食。在美食家袁枚的《隨園菜單》中,豬已被列為“特別祭祀清單”進行旁白,其中與豬肉有關的菜肴有43道;牛羊肉被列為“雜項祭祀清單”。“牛羊鹿在南方家庭並不常見,但制作方法卻不可或缺。”

雖然豬肉成功扭轉了人們的飲食習慣,但仍然無法撼動牛羊肉的高貴地位。